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学校教育哲学 制定内涵发展规划
确立学校教育哲学 制定内涵发展规划
贡和法
本文以刊于《教育视界》2017年2期
2015年6月,在江苏泰州举办的全国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教育部明确提出“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品质”的时代命题。这预示着到2020年乃至更远的未来,转变学校发展方式,提升学校品质将成为学校发展新的价值追求和努力方向。
学校品质是质量、内涵、文化、特色、信誉的集合体,外在是品牌,内在是内涵。教育部原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指出,构建和提升学校品质,“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理念是先导,优秀的校长和敬业的教师是主体,达标的硬件和规范的管理是基础,系统的课程和丰富的活动是载体,优雅的文化和独特的品牌是表现,优秀的学生和社会的认可是目标” ⑴。
启动学校品质提升,就国家层面而言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就学校而言,是学校内生发展的需要和希求。学校品质提升包含诸多要素,涉及多个主体,其建构路径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个不断追求卓越的动态过程和一种机制。作为一个基层学校,如能在“确立发展哲学、制定发展规划、培育特色文化、建构科学课程、强化师生主体、凝聚民主参与”⑵等方面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展的话,也就实质性的提升了学校的品质。本文仅就“确立学校教育哲学,制定内涵发展规划”两个方面作一简要的解析,以期能对中小学校校长提升学校教育治理水平有所启发。
一、确立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品质提升的先导
1.学校教育哲学的意蕴
学校的内涵发展,品质提升是在教育理想与追求下的具体行动,有了正确的教育观念引领,有了对学校理想目标的正确定位与理解,学校品质提升的各项举措才会有正确的追求。也就是说,确立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品质提升的先导。
学校教育哲学不是一种学科意义上的教育哲学,而是属于一种观念层次上的教育哲学。我国学者傅建明认为,学校教育哲学或称学校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是学校根据具体的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旨趣确立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通俗地讲就是要把学校办成什么样子,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⑶。
学校教育哲学包含使命、价值观及愿景三大命题。学校使命是学校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反映一个学校追求的层次、方向和抱负,是学校凝聚力的焦点。学校价值观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理念和奉行的行为指向与准则。学校价值观是学校教育哲学的核心要素,为学校全体师生指明了共同的向往和愿景,影响着师生员工和学校的日常教育行为、精神追求与发展方向。愿景就是追寻一个师生希望共同创造的未来景象。共同价值观是愿景的灵魂,共同愿景是规范教育行为,引导学校发展的推动力。
2.学校教育哲学的凝炼
确立学校教育哲学,就是确立全校上下共同认可的、可以统领全局的、长期发挥作用的价值观。一所学校选择什么、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外显为教育的行为和校风,内隐的是学校的价值观念。
学校教育哲学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凝炼而成的学校发展观和方法论。学校发展观是学校团队对学校如何存在与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学校教育哲学来源于学校的办学实践,是建立在把握学校历史和现实基础上的理性认识和价值追求,体现了一个学校办学特色的“核心”,它通常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师生的现实需求、学校环境的特殊性、学校举办人的教育理想等方面确定的学校发展的方向。
学校教育哲学既与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又具有适合本校实际且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差异性。比如,常州武进星河小学是一所由常州星河协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为星河国际二期工程所配套的公办小学,是一所国际化、现代化、创想化的新型学校。学校创办6年,提炼了适合本校实际的教育哲学。“创想无界心筑未来”是星河小学的教育哲学。“办一所人人有好奇心,个个有创造力的创想学校”是学校的办学愿景。学校为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提供最佳的场所,让学校处处是创想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个个是创新之人。“不求第一,但求唯一”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每一个孩子都是银河中最闪亮的星星”是学校的培养目标。
确立学校的教育哲学,并不是要学校创造多深刻的理论,而是要考量学校的教育行为是否反映并遵循教育的普遍规律,而是要看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发展目标、实施路径等能否在规律的指导下切实转化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具体行动,落实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上。比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教育哲学就是“尊重的教育”,而这一教育哲学的确立就是该校遵循教育规律的结果:他们坚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由此转化为一系列的教育理念与行为:倡导一种理念,尊重教育;弘扬一种精神,锐意进取;积淀一种品格,真诚奉献;追求一种境界,团结和谐。
3.校长要有价值领导力
校长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所学校的个性是校长在育人活动及提高教育质量过程中,自觉地从实际出发,发扬优势和长处,不断积累所形成的。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校长能否正确处理学校教育哲学与学校发展的关系,能否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领导能力,推进自己的价值领导实践,对学校的品质提升与内涵发展显得尤为关键。
校长的价值领导力是校长对教育过程中核心价值思想的鉴别、倡导、整合、运用和创造的能力⑷。校长有一个极为重要的责任,就是要使学校教育哲学成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追求。一所学校除了要有一位好校长外,还必须有优秀的教师群体。因此,在确立起学校教育哲学以后,校长必须把这种学校教育哲学发展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追求,通过各项制度以及活动的开展让教师明晰、认同、内化学校的教育哲学,形成学校内部的凝聚力,带领全校教师为学校的美好愿景而共同奋斗。
校长还要注重价值的践行与提升。价值领导决不是停留在观念层面,更要体现在行动之中。首先,校长要带头践行学校的教育哲学,绝不能出现说一套做一套的虚假现像。其次,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依法治校,崇尚以德立校,实行科学民主管理,发挥教师在办学实践中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的作用。再次,校长的价值领导还要走出校园积极影响社会,推进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引领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当今所处多元价值时代,尤其需要校长在践行学校教育哲学进行价值领导的过程中,深刻反思,不断创新,培养学校价值观的追随者,以达到学校价值观的最大认同与践行。
