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神奇的小石头》点评分析
江阴市 何琼 名教师工作室研究课记录表
执教者 |
邹恒宙 |
学科 |
语文 |
单位 |
江阴市实验小学 |
||
年 级 |
一 |
时间 |
2016.6 |
开课学校 |
江阴市实验小学 |
||
课 题 |
《好神奇的小石头》 |
||||||
研 究 目 的 |
低年级课程根据年段研究特色——“读写绘”读写融和的设计展开,就是通过“读文”、“绘画”、“秀文”这三个环环相扣的块面,在课堂内外引入绘本这一载体,让学生大胆想象,并凭借创作绘本“这扇窗”找到源源不断的快乐,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生气勃勃的文字。本课就是研究低年级在绘本阅读过程中通过想象画画,学写儿歌等形式真正浸润绘本,感受绘本的魅力。 |
||||||
听课范围及人数 |
江阴市级 两百人 |
||||||
领 衔 人 评 价 意 见 |
这本绘本画面简单,儿歌简短,但是因其独特的创意,读来让人耳目一新。在小石头上简单添加几笔,就惟妙惟肖地变成了各种有趣的东西。这看似简单的寥寥几笔,却叩开了孩子们想象力的大门。而超越画面的儿歌,虽然每首只有简单十三个字,却使孩子眼睛看到的画面活起来。文图结合,产生了艺术上的最大张力。这些都激活了孩子们的生活经历,赋予每个孩子很大的不同的想象空间。 课堂上邹老师就以这本绘本为媒介,想象小石头变成其他东西,通过添画的方式绘出画面,并用儿歌表达出自己所绘的画面。相信这是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写话教学实验,也一定能为孩子营造快乐的童年,诗意的人生。 一、想象读文,读出自己的故事 课堂上,邹老师就是通过猜一猜,读一读,想一想等各种方式,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听绘本、读绘本的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悟绘本的优美意境;通过诵读发挥想象,进行体验和艺术的再创,使文字、画面在头脑中变得鲜活。图文结合,展开想象,读出了属于自己的故事。 二、想象绘画,绘出自己的图画 小石头并不起眼,但是却能在一次次“转身”中创造出千变万化,这本绘本的每一幅画面都是干干净净的,留出空白就是留出了一片自由想象的空间。课堂上,孩子们拿起画笔,根据自己的理解,利用想象的连接点,用图案、色彩把自己心目中的变形表现出来。想得有趣合理,又是各不相同。 三、想象秀文,写出自己的儿歌“写”是深度阅读的自然表现,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孩子们有了之前对绘本儿歌的感知、赏析,又有了涂鸦画面的充分想象,慢慢提升到深刻的思维。他们在绘图中播种文意,在静思中叙说画面。有了之前的铺设与架构,就能流畅地完成儿歌,把自己的画面用文字表达出来。一样的形式富于变化,一样的读来朗朗上口,更有高手能运用押韵的手法。创意性,文学性在读写绘的读写融和这一刻得到了完美结合。 领衔人签名 年 月 日 |
||||||
市教育局人事处意见 |
(盖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