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工作总结
承载着市教育局名师工程建设的期望、承载着工作室全体成员的梦想,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杨培明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团结一心、不懈努力,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充分发挥了名师在课堂教学、课改实验、课题研究、师资培养等方面的示范、指导、引领作用。下面,就这一年来所开展的工作及取得成绩总结如下:
一、运行管理,有条不紊。
制定思路清晰的三年工作规划以及阶段建设方案,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室成员围绕这些方案,并在学校事业发展的大方向下,进一步实现个人发展。
工作室每学期除了组织课堂观摩、理论学习、专题研讨、读书交流等活动外,还聘请省内高中语文教育专家定期督促、指导工作,通过专题讲座、课例示范、案例点评等形式,聆听专家名师,吸取思想和理论精髓,加快成员的专业发展进程。
工作室任务明确,职责到人,成员基本每人参加一项课题研究、每学年承担一次专题讲座或承担一次公开教学课、有一篇论文在大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参加研讨会交流,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学评比、论文评比。
开设工作室专题网站,工作室成员在网站上开通个人博客,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相关的文章、图片、视频等定期上传;以博客作为与教育专家、同行、学生及家长的网上交流的平台。
二、效能发挥,注重实效。
工作室紧紧围绕美育课程体系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倡导校本课程和自主课程的全面开发,力求团队的整体发展。
南菁高中作为美育课程建设的实践基地,实践成果显著。杨培明校长主编了《从理念到行动》、《创思八讲》等理论著作,给周边兄弟学校起到了极好的示范作用。2016年12月,杨培明校长领衔完成的《以美育重构中学生活的实践研究》,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开创了学校美育工作新局面。
工作室十分注重成员教学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学术修养等层面的发展,所以成员以南菁高中为活动基地,经常面向江阴市广大教师组织开展培训、研修和观摩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实践与探讨,这不仅实现了成员的带动辐射作用、显示了名师指导的实效性,更促进了全市高中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提升。2016年7月,全国鲁迅研究讨论会在南菁高中举行,工作室成员江阴名教师胡学英老师开课《在酒楼上》,获一等奖。2016年12月,杨培明校长开课《边城》,南菁高中全体语文老师听课学习。除此之外,工作室还经常外出交流,2016年7月与南菁高中“明远教师发展中心”的成员共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习,11月携南菁高中高三语文组赴溧阳高级中学学习。
在工作室指导下,校本课程日趋完善和成熟,很多老师自觉投入到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中来,教科研成果显著。工作室成员南菁高中刘艳萍老师对散文写作深入研究,出版专著《腐乳飘香》。
三、保障机制,后顾无忧。
杨培明名师工作室以南菁高中为依托,其建设被列入南菁高中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有明确的推进计划、制度、措施,政策。工作活动场所独立规范,工作设施设备专业化,教研图书资料充足。
工作室经费经过科学预算结算,使用分配合理。并且有用于专业和课程建设、专项培训的专项经费,为工作室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
四、特色创新,意义深远。
重构课题体系,发扬校园文化。名师工作室以南菁高中为活动基地,在“十五”期间开始了“南菁文化发展研究”。此课题先被列为省重点课题,后转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南菁文化发展研究顺利结题后,又选择“名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作为学校“十一五”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向, 与另外两个立项课题“建构高中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策略研究”和“高中课堂教学中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整合研究”,共同构成“十一五”期间学校课题研究体系,也作为南菁文化发展研究课题的自然延伸。这些课题的研究不仅促进了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也培养了一批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更促进了百年南菁的可持续发展。
重建科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十一五”期间,名师工作室研究的“南菁文化发展”,逐渐形成一个课题群。名师工作室通过理论导航、专家引领、案例反思、沙龙交流、论文提升、课题历炼等方式,创造了一种开放性的学术环境:对全体教师既有学校统一的富有弹性的教育教学常规,又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独具个性的教学思想。科研促进教学,科研教学相长,科研成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和途径。这种群众性的教科研平台的建立,促使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融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学习共同体”的思维碰撞活动,彻底改变将学生当作“知识容器”、“考试机器”的唯理性、非人化的教学现象,指导与帮助学习者建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者主动探究,自觉学习的过程,从而真正促进名师工作室成员及南菁教师的专业发展。
重视过程管理,打造精品课题。工作室从资料收集、申报立项、开题论证到中期展示、成果收集,到成功结题,每个环节每个阶段都制定相应的标准,严格课题实施的过程管理。在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中,工作组制定计划详细具体,目标意识明确;在课题实施的过程管理中,工作组控制好课题的研究进度,增强成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自觉地按课题原定计划,有序地开展研究工作。认真做好资料的整理和成果的总结工作,每个阶段都要拿出过硬的研究成果出来。为了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组还专门制定了《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课题研究奖励条例》,其目的就在于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入科研中来,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创造出课题研究的精品。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而且这些成绩并非属于我个人,更属于学校、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在此,我深深地感谢我的学校,为我搭建了展示的舞台;感谢我的团队,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圆满地完成各项任务。
孔子说过:“生无所息。”作为名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不断求索,刻苦钻研教育教学工作,让教育的光芒更灿烂,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