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在研项目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发布日期:2021-07-19 01:52:51     来源:chenyunli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刘慧

周益民老师在引言部分说到了阅读环境的作用:阅读活动是“读者—读物—环境”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环境总是或隐或显地影响着阅读者,影响着阅读的情绪、进程与效果。良好的环境,有助于焕发并保持儿童阅读的兴趣,也能促进阅读的顺利与高质。

可以说阅读环境对阅读质量产生的是一种由外在到内部的发展和延伸。通俗点说就是由外在的感官深入内里刺激孩子们对阅读产生兴趣的一个良性的过程。所以周老师又说阅读环境即外在的物理环境和内在的心理环境。

我们都知道外在的刺激是有限的,特别是学校和家庭的努力只能着眼于阅读环境的布置,如何在有限的经历与物质基础中跳跃出来,让孩子真正从内心接受阅读、喜爱阅读、甚至日复

周老师作为一线的一位语文老师在这一章中给我们支了很多招,第一部分:书环境:阅读的支持性因素。这一部分内容围绕班级书架的设置和实施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

书环境,顾名思义要为孩子们建设读书的专门空间,这个空间的建立离不开书,只有让孩子们接触大量的书的信息,用最简洁的语言去打动他们,才能真正激发他们读书的欲望。

周老师指导学生制作书目单,在A4纸上写清书名、题材、作者、出版社、一句话推荐语。这些书单贴在专门的位置供大家选择。他让孩子们有自己的读书感悟去感染自己的小伙伴,这种分享既让已读的孩子真正读到内容里,又利用了他们阅读的满足感把未读的引入读书的欲望中去,实在是一举两得!

“真人图书馆”则是通过班级这一集体,为读者搭建阅读的平台,从书面的纸质的推荐走向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学生主题式的阅读经验向伙伴推荐作品,这一种形式是生动的,作者说它是一种自由、灵动、平等交流的互动过程,的确,这样的活动,既具有趣味性,更具有榜样示范性,在互动中加深大家对作品的体验和认识。

阅读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所以教师需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来帮助孩子接触各方面的阅读,以此开拓展他们的视野,帮助获得更多的选择面,作者给我们分享的一份亲子读书会策划书很有价值。

利用课程化的模式给家长支招,让学校与阅读、家庭与阅读连成了一条线,从课堂走到家庭,利用家长的各种身份、职业,让他们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创造了从单一的阅读走向多元接触的机会。

在“教会孩子选择书”一节中,周老师又一次分享了他的“选书的四大绝招”,为了让孩子们保持他们持续不断的读书热情,还给我们分享了阅读记录表。引导我们用表格量化的形式来让孩子产生阅读的满足感,用和伙伴比赛的形式激发孩子阅读求胜的竞争感,甚至利用亲子交流的环节,拉进父母与孩子的距离感,用亲情的力量维系阅读的热情,在快乐的分享中感受阅读带来的“岁月静好”。

在第一节书环境中,周老师就说到:儿童阅读,首先需要适合而健康的读物,要让书籍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伴侣。所以如何选择适合而健康的读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书目这个东西就应运而生了,周老师说:“书目就是儿童的阅读地图”,在茫茫书海中有了引导的工具和手段,就不会与很多好书擦身而过。

金波认为阅读要遵循心理秩序,儿童从幼儿到少年,在阅读趣味上是不同的。他认为小学阶段的阅读经历应该要经历三个梯次:情趣的快感—情节的好奇—技巧的欣赏。

除了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还要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还有作品的风格以及关注男孩与女孩的不同阅读趣味。

周老师在书中的描述非常真实地反应了孩子们内心对作家见面会这件事的感受。那些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作家对于孩子们来说还真的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因此在孩子心中,作家见面会是一次隆重的相遇。周老师主张将作家见面会作为一个整体项目,从准备—见面—延伸经历几个阶段,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深入地去了解故事人物和情节,同时鼓励学生从作品延伸到作家,这样的活动丰富精彩,期盼、喜悦、激动、数分钟的时段,让孩子内心发生热烈的起伏,让作家挽起孩子的手走向文学!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