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教学设计

全校公开教学展示

发布日期:2017-10-11 13:16:14     来源:changjianqiang

课题:水——生命之源

   江阴市华士实验中学    授课人:朱志国

一、教与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了解节水、防污知识,合理利用身边资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相关影像资料,参与互动,熟悉我国水资源现状,了解节水、防污的一些方法;

3.     情感价值观:资源问题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水资源的匮乏,以及对水资源的肆意破坏更是影响整个生态平衡和生物安全的重要成因,通过本科学习,让孩子们珍惜水资源,珍爱生命,呵护自然生态平衡。

二、教与学重难点

1.     学习重点:节水、防污的知识与技能;

2.     学习难点:自制净水装置。

三、教与学器材准备

教师:必备的教具。

学生:每生自备一只空的饮料瓶(上一堂劳技课请同学们准备)、铁架台20架、活性炭若干、脱脂棉若干、纱布若干、烧杯60只、泥浆水、石子、石英砂等等

四、教与学方法:参与式、启发式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播放课件背景音乐《漓江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是生命的摇篮,水是人体各种细胞和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60%,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化学物质,人体的许多生理活动一定要有水的参与才能进行,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 。

(二)新课

师:(师生互动)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或者周边人的习惯完成一则网络问卷调查。

师:(阐述网络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有些中学生及家人的节水习惯还是表现良好的,有56.4%的被访者在看见公共场所的水龙头在漏水会主动上前将水龙头关上。要知道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于环境污染有着很大的改观,所以我们大力提倡同学们保护生态环境。

师:请同学们对照调查结果,反思一下自己以及身边人的做法,看看那些优点需要继续保持,那些不足需要改进。

生:(阅读欣赏下列参考资料5分钟)

1.人均水资源现状

    根据2008年国家关于水资源数据显示我国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目前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联合国平均2000立方米标准,其中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低于1000立方米的最低限。

2.废水排放量

2008年全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7.53亿吨,其中工业和建筑业废污水排放量25.95亿吨,占54.6%;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14.16亿吨,占29.8%;第三产业污水排放量7.42亿吨,占15.6%

3.图片资料

SHAPE

4.欣赏水资源公益广告:河之水在哪里?(相关影音截屏)

5.水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知识以及上述资料,相互讨论讨论,谈谈你的看法?(思考一分钟)

1

2

3

…………

师:从上述资料不难看出,我国也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浪费水资源,污染水资源都将给我们的生活生产造成很大的危害,在不同程度上制约我们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

师:我们从上述资料明白珍惜水资源,避免水体污染,但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水资源被污染在某些地方是不可避免的。例如,生活产生的污水,自然现象引起的浑浊水(常见水变浑浊)等等。

师:目前在市场上出现很多净化水的装置,说明什么问题?

1

2

…………

师:展示简易净水装置图例

师: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资源)自制简易净水装置吗?请每位同学结合幻灯片提供的制作示例,动手制作自己的净水装置。(控制在8分钟时间左右完成)

生(全体):制作简易净水器

师:进行指导,解答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师:请每桌的两位同学利用做好的净水装置“PK”净水效果。

生:积极行动起来,一比高下。(气氛浓郁,参与积极性很高。)

(三)课题拓展

我国拥有世界1/5之多的人口,在资源需求量方面都排在世界的前列,实际上我国不仅仅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其它的很多资源占有量也在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发展,因此,我们通过水资源的学习,明白自然生命关系的同时还需时刻牢记珍惜资源,减少不需要的污染,加强对废弃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课题升华:水资源其它资源(节约利用、循环利用、寻找代替品)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对水资源相关知识以及水资源净化操作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我国的资源现状,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合理利用资源,生活中减少或者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题材的选择是教者结合当今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关于水、自然、资源等所引发的一些敏感话题编写的校本教材。在教学过程笔者发现孩子们基本能够了解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但是总有一种知而不为的感受,也许这是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当中应该着重对待的问题。教者认为,对孩子们情感价值观的熏陶,是促进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源动力。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