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点评分析

长课文教学内容选择与重构的策略

发布日期:2017-10-10 15:46:18     来源:heqiong

长课文教学内容选择与重构的策略

——以《艾滋病小斗士》为例

进入高年级,发现课文普遍比较长,那又该如何选择重构教学内容呢?在教学实践中,渐渐寻找到了一些方法。下面以《艾滋病小斗士》为例,谈谈收获。

《艾滋病小斗士》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

本课重构依据:

1.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艾滋病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病?传播途径又是什么?学生与“艾滋病”的生活相距甚远,与文本存在着一种先在的隔阂。于是,有的教师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艾滋病的细节化、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具体资料;让学生观看一组身患艾滋病儿童的图片,通过骨瘦如柴、口吐白沫、满身针眼的儿童画面,让学生直观认识艾滋病魔的严重危害。这样重构是否合理?

2.教材主旨、编者意图。“艾滋病小斗士”是不是重点写怎样和艾滋病斗争呢?可细细读读课文,发现课文对“艾滋病小斗士”的“斗”描述的重点并不是和疾病本身作斗争,文中只有两处:“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一个“挺”,一个“坦然面对”。“艾滋病小斗士”的“斗”更多体现在和人们对艾滋病的偏见和歧视作斗争,呼吁人们关心和爱护艾滋病人。所以,一味用课外的资料来渲染艾滋病的可怕似乎并无必要。

重构设想:

基于对课文这样的解读,充分发挥五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认知特点,打破文本结构,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依次“走进艾滋病”→“走近恩科西”→“走近赞誉”→“拓展延伸”,逐步构建文本的价值引领作用。

第一板块:从文中获取信息,认识艾滋病,感受“不幸”。

1)对艾滋病本身的认识:“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 “ 2001年初,恩科西的病毒开始恶化。6月1日这天,被艾滋病折磨得体重不到10千克的小恩科西终于静静地离开了人世。”这两段文字,都介绍了艾滋病的可怕,发病率广,存活率低,疾病痛苦程度难以想象。——这是艾滋病对身体的折磨。

2)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母婴传播,正常拥抱等接触不会传染。

3)艾滋病对人心灵的摧残:而“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后来,由于媒体的干预以及养母的不懈努力,小恩科西才得以背上书包去上学。”细细读这段话,联系恩科西报名上学时的“轩然大波”,想象其可能遭受的歧视和嘲笑、疏远和排斥,体会其生活的艰辛、残酷。其实这写出了艾滋病对心灵的摧残。

综上整合信息,对艾滋病应该有这样的了解:艾滋病非常可怕,患者的身体会经历巨大的痛苦,存活率低,但正常的拥抱等交流途径是不会被传染的,艾滋病人更痛苦的是心灵上的折磨,是来自人们的排斥和歧视。

第二板块:抓住关键词语,走近“恩科西”,感受“顽强抗争”。

“恩科西如何与不幸顽强抗争?”这一问题,从“疾病本身”和“愚昧偏见”两个角度进行思考,边默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作上批注。

“疾病方面”的抗争直接叙述的语言较少,主要引领学生抓住一个“挺”,一个“坦然面对”展开想象,感受其和疾病“顽强斗争”。而“顽强抗争”更多写的是恩科西和人们的偏见作斗争,呼吁人们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尤其详写了2000年7月在南非举行的国际艾滋病大会上的发言。发言分为三部分:讲述自身,呼吁关爱孕妇,关爱艾滋病人。

第三板块:走近赞誉,结合课文畅谈感受。

课文开头、结尾分别写了安南和曼德拉对恩科西的赞誉: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在学完课文后,可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第四版块:拓展阅读《生命的药方》,呼唤“关爱”的力量。

配套阅读《生命的药方》,感受艾迪和艾滋病人德诺之间的纯真友情,真正感悟面对艾滋病,关爱是治疗艾滋病人最好的药方。鼓励孩子创编有关“艾滋病”的公益用语。(如:您的关爱是治疗艾滋病最好的药方。)

总之,细读文本,根据学生的学情、课程目标、教材特点、编者意图、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要求等确定、重组适宜的教学内容(教什么),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怎么教),尝试采取添、补、联、调、改等途径进行单篇文本重构。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向着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努力,这是我们每个教师专业发展必须锤炼的童子功。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