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教学设计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教学设计
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 周丽芳
教学目标:
1、 掌握有关柯克里的文学常识。
2、 这篇文章的语言是极富幽默的,让同学们能够自主地找出幽默又讽刺的语句,体会幽默对于文章描写的作用。
3、 学会分析这篇文章中每一角色的形象,让学生能通过文章对每一人物的描写,总结归纳出每一人物的性格和具体形象。
4、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和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细节的描写,来理解每一人物的性格和特点,通过母亲和其他人物的对比,来领悟母爱伟大的爱。
一、导入
西方有个十分重要的节日,叫做母亲节,作为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间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如今,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已经被中国接受,请问同学们以往是怎么过母亲节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一家原打算怎样过母亲节的?
2、事实上,文中的“我们”,就是丈夫和子女,是如何为母亲过节的?(完成表格)
3、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五、仔细梳理文本,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
教师活动预设 |
学生活动预设 |
运用的教学技能要素 |
效果预设 |
请同学们在文章中勾画出一些细节,引导学生品茗这些细节,使学生能够概括细节,说出这些细节的内涵和意义。 学会分析这篇文章中每一角色的形象,让学生能通过文章对每一人物的描写,总结归纳出每一人物的性格和具体形象。
|
请同学们继续回答这么几个问题 A、带母亲游逛的计划为什么发生了变化?是为母亲着想吗? B、当车上只能坐5人时,我们都找了什么理由说自己留下不合适?你觉得这些理由成立吗? C、母亲为什么说今天是她有生以来最快活的一天,眼里含泪说明什么? |
1、学生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们回答问题,并做好笔记。 |
提问 ppt演示 师生之间交流沟通 |
1、同学们回答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同学们的回答很有可能比较拖沓,这个时候,老师要加以简洁的描述。 2、同学们回答,A问题比较简单,同学们应该都能回答 B问题比较开放C问题同学们回答可能会比较难,这个时候,老师要加以引导。 |
教学目标设计意图 |
从对细节的理解中来懂得从细节中来理解品茗母爱的伟大,总结每一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
五、第三阶段,掌握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目标 |
教师活动预设 |
学生活动预设 |
运用的教学技能要素 |
效果预测 |
这篇文章的语言是极富幽默的,让同学们能够自主地找出幽默又讽刺的语句,体会幽默对于文章描写的作用。
|
利用课文中后面的《思考与练习》第三大题来讲解文章的语言特色。(老师提问:在我们介绍里柯克的过程中,我们提到了他是一个加拿大的幽默作家,那么他的作品的的语言特色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哪些地方又体现了他的幽默了呢?) |
学生看到练习题,回答这些练习题。 |
主要为学生回答,老师稍加点拨。 |
在讲解了整个事情的发展过程,以及分析了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之后,同学们应该已经了解了这篇课文中母亲和其他人物的对比之处,所以在理解柯克里描写中幽默的时候应该就会容易了。 |
教学目标设计意图 |
柯克里幽默的语言风格是柯克里的重要的语言风格特色,所以这一点必须讲解,并且应该讲出在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柯克里的幽默的语言风格。 |
总结: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了母亲的伟大,柯克里用一种及其反讽,以一种幽默的笔调写出了很多人心中的困惑,母爱是什么?也许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或许与你的理解和原来一样,或者你又多了一份感动,不管同学们学习到了什么,大家也应该说一句——母亲,辛苦了!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附:板书设计:
《我们是怎么过母亲节的》
——里柯克
母亲 父亲 弟弟 “我” 姐姐 妹妹
1、 决定过节 ——————————请假————————————
2、 指定计划 安排格言 ————买领带————— ——买帽子———
布置装饰(旧帽子)
3、 修改计划 准备便餐 ——————————钓鱼————————————
切面包
收拾东西
留在家
4、 游逛钓鱼 留在家 ————钓到鱼—————— ——遇到小伙子—
5、 晚归盛宴 准备饭菜 ————————————享受丰盛的晚饭—————
给父亲准备东西
上菜、收盘
流泪 ————————————————————————
以亲人的快乐为 自私、虚伪
自己的快乐、无私 自找接口
伟大、甘于牺牲、 以求心安
不辞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