二、制定内涵发展规划是学校品质提升的基础
提升学校品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改革中做好系统设计,设计出实施的正确路径,做好详细的安排,也就是要制定好学校内涵发展的规划。有了科学明确的学校内涵发展规划,学校品质提升就有了基础。
1.内涵发展规划的价值定位
学校教育的内涵发展就是以师生身心发展为基础的教育质量、效益的全面进步,表现为学校教育质的发展,反映了学校教育发展的本质⑸。学校内涵发展规划是在客观全面认识学校当前状态基础上的面向未来的发展计划。学校内涵发展规划在时空坐标上有其明确的规定性和指向性。从时间上看,它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无限目标中的有限的三至五年的目标。从空间上看,它是对一所学校特定的历史、状态和地域的界定,在普遍性中张扬着自己的特殊性。
在审视现实社会的发展态势,深入研判自己学校的历史积淀和发展走势的前提下制订的内涵发展规划,对描绘学校发展来蓝图、规范办学行为、凝炼特色优势、提升教育质量、体现社会价值等方面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好的内涵发展规划潜在地包含着目标力、整合力、前瞻力、凝聚力、发展力和执行力,是这些力量的和谐统一。因此,“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内涵发展机制为抓手,引导学校自主管理,促进学校的主动发展、内涵发展、优质发展和特色发展,提升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水平”是学校学校新一轮内涵发展规划方案制订和实施的价值定位⑹。
2.内涵发展规划的制定要求
学校内涵发展规划的使命是在深刻分析学校历史和现状、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预见并处理学校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探索学校有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校内涵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必须是基于学校的教育哲学,必须是对学校教育目的的再认识,是对“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基本问题在学校层面的再思考,是对“办什么样的学校”的再定位。
要编制好学校内涵发展规划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民主化原则、重点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要明确学生需要什么?家长期盼什么?社会关注什么?要对学校发展的目标,任务定性、定量、定责。在编制具体的内涵发展规划时力求做到:办学理念要清晰、发展目标要明确、项目任务能操作、要求达成能检测、保障措施要到位。学校内涵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是主体与客体一体化的过程。因此,“适切性”是内涵发展规划制订的关键。考量学校内涵发展规划是否具有“适切性”,就一个具体的学校来说,要看规划的制定有没有抓住了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要素即是否抓住了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点;从宏观层面而言,要看规划的内容是否能紧随时代变化对教育发展的要求,是否突出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
3.内涵发展规划的达成策略
一个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内涵发展规划的制订,是实施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是引领学校未来三至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所以在学校内涵发展规划方案制订时必须考虑好落实内涵发展目标、任务的达成策略。
建构“常规实施”的保障措施。在内涵发展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政府促动、家校互动、师生联动、社会带动。”在此基础上一要落实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明确职能,落实责任;二要落实人力力资源保障,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三要落实物质保障,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人、财、物、智、信息等资源,合理配置这些可用资源,确保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要素能落实到位。
坚持“精微变革”的推进策略。“精微变革”是在教育价值追求的宏观视野内,致力于专业化地探索内涵发展的技术路径,争取在一个个具体的、细分的领域内寻求可操作的实施策略。一是丰富文化内涵,为内涵发展提升高度。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文化底蕴的深厚及文明传承的外显才真正代表着学校内涵发展。二是注重师资培训,为内涵发展积淀厚度。要搭建教师成长的阶梯,能够让教师拾级而上。阶梯有多种,其中最为重要的阶梯在课堂,在教学实践的第一线。只有当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的时候,学校的办学理念才有可能得到落实,学校的内涵发展才有可能成为现实。三是推进课程改革,为内涵发展保持力度。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战场,不涉及课堂教学改革的学
校内涵发展是不存在的,如果课堂行为没有变化,学校即使变化了,也是浅表化的。改变教学方式,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核心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强化“内涵发展”的动态监控。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品质,需要提升学校内部治理能力和水平,要健全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年度自评和综合自评制度,在自评过程中,要扩大自评主体的参与度,重视教师、学生的互动评价,对自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改进。内涵发展规划不能一订定终身,要有便宜处置的灵活,要根据发展的实际留有机动修订的空间,让其成为“适切性强”“适用度高”的、能反映学校发展阶段和状态的战略性规划。
综上,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品质,是学校发展中新的价值追求和努力方向。提升学校品质的实现路径是立体的、多维的、整合的,除了确立学校教育哲学,制定内涵发展规划之外,还需要基础教育学校工作者以使命与责任去明锐地捕捉学校发展中的着力点,这一实践的过程依然是漫长和艰辛的。
参考文献:
[1]王定华.启动学校品质提升[J].人民教育,2015(12).
[2]王定华.给力学校品质提升[J].人民教育,2015(14).
[3]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与校长: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25.
[4]代蕊华.校长要不断提升价值领导力[N].中国教育报,2015,7,9(6).
[5][6]贡和法.谈内涵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的“适切性”[J].学校管理,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