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课堂样态实践研究
求真务实为学生发展 科研引领创实践硕果
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创建无锡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工作总结
2016年10月16日
我校一贯以来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生长点和德育工作的着力点,2005年,我校被评为无锡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2014年9月,我校经“幸福园丁—中国教师幸福教育公益项目”严格筛选,选定为“积极心理、幸福教育”公益项目实践学校,开始系统实施幸福教育,把幸福教育作为重要的办学理念之一,重视提高教师幸福感、培养幸福的学生、建设幸福校园。2014年11月25日,在青爱工程江阴基地工作推进会上,我校魏秀华副校长郑重接受了青爱第000314号青爱小屋牌匾,同时,学校也被授予江阴市第二批青爱工程实验学校。由此,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幸福教育、青爱工程”为抓手,跨出了新的一步,开启了新的航程,也取得一些新的成效。现将近几年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到整个学校层面上来考虑,建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订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年规划,并落实到每学年的工作计划中,做到时间、组织、内容、措施、人员落实。成立了校长室领导下的学校心理发展中心,在德育处直接管理下开展工作,具体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打造了一支分管副校长、德育处主任、学校心理发展中心负责人、团委、学生会负责人、班主任、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在内的心理教育骨干队伍。我校不仅积极构建、完善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把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之中,每学年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次以上。为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学校建立了以钱志刚校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检查和评估,每学期举行工作例会,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有讨论、有记录、有落实。
二、加强队伍建设。
(1)、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教师同学生朝夕相处,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组织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无时无刻不在以其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教师的作用是无处不在、不可取代的。“无德不为师,无爱不为师,无才不为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从教师抓起。我们致力于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积极实践“积极心理、幸福教育”项目,推进幸福校园建设,提高教师的幸福感,让教师在教育中感受到教育的幸福,享受幸福的教育。为此,学校购买了《打开积极心理学之门》、《持续的幸福》等幸福教育系列书籍,教师人手一本,学习幸福教育理念,感悟教育的幸福;教师全员注册“幸福园丁企业大学”远程课程培训,学习“教师幸福教育网络课程”,课程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帮助教师掌握幸福的方法及学习如何培养幸福的学生。
(2)、进行全员培训。要真正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并使其产生实效,就必须使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常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靠几位心理辅导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为此,我们通过抓好全员培训,提高学校每一个从教者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关键的问题是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掌握心理教育的基本方法。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心育的重要性,使全体教师自觉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为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信仰者、传播者和实践者。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大经费投入,鼓励全体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进修学习,还多次邀请了李昌林、孙静芬、姚红梅、何小平等专家到校讲学,在校内进行全员培训,从而提高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打造骨干教师队伍。我们抓了三个层次的工作,一是培养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专业证书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以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让他们的工作起到示范作用。二是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学习辅导,掌握心理辅导的相关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途径、方法等。目前,我校PEA课程的17位老师,都经过了专业的培训,能出色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学校也保证他们在评优评先、待遇、评聘等方面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三是普遍轮训班主任,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提高教育水平。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工作的老师,是各种教育力量相互联结的纽带,班主任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建立了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制度,每学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展示、心理教育成功案例评选等活动,使班主任逐步成为一支学校心育的骨干队伍。
三、加强阵地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因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整体工程,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努力构建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
1、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活动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心理健康教育应时时刻刻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心理教育因素,适时适地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在各科教学中,我们加强备课组、教研组对教学内容的研究,确定每一课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和教学目标,不牵强附会,不生拉硬拽。如数学课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育课上,教师引导学生顽强拼搏,刻苦锻炼,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可以说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塑造他们的精神和品格。
2、课程教学,保证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心理教育有很强的科学性、专业性,学校以江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和“幸福教育”的课程资源为依据来源,从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等六大模块,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开设了PEA课程,打造校本化的课程。我们从三个角度界定:program education adream(教育的梦想引领者);professional engagement activity (全员积极参与活动);professional employee assistance(即学员帮助计划,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以及学员进行诊断和建议,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学员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绩效及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PEA课简称“积极心理,幸福天使”课。为保证课程的质量,我们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明确内容、教案、课件、组织形式等。在课时设置上,我们保证每周一课,每学期不少于15学时。
3、完善心理发展中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我校于1999年成立了心理辅导中心,具体负责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在此基础上,学校于2011年成立心理发展中心,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心理教育的规律,制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计划,进行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和处理,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出刊《心理导报》,办好心理信箱,进行个别辅导和举办家长学校等。结合“青爱工程”青爱小屋建设,目前,心理发展中心拥有团体辅导室、办公接待室、个体咨询室、宣泄室、沙盘室、阅览室等功能室,各功能室分布合理、设施设备完善,并由专人负责、每天定时开放。
4、加强家校合力。学校心理教育是否有效,与家长是否支持、配合有很大关系。我们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家庭的配合和支持,是我校实施心理教育的重要保证。在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和沟通方面,我们主要是:(1)办好家长学校。以江苏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系列教材《家长必读》为主,按照“办学常态化、培训规范化、内容体系化,形式多样化”的原则全面、健康、有序地深化家长学校,通过家长的共同参与,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2)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的机会,印发中学生心理特点、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等内容的宣传资料,传授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3)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学校每学年组建家长委员会,每学期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反映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让参与、协调学校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育人的实效。
四、优化育人环境。优美怡人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熏陶作用,而且能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因此,我们本着校园环境育人的宗旨,精心设计校园文化环境,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心理熏陶作用。校园的整洁美观,井然有序,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氛围,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充分发挥环境的心理育人作用。 每年举办的新生军训,迎新年大型文艺晚会,“青春飞扬”校园文化艺术节、18岁成人仪式等活动,已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在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人格得以完善,情操得以熏陶。每学期50多个学生俱乐部的自主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八十多年老校孕育出的“校风正、教风严、学风纯”的良好育人氛围,感染着每一位师生。
五、加强教育科研。为了适应学生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我们更加注重教师的发展,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围绕研究课题,开展心理教育研究。张义红老师的无锡市十二五规划课题《90后高中生人际交往辅导的实践研究》,以理论研究为指导,应用研究为主旨,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研究成果显著。魏秀华副校长的《积极德育在学校管理中应用研究》、刘成刚老师的《从“阳台谈话”到“拍肩膀行动”》《高中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和思考》《探析高中生自主学习的心理因素》、赵鹏老师的《我的青春谁做主?—论高中生青春期之叛逆心理》、刘文彬老师的《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图析及危机干预策略》、周鎏云老师的《高频率师生沟通调适高三学生心理状态》、夏晓燕老师的《浅谈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在全国及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还有部分教师的成果分别发表于《现代中小学教育》、《班主任之友》、《无锡教育》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不能孤立地进行,不能把它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割裂开来。心理健康教育应寓于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之中,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协调一致地进行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将以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为契机,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依靠领导的关怀、专家的引领、同行的指教,务实奋进,加快发展,创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