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音乐的奇葩 ——由钢琴艺术看浪漫主义音乐》
《钢琴音乐的奇葩
——由钢琴艺术看浪漫主义音乐》教学设计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刘思辰
教学内容
1、鉴赏李斯特《夜曲“爱之梦”》、肖邦《c小调练习曲“革命”》。
2、知识练习曲与音乐会练习曲、肖邦与李斯特、浪漫主义音乐的
风格特征。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要引导学生聆听浪漫主义时期主要代表人物的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
本课教学内容为两首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作品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是作者在得知祖国人民起义失败感到悲恸、震惊和强烈的愤怒在此情境下所做。全曲慷慨激昂感染力十足。李斯特的《“爱之梦”夜曲》是一首根据诗歌创作的抒情小品。全曲旋律时而抒情优美时而激动热情感染力丰富。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钢琴音乐的奇葩》一课的教学正是使学生在学习、理解、感受和体验不同音乐风格作品的基础上学会从音乐中去体会音乐自身所表达的情感。本节课充分利用师生资源、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并冲击学生的听觉神经培养学生感受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从而提高其自身的艺术修养与艺术眼界。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两首作品学生能够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同时激发、培养学生了解、学习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趣和愿望拓宽其文化视野。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在鉴赏、对比、分析作品中进一步体验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并参与听辨活动运用欣赏、讨论、比较、实践等方法进行赏析。
3、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认识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内容及音乐风格了解肖邦和李斯特初步懂得“练习曲”的基础知识可以区分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之间的差异并评价不同时期音乐作品的个人风格与时代风格。掌握复三部曲式结构,认识结构图学会欣赏钢琴音乐的基本技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浪漫主义钢琴音乐风格特征以及形成因素。
教学难点分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风格与其他时代音乐风格之间的区
别对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作品作出相应的评价。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音乐鉴赏》教材
教学过程
一预习与准备
1、提前通知学生了解李斯特与肖邦并查找相关资料。
2、学生在课前阅读书本练习曲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这里运用了自学法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堂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知识的积累和准备。
二导入与回顾
1、导语同学们前一阶段我们学习了欧洲古典音乐两个重要的音乐流派分别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和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今天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我们先对之前所学内容进行回顾。
2、听辨作品所属时期
师弹奏《巴赫二部创意》、《莫扎特奏鸣曲》并提问
1第一首乐曲属于哪个时期第二首呢
生答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
2你辨别的依据是什么
生答第一首是复调音乐第二首是主调音乐。
3、再听、对比
过渡语通过大家的回答我们回顾了巴洛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艺术特征接下来老师再弹奏一首乐曲请大家分析并回答问题。
师弹奏《肖邦圆舞曲》并提问
1这首乐曲是主调还是复调音乐
2与第二首乐曲进行比较两者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生答师引导。
过渡语今天我们就从这变化开始去了解古典音乐最为辉煌华丽的一个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设计意图】本课我使用了聆听法、复习法导入通过让学生聆听并辨别了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两首作品检测了学生上一节课的学习情况然后与新作品作比较引出今天的新课题回忆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启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教师演奏也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为之后的教学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三感受与鉴赏
