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教学设计

踏雪寻梅(刘继英)

发布日期:2017-12-07 08:48:37     来源:miaolijun

踏雪寻梅

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  刘继英


  教学内容: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冬天的故事 踏雪寻梅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的时代风格和高雅意境,能对歌曲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

  2.能生动地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歌声再现歌曲的意境。

  3.能对歌曲的歌词、旋律进行赏析,在歌唱中将对歌曲的感性认识与乐谱的理性认识统一结合起来,充分体会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年级]小学四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    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为带再现的二段体,是一首短小精炼、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表现了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四次“响丁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整首歌曲风格统一,旋律与歌词的配合恰到好处,唱起来十分流畅、亲切。歌曲中运用了强与弱、连音与断音、附点与非附点等多种对比表现手法,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深刻地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高雅的意境以及通过生动的演唱来表现这种意境。

  [教学难点]

  1.弱起乐句的正确进入,休止符、断音记号的准确表现。

  2.体会歌曲词曲的完美结合。

  [教学过程]

  一、音画结合、情境导入

    1.无声动画,情景描绘。

出示无音乐的动画:雪过天晴,白雪皑皑,红梅怒放,骑驴踏雪。

师:“画面中描绘的是什么?” (生各抒己见)

师:“梅花傲雪斗艳,凌寒独开,在我们细细品味冬天,领略冬日美景的同时,动画似乎还缺了点什么呢?”

生:缺少音乐。

2.旋律声势,模拟声响。

师引导学生讨论

1)骑驴赏景

       2/4   0 3 3 3|0 3 3 3 3|0 3 3 3|0 3 3 3 3 ‖

                叮叮……

2)雪花飘落(边唱边加入柯尔文手势)

         2/4  0 1 3 5| 6 - | 5 - | 4 - | 3 - | 2 - | 1 - ‖

                  ——

[设计意图]

兴趣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只有对音乐具备稳定而持久的兴趣,才可能激起对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进而获得良好的音乐学习效果。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好奇是他们的天性,为此,在课伊始,通过为无声的音乐动画配音,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并带着学生一起唱一唱,让他们更快地投入到本课的音乐学习中去。

二、分层导学、诱思探究

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

师:大家有没有想象过这样的情景?天寒地冻,百花凋零。冰天雪地里唯有那梅花傲雪怒放、幽香袭人。骑着毛驴,踏着皑皑白雪,寻着幽幽花香深处,去找寻那一支悄然绽放的梅!是不是别有一番情趣!

(出示歌谱 播放《踏雪寻梅》)

学生说感受(舒展、典雅、优美地表现骑驴赏梅怡然自得的情绪)

2.二听歌曲,理解词意

思考:有没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1)“霁”读ji,雪后放晴的意思。

师:在白雪的映衬下,阳光显得特别的耀眼,天空格外的晴朗。

2)“坝桥”指有扶手的石板桥。

师:你们见过这样的桥吗?在周庄古镇到处都是那样的桥,那是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情韵,被白雪覆盖后露出斑驳的石板更显得古朴雅致。

3.三听歌曲,解决难点(1)

1)师:一头挂着铃铛的小毛驴走上了石板桥,使得这一静谧的画面生动了起来

 师:你听到小毛驴脖子里的铃铛声了吗?(四个响叮当)(蓝色色块标出)

2)跟琴唱谱

3)表现铃铛清脆的声音,唱好休止符 断音记号

4)表现毛驴由远到近 用渐强的力度表现

4.四听歌曲,解决难点(2)

1)师: 哪一句抒发情感最强烈?(黄色色块标出)

2)跟琴一起唱乐谱,用手势体会旋律音逐步向上的走势,犹如赏梅后发出的赞叹,用f力度 。

3)用闻花香的感觉, 深吸一口气,唱好弱起。声音的要求:是内心的激动而不是声音的响。

5.五听歌曲,解决难点(3)

1)师:哪一句唱出了主人公骑驴赏花的急切心情?(黄色色块标出)

