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资源共享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学的建议和方案

发布日期:2017-10-12 22:10:50     来源:hxyghh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学的建议和方案

一、“二轮”复习教学目标与要求定位

建议时段:2015.3.22015.4.18

第二轮复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把知识系统进一步强化、固化的关键期,也是对知识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又是深化学生数学思想素质、提高数学能力的关键时期,通过二轮复习的有效组织可使学生的成绩大幅度提升,但若跟着资料简单操作,二轮往往会出现空转现象高原效应,故二轮复习是有效提高考试实战能力的最佳时期。

1、二轮复习课的教学目标

对一轮复习中学生暴露出的典型问题、存留问题进行查漏补缺,针对性解决;

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运算能力,注重对学生解题的时效性、规范性等良好习惯的培养;

⑶强化综合解题能力培养,培养解题方法的合理选择、关注通性通法,追求一题优解;

⑷有意识营造考试解题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信息处理能力。

2、二轮复习课的教学建议

为切实保障二轮复习能有效达成上述要求,我们建议采用专题复习的形式展开,具体要求如下:

在准备工作中,要做到

(1)专题学案的选择必须紧扣教材或近四年江苏高考真题的命题导向,做到考什么”“学生练什么

(2)加大集体备课力度,深入研究每节课的主题内容,细化每一个题目的功能和作用,确保每堂课都是集集体智慧讨论定稿后再上;

(3)教师要整合一轮复习过程中学生的错误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形成针对性的二轮弥补措施。

在二轮的整个复习过程中,要做好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辅导

(1)老师要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复习策略和反思方法的指导,通过课前沟通、课上讲解、课后答疑,让学生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复习方法;

(2)每位学生要及时进行错题分析,建立突出错误成因分析的错题本,进行内化整合,提升对错误的深度感知,形成自己的错误规避策略,切实改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

(3)加大对教材和相关资料的整合,帮助学生“从厚到薄”——知识网络的构建与加固,形成考前快速复习的个性化知识、方法、注意点体系;

对于二轮复习课的课型实施建议

(1) 每堂课要坚决贯彻“前紧后松”,给学生留足一定量的时间用于感悟、内化;

(2)每堂课至少要有一个即时生成的问题,用于培养学生应试情境下的解题能力;

(3) 每堂课忌先入为主或过早暗示启发,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4)每堂课要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加大课堂互动力度,真正实现师生的思维碰撞;

(5)针对高三二轮复习课的不同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具体如下:

①采用先学后教的课型建议要先批后教;

②试卷讲评课的课型必须对试卷中学生应知应会的但错误率高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放在优先位置重点突破,课后要布置针对性的巩固训练;

二轮复习的内容、形式、进度

(1) 要根据本校学生状况,寻找数学成绩突破的核心点;

在基础题得到夯实之后,通过日常检测分析,找准学生尚未解决的问题,确立复习内容及形式,利用机动课时再次敲打,力求此类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

各校以解析几何的填空、解答题为重点抓手,在核心基地组的引领下展开专题教学,切实提高本题型的有效得分能力;

(2) 根据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考试热点、学生难点,合理穿插“微专题”,解决学生中的共性问题或高考中考查的主干内容;(微专题选题目录可参考附件)

(3) 建议要求每周至少检测33040分钟基础题保温练习,以提高学生基础题的解题感觉、解题速度和解题规范性;

(4) 各阶段教学节点的安排和任务的细化:见二轮复习的教学计划安排表。

二、“二轮”复习的重点关注

(1)克服难题过多过频,不根据本校学生现状,被教辅资料绑架的简单化操作;

(2)克服教学速度过快,仅注重面而忽视对核心点的突破和挖掘;

(3)克服单纯只练不讲,只讲不练,忽视“学生问题”的信息采集和问题解决;

(4)克服照抄照搬,对外来资料、试题不加选择的盲目性使用,注重资料的二次开发,提升资料的使用效率;

(5)克服各自为战,忽视集体智慧的整合和开发,加强团队意识,集中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现状,制定针对性教学策略;

(6)克服过大的训练强度和密度,切忌使学生处于整日忙于应付做题,防止忽视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梳理和内化;

 (7)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状态和数学解题心理的调节,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编排和设计,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不时获得新鲜感和兴奋点;

(8)克服复习过程只注重量而忽视质的教学行为,通过合理安排,密切关注学生的解题质量和规范性。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