1、初步感受浪漫主义音乐——李斯特夜曲《爱之梦》
过渡语首先请大家来欣赏的是一首来自浪漫主义时期最为著名的音乐家之一——李斯特的一首抒情小品《爱之梦》。
1请生介绍李斯特生平。
2播放《爱之梦》
设问乐曲的变化与起伏大不大
追问这首乐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有没有情绪的变化有
他的表达方式是复杂含蓄的还是直接了当的
引导是通过复杂的曲式、声部展示还是直接用力度速度的变化呈现的
生答师评价。
2请再次从细节处仔细听辨播放乐曲片段
设问我们注意到在乐曲行进至此处时情绪非常的热烈而澎湃这时它的速度力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由激昂转化为恬淡时速度力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师小结可见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在情感表现上可以直接影响旋律的行进它不再如古典主义时期一样拘泥于逻辑规则而是极大的发挥抒情性并不断创造精彩。
【设计意图】李斯特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钢琴音乐有着重要的贡献让学生了解他以及他的作品也是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总结浪漫乐派的音乐特征这些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2、肖邦 《革命练习曲》
过渡语接下来继续请大家听赏。接下来给大家欣赏到的作品来自浪漫主义时期另一位著名音乐家。
1欣赏肖邦介绍视频。
2播放电影《一曲难忘》片段,初听《c小调(革命)练习曲》
音乐情绪
师问这段音乐从情绪、气氛上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答悲愤、震惊、激昂。。。(难以言表的悲愤与震惊。)
创作背景
师再问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的表达肖邦是在怎样的环境背景下创作这首乐曲的请大家把书本翻到122页阅读书中关于这首钢琴曲的介绍创作背景。
1813年9月,肖邦在离开波兰赴法国途中,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着名的《C小调练习曲》。
师生小结祖国人民起义失败失国之痛。
3聆听并分析乐曲
①教师弹奏“引子”,学生用音乐的形式要素初步尝试赏析“引子”部分。
②赏析A部分“革命”主题。见谱例1
A.教师在钢琴上用右手弹奏A部分的单声部旋律。
B.教师在钢琴上用右手弹奏A部分加入和声的旋律。
C.教师在钢琴上加入左手琶音伴奏,完整弹奏A部分谱例。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运用对比的手法弹奏A主题是想通过不同的音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声部层次的增减对音乐形象的影响同时也了解乐曲织体的构成方法,引导学生知道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巨大作用。
③要求生有表情的模唱“革命”主题。(用“ da”音模唱 )
④师弹奏,生聆听并分析B部分主题。
⑤出示A1谱例,师弹奏A1旋律,出示A谱例并对比赏析A部分主题。
⑥赏析尾声,了解bE与C小调的关系及最后C大调和弦落音的意义。
(5)总结曲式结构出示“复三部曲式”结构图引子+A+B+A1+尾声。
(6)完整欣赏作品(基辛版)并要求生:听到引子和尾声时举手示意听到a主题时右手握拳听到b主题时双手合十。
(7)小结并解释“练习曲”相关知识
《c小调练习曲》虽是一首练习曲,却拥有伟大的爱国主题情怀,李斯特称肖邦的练习曲为“音乐会练习曲”,明显突出了肖邦作品的音乐特色。
【设计意图】通过分段弹奏,生用“da”模唱主题旋律可以强化生对于乐曲主题的乐思记忆。而师生共同分析乐曲,可以使生更方便领会作品的深刻内涵同时也掌握了复三部曲式的基本知识。
3、对比赏析
过渡语刚刚同学们对两首作品的情感把握得非常准确。接下来我们进入深层次的探讨我选出了在古典主义时期中与“革命”练习曲情绪类似作品——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请同学们将它们进行比较对比浪漫乐派与古典乐派的风格特征上的区别从而更好地认识浪漫乐派。
1对比欣赏两个音乐片段
播放音乐第一段《贝多芬“悲怆”》片段
第二段《肖邦“革命”练习曲》片段。
提示请生关注两首音乐的伴奏和声部分
2跟琴哼唱
师下面老师在钢琴上放慢速度弹奏这两段旋律请同学们跟琴轻声哼唱。
提问两段音乐的区别在哪里 哪一首和声部分的旋律性更强
追问a第一段有没有变化音第二段呢
追问b两段音乐综合比较哪个质朴保守哪个华丽多变
3师接下来我们来看谱例用更为形象的五线谱去印证我们的结论出示谱例
“革命”片段
提示请同学们关注乐谱上和声部分的音符形态。
4小结非常好看来同学们不但感受到了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音乐情感同时也能够听辨出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
同时出示两个时期的音乐风格
古典主义时期 规则重复浪漫主义时期伸展富于变化。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我从音乐要素和声、和弦以及旋律运行上请学生进行对比、评价浪漫主义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区别从而了解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特征学会如何辨识鉴别浪漫主义时期作品也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听辨练习
