“三课”联动,打造审美课堂 ——杨培明名师工作室的特色创新
“三课”联动打造审美课堂
——杨培明名师工作室的特色创新
在实践基础上工作室在今年明确了 “课题引路、课程规划、课堂落实”的“三课”联动的成员培养方略和工作室运营经验。所谓课题引路就是以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为方向保证我们的专业成长行走在正确的方向上。所谓课程规划是将课题研究成果运用到课程建设当中去以课程的力量保证研究成果的落地。所谓课堂落实是将课程意识转换到课堂实践中去以课堂的催化促进课程的进一步发展。科研促进教学科研教学相长科研成为了促进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的方式和途径。
目前工作室成员正在研究的课题是《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十三五”科研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子课题。我们力图通过理论导航、专家引领、案例反思、沙龙交流、论文提升、课题研究等方式创造一种开放性的学术环境真正促进名师工作室成员及南菁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年来工作室着力追求的是审美课堂。审美课堂指将所有的教学因素(诸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环境等)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成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活动使整个教学成为静态和动态和谐统一、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高度和谐统一的整体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习负担使师生都充分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教学思想理论、操作模式和方法。从学科性质上看语文课堂应该是最有审美潜质和审美价值的课堂。
一、关于审美课堂
1.审美课堂的内涵审美课堂指将所有的教学因素(诸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环境等)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成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活动使整个教学成为静态和动态和谐统一、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高度和谐统一的整体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习负担使师生都充分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教学思想理论、操作模式和方法。
审美课堂的建设以树立审美教育理念创设审美教育情境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为主要目标让教学活动成为内在逻辑美与外在形式美高度和谐统一、静态与动态和谐统一、师生互动和谐统一的整体。审美课堂的教学具有形象生动、情感激励、自由开放、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美学、美育基本特征教学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呈现出协调一致的内在逻辑美整个模式活动过程充分反映出自由欣赏、自由表现、自由创造美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学生完美人格发展和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之上。
2.审美课堂的实施与评价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科学、哲学、技术、艺术这四者的综合教学也就包含了科学“探究”、哲学“思辨”、技术“设计”、艺术“鉴赏”。 教学是科学它有科学美教学是哲学它有理性美教学是技术它有技术美教学是艺术它有艺术美。教学是四者的综合它有整合美、统一美。
①审美课堂的实施审美课堂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加强教学内容的审美开掘优化教学过程的审美设计美化教学的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营造教学审美场促进教学评价审美化师生共同欣赏教学美。
②审美课堂的评价审美课堂的评价以“追求教育第七感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力求以“美育”为出发点和追求的最高境界制定评价标准将课堂的功能由“教学”转向“育人”改变高中课堂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作用。
二、主要观点
1.审美课堂是表达所追求的理想的课堂教学的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是“大美育课程”最基本、最重要的实现途径和平台载体体现了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在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内容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法、手段、模式等变革方面的价值取向和努力方向。
2. 审美课堂关注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审美取向即将美和审美看作课堂教学本身蕴涵的内在属性让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充满美感以涵养师生的生命将审美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最高境界和永恒追求。
3.审美课堂要求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将时间权、话语权、探究权还给学生牢固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审美课堂“应当有如下特征充满人文情怀闪耀智慧光芒洋溢成长气息”课堂的效率、效果、效益是理想课堂的关键所在。
三、创新举措
1.围绕学生主体明确了教学过程的三个“三”。在教学设计中做到“三个服从”教师要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活动要服从课堂的需要教学方法要服从效果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三个起点”教学思想的起点从中下层学生起步教学设计的起点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调控的起点重视中下层学生。在教学研究中围绕“三大环节”教学目标的叙写、目标导引教学的行为、促进学习的评价。
2.围绕课堂评价提出了评价标准的讨论稿。
审美课堂的实施与评价标准讨论稿
类型 |
评价细目 |
教学 目标 |
1是否完成了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能力培养、情感提升等基本任务 |
2学生在课堂中是否感受到了学习的自由、情感的愉悦和价值的引领 |
|
教师 素养 |
1有较强的学科素养和教学理论素养 |
2有较强的审美欣赏力、审美创造力 |
|
3课堂教学风格民主、开放具有较高的学科素养和审美素养 |
|
教师 行为 |
1在导学活动中能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受、欣赏、品味其中意境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
2在导学活动中营造自由、解放、自主的学习空间能引导学生基于学科内容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
|
3教师的语言、形象、教学的设计、教学容量等教学的各个环节均体现审美的追求 |
|
教材 重构 教学内容 |
1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学生心理特点整合教材内容 |
2教学内容体现校本化开放性关注科学和人文领域有价值的问题具有全球视野体现创新精神和人文关怀 |
|
教学 过程 |
1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面向全体 |
2教学设计有创新符合心理学及美学要求引人入胜 |
|
3能紧扣导学目标有启发性创设愉快的课堂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学生活动的设计 |
|
4、教学的每一环节紧扣导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导学过程和谐、有节奏充满美感 |
|
5教学手段的使用科学、高效、美观、实用 |
|
6以学定教重视评价反馈让学生及时享受学习和探究的快乐 |
|
7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有表达观点、质疑批判的机会学生兴趣浓厚、情感投入、思维活跃 |
|
8课堂有生成有价值澄清有思想高度有精神引领 |
|
师生 交往 |
1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给予每个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帮助 |
2善于用语言与非语言的形式与学生交流创设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交往愉悦 |
3.围绕审美主题探究了学科之美。比如语文的语言美数学的逻辑美英语的异域美物理的简单美化学的变幻美等等。还正在探究各学科具体的美点。比如语文的语法美、修辞美、逻辑美、文学美等。
4.围绕课堂主线提出了打造课堂作品的构想。所谓课堂作品也可以称为品牌课就是在这一两篇课文或这一两个知识点上至少在江阴没人理解比你深刻、思路比你清晰、手段比你高明、呈现的课堂效果比你出色。每个教师要在个人充分钻研的基础上借助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每学期有1—2个课堂作品。
%*32`i-font-family:Calibri;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2.0000pt;mso-font-kerning:1.0000pt;" > 3.围绕审美主题探究了学科之美。比如语文的语言美数学的逻辑美英语的异域美物理的简单美化学的变幻美等等。还正在探究各学科具体的美点。比如语文的语法美、修辞美、逻辑美、文学美等。
4.围绕课堂主线提出了打造课堂作品的构想。所谓课堂作品也可以称为品牌课就是在这一两篇课文或这一两个知识点上至少在江阴没人理解比你深刻、思路比你清晰、手段比你高明、呈现的课堂效果比你出色。每个教师要在个人充分钻研的基础上借助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每学期有1—2个课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