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
【分析】此题整个教室只有一个人做对,我刚到十分纳闷?在讲评时问学生:你们开学时是怎么包书的?
学生回答,直接用包书皮一套进去。
我无语。。。。。。
我:那你们自己用纸包个书吗?
生:没有,小学时,都是妈妈或奶奶用挂历纸包的。
我:。。。。。。
于是在教室图书角找了一个厚书,拿一张纸进行演示,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示意图。
虽然我讲完了,估计学生没有自己动手实验,有几个真正会的?
我马上联想到昨天2016年3月31日下午,在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听盐城特级教师赵维坤讲的有关数学实验的讲座,里面他谈到了一个案例:说一位重点高中的数学特级教师,在跟踪一位高一进班数学满分,总分全年级第4的一位女生,发现这位女生对立体几何掌握的不理想,他做了很多调查,去寻找原因在哪里?问了初中老师,问了高校专家等等,后来家访时,明白了根源在哪?原来这位女生小时候,妈妈特别宝贝,认为是千金之躯,从小不让小孩碰有油漆的玩具等,所以这位女生从来没碰过积木,更不要说堆积木,所以在4到5岁时脑力发育最佳时,失去对立体模型的触摸、感悟,于是长期起来头脑中对空间物体的形态意识缺失,所以学立体几何时,无论如何努力也起不了大的作用。
这种现象给我思考很多,当然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方面,既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脑力开发等等,我是说不清,理不顺,但我十分清楚一点,那就是该学生动手的、思考的,我们教师和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其它方面本人说不好,但迁移到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放手,大胆放手,让学生开口。前几天在某中学调研初三,发现上课的教师主观上有让位学生的意识,把学生喊起后,学生刚刚开口,教师就打断,引导学生往教师预设理想的方向走,再让学生回答一些“机械应答是否”类的问题,应该说教师讲的很清楚和清晰,完全是课堂“语霸”。
蒙台梭利教育名言: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荀子《儒效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