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资源共享

《边城》与《祝福》中的火与冰 ——《边城》《祝福》比较阅读

发布日期:2018-09-26 18:02:26     来源:chenyoubao

《边城》与《祝福》中的火与冰

                   ——《边城》《祝福》比较阅读

江阴市第一中学侯艾红

 

一.风俗人情比较

 

 

《边城》的故事在万人空巷、团结与力量、激情澎湃的端午节开始,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分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镗镗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牛皋水擒杨幺时也是水战擂鼓。凡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皆显出这一船合作的光荣。好事的军人,且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沈从文把赛龙舟的整个过程细致地叙述出来,这热闹的全民活动向世人传达着湘西人民对力量的崇尚和他们旺盛的生命力,洋溢着坚定、自信、奋勇、拼搏的民族活力,一个火的世界。

    以“乡下人”自居的沈从文,一直努力要把已失去的民族记忆唤起,重建理想人物的美好人性。他的《边城》以二三十年代湘西茶峒小城为背景,不仅描写撑船老人和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当地掌水码头船总顺顺两个儿子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而且描绘湘西边城古朴而绚丽的风俗画卷,呈现给世人一个极度净化,理想化的美好世界。

    民俗文化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结构模式和人文观念,在我国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民俗文化中,既有无数积极、健康的优质民俗,也有一些落后、迷信的风俗。

 

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祝福》中的过年祝福的是不存在的福神和祖先,参与祝福的只有男人,而一切的辛苦劳作全是女人。祥林嫂的不幸却被认为是“不祥人”,连做福礼、摆放福礼的资格都没有,别人告诉她去庙里捐门槛可以赎罪,于是她拿出了自己存了很久的工钱去捐门槛,但是人们对她的态度并没有什么改变,她依然是个罪人,依然没有劳动的资格。一个社会把人逼到了绝境,不给不幸的弱者任何活下去的机会,这样的社会冷彻心肺,在鲁镇的风俗里,一个冰的世界,我们完全可以看到祥林嫂的命运。

鲁镇的人情也是极其冷酷,鲁镇的头号人物鲁四老爷听到祥林嫂的死讯很生气的说:“不早不吃,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而《边城》中的船总顺顺热情好施,急人所困,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人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都是当地的头面人物,一个是冰,一个是火。

 

二.婚姻恋爱的比较

 

《边城》中的翠翠失败于一种“城边”半封闭的山水,半封闭的社会赋予她的半封闭的情感,即不会封闭的古典,也不会开放的现代,既内置又外露,就像河里的渡船,但是由绳子系住,规定了“运动方向”的。

翠翠本身就是月夜对歌、自由恋爱的结晶,一个在爱情里自由飞舞的精灵,她的爱情是属于自己不是祖父的。两年前的端午,翠翠初见傩送二老,男女间那种微妙的情感就产生了,对往事美好的记忆在翠翠青春萌动的内心发芽生根,两年后的端午翠翠想念的二老却不在家中,令她很不高兴,祖父怎能明白少年的复杂情愫,而翠翠的神思早已随二老下青浪滩了。

翠翠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迎婚送亲的喜轿。

 

一伙人上了渡船后,翠翠同祖父也上了渡船,祖父拉船,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

 

她的心也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对爱情婚姻的渴望可见一斑,边城半封闭的环境允许后生对歌,但命运的阴差阳错终使有情人难成眷属,封建宗法的威力到最后也是威风十足。边城中的男女对恋情和恋人的态度是逃避、默认和领受。当灾难来临,爱情就会屈从于世俗观念。

《祝福》中的鲁镇完全是一个封闭的社会,封建宗法制度严密地统治了这里的一切。鲁镇人的婚姻是自己完全做不了主的,妇女只是任人宰割的物件,三从四德被严密地要求着。祥林嫂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她一生被人卖过两次,连守寡的都不能,她奋力地抵抗也没有未能改变什么,宗法制度要求她从一而终,而宗法制度又使她沦为被贩卖的奴隶,不能守寡。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制度,它使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而又反过来惩罚不能自主的可怜人!鲁镇的空气里没有真正的温暖和同情,不幸的祥林嫂只是别人无聊时候的谈资,最终死在了鲁镇的冰里。

祥林嫂遭遇的并不仅仅是天灾,更多的是人祸,世界虽大,却无一个不幸者的立足之地。鲁镇人表现出来的令人颤栗的凉薄与寡情制造了一个冰的世界,冷却了祥林嫂活下去的一丝热情,一个生不如死的人以死来解脱。

 

三.金钱的比较

  

边城的人们对金钱的观念是淡泊的,过渡人非要送钱给老船夫,老人死活不要,拉住过渡人不让走,最终老船夫只留下了一个单铜子算是了结这件事,民风淳朴,金钱在这里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在《祝福》中,钱很重要,为了一点钱可以伤天害理,买卖人口。

 

我们山里人,小户人家,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那有这一注钱来做聘礼?他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地嫁到里山去。倘许给本村人,财礼就不多;惟独肯嫁进深山野坳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现在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也娶进了,财礼花了五十,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吓,你看,这多么好打算?……”

 

祥林嫂捐门槛的价码是十二千,这可是她一年的全部工钱!

鲁镇这样一个冰封的世界,钱在这个世界却是火热的追求,边城一个火热的世界,钱在那里却是炎热天气里的一点冰。

 

《边城》与《祝福》就是这样一个火与冰共存的世界。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