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
16、黄山奇松 (第一课时)
教学结果:
1.能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1)能读准“宾、屏”等字音,掌握“誉、卧”等字形,重点理解“饱经风霜”等词义。
(2)能用“屹”组词,理解词语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能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能说出黄山奇松奇特的几个方面。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能仿写“探海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题导入。
今天,由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生读课题。
知道 “奇”是什么意思?(奇特、奇异、奇怪、神奇……)让我们带着那份心中的好奇与向往再读一读课题吧!
这节课,我们要做到:
【课件显示】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读准“宾、屏”等字音,掌握“誉、卧”等字形,重点理解“饱经风霜”等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作者的写法,能仿照写一种黄山奇松。
明白了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奇松。
1.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打开书到90页。生读。教师巡视。评价:读书认真,老师来看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
【课件显示】词语:
1宾客 玉屏楼 好客 陡崖 被誉为
2枝干遒劲 枝干盘曲
郁郁苍苍 饱经风霜
3屹立 仰 俯 卧
(1) 第一组:谁来读?评价:真好!“宾”前鼻音、“屏”后鼻音读准了,再来一遍!陡崖指的是什么?(垂直的山崖)真险峻哪,读好!区别“徒”
(2) 第二组谁来读?读音:枝干遒劲(后鼻音),劲,在表示力量的时候读JING枝干遒劲和枝干盘曲意思一样吗?(不)是写枝干怎么样?(雄健有力量)而枝干盘曲呢?(形状:回环曲折)
(3) 第三组:请谁来?屹立的近义词?(直立、矗立、挺立、耸立)怎样的立才能叫屹立?(高耸而稳固地挺立)书上是形容什么的? “卧”谁来给他组个词?(卧室、卧薪尝胆)?生活中也可以用来扩词,也有站立用“屹立”?
2.把这些词送到课文中去,再次朗读课文,思考:黄山奇松,奇在哪几个方面?
交流:(板书:姿态奇。姿态奇特,千奇百怪。精神奇特。生长地点奇特。)
还有一个奇藏在第一自然段,找找,尤其是后边点。(板书:位置奇)
三、品读课文,感悟松之奇
1、过渡:围绕奇,作者写了哪几种松?(迎客、松客、)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大家发现它们的姿态与名字之间的联系了吗?(名字正是由姿态得来的,这三句话正是写出了名字的由来)写得比较详细的是哪一颗?(迎客)从哪里到哪里是写迎客松的?(迎客松。。。。)
2、品味迎客松
默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哪些地方令你感觉到奇特?在书上圈画关键词语,写上体会。
【课件显示】第2小节
交流:(1)样子奇特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生:他的样子奇特,枝干斜着,就是手臂。)
想象黄山松会说些什么?(欢迎到黄山来)你真热情!
(2)枝干奇:(出示: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你从颜色上看出,虽然是饱经风霜,却是不变颜色。
饱经风霜的树,在我们想象中应该是无精打采,却充满生机。
△ 饱,在字典中有四个意思,看一看,琢磨琢磨,选出正确的。再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
△ 这棵迎客松,你觉得它有多大的年岁?(大约一千多年)
同学们猜得都差不多,老师这有资料请你来看看,你们把这首诗读读就知道。
(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一千多年,可能经历过哪些呢?(暴雪、闪电、烈日炎炎、地震不算)
这就叫“饱经风霜”、生命力强。
△感情朗读词语。读好句子。
△在这句话中,“饱经风霜”是形容迎客松的,在生活中,“饱经风霜”还可以形容什么?(饱经风霜的老人、文物古迹等)用上这个词,来说一句话。
饱经风霜的脸,
古迹饱经风霜,
奇在第三个方面:生机勃勃
3.(显示:三句话)迎客松,天下第一奇松,果然名副其实。同学们把写迎客松句子连起来读一读,思考:这里用了几句话?(3)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写姿态,)那就是作者所?(看到)
作者先看的是?(整体印象:姿态优美)然后写看到的什么?(最有特点:一丛枝干伸出去)我们在先写自己看到的总的感受,再抓住特点来写。
除了看,作者高明之处还有?(想到的)为什么看到,就想到是“好客的主人”?(形态就像,还有就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就是热情待客。告诉你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厅,就有迎客松的图!
所以,这就是?(生读: )明白为什么是象征了吧!
小结:这正是一棵__________的迎客松。
这么精美的片段我们赶紧来背一背,记在脑海里吧!
4、感受陪客、送客松奇特
陪客松和送客松也是同样的环境生长,但是却各有奇特之处,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它们又奇在哪儿?
交流:
(1)陪客松:【课件显示】
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比喻奇:整棵树高度有5米,在山峰上为游人撑起了一片绿荫,挡住了炎炎的烈日,让每个见到它的游客都情不自禁地赞叹:正是一棵______的黄山松啊!
(2)送客松 【课件显示】
※姿态奇:结合图理解: 蟠曲、天然盆景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曲折环绕,这就叫——盘曲。
什么叫盆景?(盆景是园丁精心制作出来的装饰品,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作者把迎客松比作“天然盆景”,写出了什么?(姿态奇特,就像真的有人特意修剪成的,这特有的天然造型真奇特啊!真是巧夺天工,这都是大自然的杰作。)
这三大名松写得真美,请你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名松,将它背出来,把它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学生练背)
指名背诵(4生,2位迎客松,1位陪客松,1位送客松)。
四、比较,体会表达的妙
1.(出示相关句子)比较一下,作者在描写三大名松时,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交流。
2.小结:它们都先写看到,再写想到的,这种将看与想结合起来写的方法,我们上学期《泉城》《田园诗情》学过,今天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学会运用。
3. 【课件显示】图片
(1)这是孔雀松,你觉得姿态什么样?(姿态奇特)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枝干往上翘,其余的树枝往下垂)使你想到了什么?(孔雀开屏)
(2)选择一棵松,先观察它长在什么地方?姿态奇在哪儿?由这样的姿态,你又有什么联想呢?然后再把它写在作业纸上。(除了用“好像”,我们还可以用课开始时积累的那组词语。)
4.交流。【课件显示学生作品】
评点,尤其关注学生的用词用句等。
四、全文总结:
1.教师总结全文
2.作业:
背诵、积累第二自然段。
板书:
位置奇
迎客松
黄山奇松 姿态奇 陪客松 抓住特点、
看、想
送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