师请生看谱例聆听几个音乐片段。
1出示四个谱例ppt
古典乐派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
浪漫乐派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6》
2听音乐回答问题说出所听音乐片段分别属于哪个时期的音乐风格
3小结评价非常好同学们用自己的答案验证了刚刚我们归纳的艺术特征现在大家都能从音乐要素上听辨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风格特征。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安排了四个音乐片段供学生听辨可以帮助学生们验证、巩固前段所学知识内容也是再一次回顾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知识拓展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浪漫主义时期的那些人和事从另一个视角感知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
1播放演奏视频李斯特《帕格尼尼主题大练习曲》
师请生对刚才钢琴家的表演做出评价
= 1 \* GB3 ①这首钢琴曲难度如何
= 2 \* GB3 ②钢琴家的演奏或者说表演是内敛平和还是张扬充满激情
= 3 \* GB3 ③舞台下的观众包括我们各位同学情绪如何感动、忧伤 还是热烈
2介绍作曲家轶闻我们就由热情的观众再回到音乐家的话题上来给大家讲两段小轶闻。
= 1 \* GB3 ①意大利人帕格尼尼是当时最令人吃惊的小提琴家他天赋异禀有自己的一套小提琴吉他演奏技巧手指飞快弓子能够擦出火花。他不帅气甚至样貌有些吓人但是他却非常善于推销自己的演奏技巧。为了炫耀技巧他甚至故意弄断小提琴上的一两根弦然后在剩余的琴弦上继续演奏。人们把帕格尼尼的演奏称为“恶魔的演奏”。
= 2 \* GB3 ②李斯特是帕格尼尼的忠实拥趸而且毫无保留地步了他的后尘。他根据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品改编了钢琴版本的超难度乐曲在作品中疯狂地炫技台下的观众有甚者集体晕倒。李斯特在演奏时习惯性地戴一双白手套而台下的贵妇人为了争夺这双手套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3小结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们喜欢张扬的不加掩饰的畅快淋漓的表现作品甚至可以根据作品情绪去即兴发挥同时高超的演奏难度、和我们之前提到的直观的情感表达也是演奏者展示个人技巧与魅力的绝佳媒介。
4讨论为什么在那一时期音乐可以这样创作、表达而之前的两个时期不能
引导生回答并总结归纳巴洛克时期正值文艺复兴大背景文艺复兴让人有了本我的意识即便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仍是属于教廷的但是这时音乐所表现的主题——神也有了喜怒哀乐。到了古典主义时期欧洲社会对应的是哪个历史变革启蒙运动人们推崇古人先贤理性至上一切从人性出发。而到了浪漫主义时期法国大革命带来了个性的张扬与释放人们反对崇拜理性歌颂本能和情感喜爱从主观的角度去感受事物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用钢琴家的演奏视频帮助学生从感官上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使之更好地理解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同时用音乐家的趣事激发学生兴趣可以刺激他们的听赏欲望。最后通过归纳总结也让学生梳理了各时期音乐风格的形成原因使之有了整个单元的框架概念。
五总结与交流
1、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谈一谈学习本课后的所思所想。
2、师结语本课的课题是《由钢琴艺术看浪漫主义音乐》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听赏了从巴洛克时期的钢琴音乐、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到今天学习的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逐层感受、体验、评价了它们的艺术特征。
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使同学们对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有所了解在日后可以用今天所学对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进行鉴赏且能够用心去感受音乐所追求、所表达的真、善、美的意境和内涵。
3、再次播放李斯特的钢琴小品《爱之梦》在优美、愉悦的音乐声中下课。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总结交流是一节完整的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得到学生的课堂反馈。而最后选用《爱之梦》这首钢琴小品作为下课音乐不仅可以让同学们进一步加深对浪漫主义音乐的印象也与结束语中音乐“真、善、美”的一种意境和内涵非常贴切意味深长。
【本课总的设计理念】本节课我本着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遵循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围绕着“在赏析作品中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特征”这个教学目标扎实有效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体现了师生平等的教学态度以及以生为本、以师为导、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