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教学设计

读懂诗歌

发布日期:2018-09-26 08:18:30     来源:wangyoubiao

教学设计

读懂诗歌

王友标

课前热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

叶梦得

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

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欲寄新声问采菱水阔烟波渺

【注】故依旧仍然。采菱采菱女代指歌女。

弯弯的新月挂在林梢潜流的沟水在枯塘中鸣响不时望见稀疏的星星闪落在画檐上原来是几点飞萤小巧的身影。

思归的乡情已不如往日那般深重却依旧缠绕在心中。新谱写了歌曲想请歌女来唱却空对着烟波浩渺的宽阔水面。

1上片写出了夏夜的什么特点简析上片的写景艺术5

2赏析这首词的结句。5

1写出了夏夜的静谧2分选取了夏夜有代表性的景物1分从视觉、听觉的角度1分运用反衬手法以明衬暗以声衬静。1

2以景语作结借景抒情2分以水阔写出故乡渺远1分歌女难觅归意无从抒发1分烟波浩渺又表达了诗人迷离怅惘之情。1

所谓读懂即对诗歌借助语言文字传达的信息有清楚明确的认知这是鉴赏诗歌的基础没有读懂的整体把 握无疑会导致认知的夹生、结论的臆断。

一基本策略

五看一看标题 二看作者 三看小序 四看注释 五看意象

二突破策略

一、运用文言知识理解诗歌

二、联系生活理解诗歌

三、联系文化知识理解诗歌

四、落实语境理解诗歌

知识解析

古典诗词属于文言体系文言文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诗歌之中。比如常见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等。如果不能运用这些文言知识来读诗歌那么就可能和诗歌的原意背道而驰。

当堂讲评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 孝峙

[]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4

此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俨然正怒目睁睁地睥睨环宇;一副面带""容又颧骨凸起的奇特形状比那光头垂眉、闭目参禅的和尚还怪模怪样。而他好似终南山石缝中生长出来的一根蔓延的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却等闲视之。

他时或轻拄手杖闲适地慢步远瞻时或戏把渔网以临水捕鱼而消遣光阴。他为官很久了要他再出任官职他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推辞了。阵阵炎热的东南风呵没有消解池亭中暑气;而他新作的词曲竟一个个字都是冰凉的一派冷气。

误答典型例子

误例一折腰——弯腰辛苦工作

误例二谢无能——感谢朝廷对自己宽容 感谢自己因为无能可以过现实的生活

误例三谢无能——为自己的无能道歉 对统治者不识自己的才华而感叹怀才不遇。

正解折腰——弯腰行礼屈身事人指做官。

——推辞拒绝。

谢无能——以无能谢之

此句的意思为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2分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2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思

唐·贾思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本诗的写景和抒情是什么关系试从表达技巧上作简要分析。4

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是。(但是在这样生机盎然的春天)春风依然不能为我吹散烦恼忧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长。

这首诗的前二句描写了草青柳黄、桃李飘香1分鲜妍明媚、生机盎然的春景 1 写春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1 乐景哀情从反面衬托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1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寒食
[
]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撰碑钱替别人写墓志铭所得的稿费。

全诗蕴含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试作分析。 3

对商山风光的喜爱1分劝勉自己不必惆怅1分落寞无奈1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庭。

1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

首联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化用了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之句兄弟二人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此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2本诗尾联用了何种手法有何用意5

用典

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兄弟情深苏轼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课后巩固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美丽的小桥下流水潺潺花瓣被雨淋湿沾在地上。黄昏过去月亮升起来了在马上还闻到帘里的余香。

独个儿默默地徘徊在堂前院里今夜我的梦魂将追到什么地方他呵怎够不上垂杨那样多情垂杨还懂得让花絮飞入我洞房。

词中“飞花”的意象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

“飞花”入洞房反衬词人与恋人天各一方欢聚不再蕴含了词人的离别之苦.

2.2017浙江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问题。8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插也同“锸”。铁锹。

1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

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6

1采地黄 卖地黄
26

叙述 视角、顺序
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
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当堂检测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一只孤舟转过山中弯曲的的山路一片开阔的平川便出现在眼前。抬头看见船帆好似从树梢降落远山顶上圆月当空。

山间聚集着几户人家炊烟缭绕更显荒芜;瘦野薄田狭促如刀贫瘠之至。在这弯曲的险滩、狭窄的水道前我这个漂泊之人正在发愁明早要如何渡过这茫茫前路。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

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

14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24分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 。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自咏示客

陆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②客来苦劝摸床棱③。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①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②箝纸尾典出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暑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③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1.诗人在首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作用?

反衬手法;用上元(元宵)灯火的彻夜通明,反衬诗人的颓唐潦倒,表现诗人悲从心来的感慨。

2.有人说在尾联 "" 字里可见放翁的眼泪. 请结合全诗对这一说法作简要分析.

白发稀短,老态颓唐,令人唏嘘;官场黑暗,枉直不分,令人愤慨; 走东西,就斗升,屈辱难忍;走投无路,只有退隐山林.这笑,是一种无可奈何, 是一种愤世嫉俗,是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哀。

3诗歌的尾联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6

1前一句是以问句形式对州官、对黑暗官场的庄严宣示后一句用虚笔想象归隐后自己寄情山水的生活2分整联虚实结合卒章显志2分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愤懑甚至产生归隐的思想感情2分。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