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师发展中心专家调研
七年级《数学发明法——加法》学案
主备人:肖建玉 审核人:常建强
【学习目标】1、理解发明方法——加法,能学以致用;
2、知道发明的三个特性;
3、增强小发明的意识
【学习重点】运用加法培养发明创造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加法及其应用一 ——主体附加发明法
1、加法的定义: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些具有实用前景的技术方案,这种发明方法叫加法。
数学表达式:A + B = C (A叫做主体,B叫做附加物)
2、案例欣赏
(1)了解它们各具有什么功能或优点?
(2)运用加法的思路:
①先确定主体,在它上面找到不足的地方,然后有目的、有选择地确定____ ____。
②先确定附加物,然后尝试着将其附加到不同的____ ____上去。
3、练一练
①带_____ ___的 笔_( );②带________的_课桌_ _( );
③带______ _的书包( ); = 4 \* GB3 ④带________的 文具盒_ ( );
= 5 \* GB3 ⑤带_____ __的校服( ); = 6 \* GB3 ⑥带______ _的_鞋子 _( )。
( )内打上对应的符号,有意义—√;无意义—×; 已有发明—Ο; 说不清—?
1、加法定义补充:相同或相似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同样有可能产生新的功能。
2、案例欣赏
(1)了解它们具有什么功能或优点?
(2)运用加法的思路:
确定多个同一物体,按照一定的角度、方向进行组合,找到新的功能。
三、练习
(1) 写出2种工具或生活用品的名称: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2) A+A ( )+( )= __ ___
( )+( )= ____ _
(3) A+B ( )+( )= __ ___
( )+( )= __ ___
(供参考):生活中,可作附加物的物品通常有:开关、闪光灯、拉链、刻度、温度计、定时器、计程器、记时器、报警器、定位器、温控器、测压器、防盗器、遥控器、雨刷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密码锁、挂钩、指南针、激光、课表、耳机、话筒、轮子……
四、课后作业
课后大家对课堂上自己想到的小发明方案进行网络检索,对符合发明创造“三性”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可以请一位你喜欢的科技老师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