2)老师范唱,唱出迫切又自得的心情

   3)指导唱好这一句 “骑”字唱的轻巧 一带而过 重音在“驴”字上 提示学生做一个骑驴的动作 挺起胸膛自信地唱 并作渐强处理

[设计意图]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学生的全部活动中。教学中,遵循“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这一理念,在这一环节结合教学目标,共设计了五次对歌曲的听析,每次听赏分析都设计不同的问题,层层递进,逐步熟悉歌曲旋律,掌握歌曲重点,化解歌曲难点。

6.完整演唱、巩固歌曲。

1)第一遍跟琴完整唱,自我评价

2)指导唱好四分休止体会其意境。老师范唱,比较感受,表现出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加入碰铃、串铃伴奏)合作后的效果是:

2/4  串铃:×—|×—|×—|×—

      碰铃:0  0|0 XX|0  0|0 XX

3)怎样使歌曲更加富有生气呢?可以为歌曲添加一些力度记号,用强弱变化唱好歌曲。

[设计意图]

随着认知领域的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这一环节通过学生对打击乐器音响的强弱探索,来表现特定的情境,为歌曲增添生动的情景感,感受与理解力度变化对表现歌曲情境与意境的作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与合作能力。

三、解析词曲,领略内涵

1.引用典故,了解背景。

师:踏雪寻梅这首歌曲的歌词就是一首诗,它由中国近代音乐家刘雪庵作于三十年代,但我们读来总有一种古人的韵味。原来这“踏雪寻梅”可是有典故的。说的是唐代田园山水派诗人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课件点出)这是一种文人的雅致情趣, 而近代音乐家刘雪庵赋予了“踏雪寻梅”更清新生动的意韵,富有朗朗生气。

黄自, 中国近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创作了很多典雅精致的艺术歌曲,注重旋律和歌词声调的配合,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踏雪寻梅》就是其中一首,词曲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2.吟唱结合,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深层次理解“踏雪寻梅”的意韵,能更好地表现出这种诗与音乐完美结合的艺术歌曲的韵味。通过诵读歌词感受其诗一般的典雅,了解“踏雪寻梅”的典故出处;通过对曲作者的了解和对曲的赏析,更进一步体验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用诵读与演唱两种方式相结合来表现出歌曲典雅的艺术韵味。

四、多元合作、深度演绎

1.变速演唱

师:这种意境真是太美了,悠然自得,让人向往!同学们想过换一种速度来唱一唱歌曲吗?你想用怎样的速度来唱?(稍快的速度)

尝试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

这种速度演唱的歌曲又给你怎样的感受?(活泼 生动 富有朝气 充满童真)

2.合唱表现

师:一首简单的歌曲,我们可以用多种方式来演唱表现。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种版本的《踏雪寻梅》,它是怎样表现的?(合唱)

(老师提示声音、情绪、速度、演唱形式等)

师:我们能否用自己的方式也来进行合唱呢?

(教师提示在歌唱的基础上加入导入部分的骑驴赏景、雪花飘落的声音,还可以加入骑驴赏花时碰铃和串铃伴奏的音响效果)

师生按合唱谱演绎歌曲。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尝试不同速度演唱歌曲,体验音乐要素的改变使得音乐情绪发生变化,音乐意境的不同。紧接着通过听赏和分析一首合唱版本的《踏雪寻梅》,感受不同演唱形式赋予歌曲的新的风格,并通过指导学生多元合作,结合合唱的艺术实践活动、进一步感受、体验音乐要素对于音乐表现所起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师:雪映梅开是冬日里美丽的景致,踏雪寻梅则是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梅花以她高洁、清雅、熬人的姿态在冰雪中傲然绽放。古往今来,多少的文人墨客用诗、用画、用歌来表现绽放于严冬的梅花。接下来我们就在梅花三弄的音乐声中,欣赏一下与梅有关的诗词和美丽的雪景图。(课件播放)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歌曲意韵的一种深化与升华。通过欣赏多种艺术形式的对梅的赞颂,品味梅高洁的精神品质,陶冶学生的心灵,达到美的享受与熏陶。

师小结:若非一番寒彻骨,哪梅花扑鼻香!冰雪中傲然绽放的梅花为冬天增添了几分动人的美丽,也给我们带来了几多的生活情趣。接下来的几节课,我们将继续在音乐中聆听冬天的故事,在音乐中找寻冬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