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民歌(周琳)
[教学目标]
1.聆听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征,加深对我国蒙古族音乐文化的了解,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学习蒙古族的相关音乐知识,认识“长调”这一民歌体裁。
3.探究蒙古族民歌的产生和发展与蒙古族的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和语言等因素的紧密关系。
[教学重点]
聆听《辽阔的草原》,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认识“长调”这一民歌体裁,对“长调”的产生、发展做适当探究。
[教学难点]
探究蒙古长调与蒙古族的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和语言等因素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片段,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带有哪个民族风格的歌曲。
师:提到这个民族,你会联想到什么?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其实蒙古族有三件宝:草原、骏马和我们今天要了解的第三宝(幻灯片出示:蒙古族民歌)。
[设计意图]
多媒体播放的画面、音乐,将学生带入到美好的情景之中,为本课创造诗意的艺术氛围。
二、新课
1. 师:提到蒙古,老师的面前就会马上呈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自古以来蒙古族人民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带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随着历史的变迁,有些人从事半农半牧或农业生产,逐步定居下来。在这样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形态下,草原上会飘荡着怎样的歌声呢?
简介《辽阔的草原》,这首歌曲主要流传于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盟,由老一代蒙古族歌唱家宝音德力格尔演唱,1955年参加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获得了金奖。
2. 聆听欣赏《辽阔的草原》,请大家对照课件出示的乐谱边听边思考:歌曲的节拍、节奏、旋律有何特点?
3. 师生交流、归纳:
节拍
师:大家是否注意到这歌谱与平时看到的歌谱不太一样,是否少了些什么?(提示:有没有拍号、小节线?)
师:其实它是有拍号的,就是“サ”,这个拍号和以往的不一样,它是散板,散板是一种速度缓慢节奏不规则的自由节拍,正因为是自由节拍,所以大家在歌谱上找不到小节线。
节奏
那么,这第二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它的节奏是?——自由的。
旋律
师:旋律也叫曲调,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自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旋律。我们来看看这旋律的走向,观察一下字和音符的对应关系。
观察得出:旋律舒展悠长、句幅宽大,但是跨度比较大。
[设计意图]
紧扣音乐要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从而把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
4. 老师唱一唱这旋律,请同学们听后说说与刚才听到的有何不同?
(教师按照原时值演唱,且不带装饰音。)
学生听后指出不同之处,教师在课件出示的乐谱上把这些不同之处作出标注。
课件标出的其实都是装饰音,强调这些装饰音的具体唱法:
倚音 唱得短小一点
波音 一带而过
5. 介绍诺古拉:蒙古族一种特殊的发音技巧,汉语可译为“波折音”。
跟录音一起哼唱《辽阔的草原》,要求:把这些装饰音以及“诺古拉”都表现出来。
师:这首歌真是太难了,我们唱得不好没关系,今天老师只是带大家感受一下,这说明蒙古族民歌对演唱技巧的要求很高啊。
[设计意图]
教师按原时值演唱不带装饰音的《辽阔的草原》,让学生与宝音德力格尔演唱的《辽阔的草原》进行对比,通过这种对比欣赏的方式找出不同之处,使学生很容易由此掌握这首蒙古民歌的艺术特点。
6. 再次聆听欣赏《辽阔的草原》,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师生交流归纳:上下句结构的歌词形成一种并置、对比、呼应的关系,从表面看,是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要只看表面,要看实质。这实际上是表现出了蒙古族人民对爱情的珍视和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师:老师想用一组填空来让大家说说这首民歌具有哪些艺术特点?
课件出示:
旋律____,句幅____,音域____,腔_字_,演唱技巧__。
7. 师生交流归纳:
旋律悠长,句幅宽大,音域宽广,腔多字少,演唱技巧高。其实这首民歌具有的这些艺术特点正是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艺术特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这些特点与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环境、经济形态、文化传统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深受草原游牧生活方式的影响。
长调是流淌在蒙古族人民血液里的音乐,是民族识别的标志。你可以不懂蒙语,却无法不为蒙古长调动容,因为那是一种心与心的直接倾诉!
8. 播放视频朗诵《蒙古长调》。
师:听听,说得多好!“没有旷古悠长的寂寞,就不会有这样的吟唱,没有曾经千年的沧桑,怎会有如此的哭歌!”同学们,其实这个蒙古长调,才是蒙古三宝中的第三宝啊!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朗诵《蒙古长调》,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蒙古长调与蒙古族人民草原游牧的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息息相关,理解长调是流淌在蒙古族人民血液里的音乐,是民族识别的标志。
9. 蒙古民歌除了长调以外,还有一种短调民歌也很具有代表性,下面这首《嘎达梅林》就是一首典型的蒙古族短调民歌。
聆听《嘎达梅林》,课件出示《嘎达梅林》和《辽阔的草原》乐谱。
对比这两首乐谱,完成以下表格:
课件出示:
|
《辽阔的草原》 |
《嘎达梅林》 |
节奏 |
|
|
句幅 |
|
|
歌词与音符的关系 |
|
|
聆听后填表归纳:长调节奏宽广、句幅宽大、一字多音;短调节奏规整、句幅短窄、一字一音。
跟着录音一起唱一唱《嘎达梅林》。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聆听、填写表格、唱一唱,学生很容易区分长调和短调的艺术特点,发现短调更易于演唱。
10. 师: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一直贯穿在蒙古民族从古到今的发展史中。
介绍蒙古族音乐的三个发展时期(课件出示):
蒙古族音乐的三个发展时期
v 山林狩猎音乐文化时期(短调民歌为代表。)
v 草原游牧音乐文化时期(长调民歌逐渐占主导地位,也是蒙古族整体音乐文化风格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
v 亦农亦牧音乐文化时期 (短调民歌重获新生快速发展,长调民歌保持特色更加成熟。)
如今,蒙古长调不仅已选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还与昆曲、古琴艺术、木卡姆艺术一起成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中国项目。
那些视蒙古长调、蒙古民歌为生命的人们,为蒙古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课件出示音乐家的照片:宝音得力格尔、哈扎布、胡松华、德德玛、拉苏荣。
如今,蒙古族民歌以各种艺术形式活跃在舞台上,并为人们熟知和欢迎(幻灯片滚动播放活跃在舞台上的蒙古族各种艺术形式)。
蒙古族音乐同样也走出了国门。课件出示:
蒙古之花乌兰图雅唱出国门 草原风金曲国外受捧
2012年9月1日晚,作为“中国文化月”重要活动之一的中蒙明星歌会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中央文化宫隆重举行,从我国内蒙古科尔沁草原走出的著名女歌手“蒙古之花”乌兰图雅首先唱响了《火辣辣的情歌》,将草原姑娘热辣豪爽的性格和对爱情的追求唱得恰到好处,赢得满堂喝彩和好评。
11. 师:蒙古民族的音乐和舞蹈也影响着我们学校,给我校带来许多荣誉,在几届江阴市中学生文艺汇演上,我校以蒙古族音乐和舞蹈为元素创编的群舞《魂兮》、《永远的心碑》都获得了一等奖,老师截取了《魂兮》中的一段,供大家观赏。
欣赏视频《魂兮》片段。
[设计意图]
通过幻灯片的滚动播放、音乐家图片、以及我校获奖舞蹈片段欣赏,使学生理解蒙古族民歌从没有停止过传承与发展。
三、小结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正是有了那么多喜爱民族音乐的人们,我们的蒙古族民歌、我们的民族音乐才会得到代代传承、发扬光大,同学们,让我们也成为这支传承与发展队伍中的一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