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生物范式
——中国写作学会中小学文学社指导中心成立大会暨第十九届文学社年会
闭幕词
中国写作学会中小学文学社指导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陈友宝
2016.12.4于上海复旦附中
尊敬的郭永福会长、顾之川会长,尊敬的王琪主编、沈肖宝先生,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好!
中国写作学会中小学文学社指导中心成立大会暨第十九届文学社年会今天闭幕。本届年会从2日报到起共3天时间,有50多个单位的近1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先后聆听了复旦附中校长吴坚先生、长期默默奉献的文学社课题负责人沈肖宝先生、教育学会会长郭永福先生、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先生、作家及评论家毛时安先生、中语会理事长顾之川先生、著名作家俞天白先生等的专题报告及来自多省市的12位文学社指导老师的经验介绍,王琪女士、陈友宝先生分别轮值主持。期间,还观摩了上海市市北高中诗乐社的吟唱、参观学习了复旦附中及国际部、复旦大学等校园文学创作实践活动。此外代表们有近60多篇有关校园文学研究论文以及校园文学作品参评交流,经专家组织评选,有20篇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并评选了“全国示范文学社” “十佳导师”“校园小作家”等奖项进行颁奖。同时,会务组组委会还围绕下次年会建设的内容及运行模式,郭永福会长、顾之川会长主持召开了专题会议,专家与本次会议的组委会就多项意见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并形成几点共识。此刻,年会已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取得了很大成功!
本次会议的成果如果再以一句话进行浓缩,就是:
1. 于漪先生的演讲:先生以“青少年需要文学”寄语;先生还在语文教育的前线激情呼吁!
2. 郭永福先生的温婉诠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校园文学有着正相关;文学是永远的陪伴!
3. 毛时安先生的天马行空:文学与生活,文学与时代,是温暖联系;文学写作还是“不教之教”。
4. 顾之川先生的宽度与厚度:校园文学研究内容的梳理简明清晰;文学写作特别是与其它学科的旁通关系;先生用语文教育的前景关联校园文学的意义等。
5. 俞天白的“回归”谈,先生从“义”与“道”细读《古文观止》,看国文教学与文学创作的关系,直言:只有人性化,才是文学的基础,而且是唯一的基础。
6. 复旦附中吴坚校长的专项课程观,以学生的《子非鱼》专项课程期刊推介复旦附中对文学学习与研究品质的倡导;
7. 组委会多年功臣沈肖宝老师对文学与对会务的炽烈溢于言行;
8. 来自上海、湖南、浙江、山东、江苏、四川等不同学校文学社的12位指导老师源于的情怀与实践的文学社工作经验交流等,让人看到生活原野的斑斓与理想绽放的星空。
9. 会后的专家们探讨、诸多同仁于会议间隙的交流,是会议的花絮,更是对青年学子成长、对特色校园建设,对文学价值的寻觅的期待与奋勉。
还有思想纷呈的论文、还有社团社刊的评比、还有缤纷的社刊交流等。
……
年会的召开得到了中国写作学会、中国教育学会、全国中语会、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领导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中国教育报、《写作》《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等新闻媒体及报刊的关注与热情支持,得到了全体同仁代表的积极支持。在此,我谨代表本次会务组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所有付出的包括关注活动的同志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老师们,同志们,明年将是校园文学社第二十届年会节点,也是新一届文学社指导中心成立后的第一次活动,所以本次年会的胜利召开,必将是我们校园文学推进活动一个新的起点、新的飞跃,相信大家届时会有新的收获、新的惊喜。
值此之际,转达昨天晚上专家组就新一届年会会议所提的三点基本建议:
其一,决定隆重举办第二十届文学社主题会议暨文学社指导中心新的一次活动,继续发挥文学社年会的影响,传递年会的意义与价值。
其二,继续秉承文学社暨写作教学主题研讨交流活动,将围绕文学社活动的课程建构、活动形式、写作指导、社刊等评比推进活动,特别是举办写作教学方向的课堂赛课活动,探索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作家组进行同课异构,明天初拟对各参赛地区给出一定的竞争名额,最后采取公开、公正、透明的评比活动,呈现研究,总结成果。
其三,面向学生、老师举行不同形式与内容的培训活动。如面向学生组织采风活动、写作指导活动、作家名家面对面活动等;如面向老师,组织主题培训、活动观摩、圆桌论坛等活动,相关培训将尽可能与国培计划及省培计划结合。
当然,更细致的落地式的路径将会在微信群(面对面1203群)、写作杂志、邮件等渠道及时发布。
最后,在再次相聚之前,希望大家回校后进一步传播我们的校园文学教育理念及其价值,开展好校园文学社团的常规与特色活动,构建丰富的校园文学课程,特别是专项课程,开辟语文教育教学新天地,以行动与成效赢得学校乃至社会对校园文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肯定与重视。同时,欢迎大家对会务组的工作多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期更好地为校园文学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正如昨天顾之川先生在报告中讲到的“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愿我们的校园文学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星空下在原野上,在文字里在成长中。《萌芽》主编俞天白先生在他的文章《枯叶蝶与生物范式》说到“生物范式”意义,借此我也希望我们的文学社活动,能在孩子不愿放弃的ipad这个电子奶嘴的边上,至少再能为为孩子安上文学社这一精神奶嘴,因为文学社就应该是培育核心素养的生物范式。
现在我宣布,中国写作学会中小学文学社指导中心成立大会暨第十九届文学社年会胜利闭幕!祝各位一路平安,下次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