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玫名师工作室开展第四次低结构材料研讨活动
十一月的江阴细雨蒙蒙。经历了一场秋雨的洗礼之后,11月11日江阴终于迎来了久违的阳光。在辅延中心幼儿园会议室里,秋日的温暖已将我们包裹,因为市课程游戏化区域协作小组、赵玫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正在举行低结构材料区域的研讨。各单位的老师们早早出现在现场,或讨论、或沉思。一个多月的研究过程就像孕育种子一样,播种、施肥、成长,而今到了收获的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神情。现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一下本次活动:
1、扎实
来自花园、西郊、澄江、城中、实验的五位一线教师分别带来了自己的研究案例。花园中心幼儿园的“纸管建构”告诉大家只有寻找正确的出发点、着力点、延伸点,才能立足实际、观察追随、引导支撑;西郊幼儿园的纸盒堆高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师幼共同探索的结晶,当幼儿的游戏陷入瓶颈,老师能做的就是提供有效的帮助让游戏重新焕发魅力;澄江中心幼儿园的报纸建筑真正体现了“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老师只是艺术家背后的支持者;城中中心幼儿园的以问题引发研讨、辅材、学习、挑战的理念,反映的是老师对幼儿本位意识的尊重;实验幼儿园则上演了充满游戏性的瓶盖弹射,谁说瓶盖不能玩,且看孩子们拿手绝活:打倒怪兽、疯狂的小鸟、终极射门,这些好玩的游戏充分彰显了孩子的能动性。
2、真诚
协作小组是不仅是一个有着多个研究基地园的组织,更是一个交流思想的学习共同体。而我们每一个共同体中的成员都怀揣着一份对区域活动的研究热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一保留地展示在大家面前。花园、澄江中心幼儿园的两位业务园长在案例分享之后也用十分钟的时间讲述园所是如何通过园本教研的方式来推动各班低结构材料的研究。这次交流分享活动不仅有一线教师的现场再现和策略总结,而且还有教研负责人对整个团队研究经历的高度凝练。结束后,各园业务园长对整个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再一次呈现了热烈的发言场景。.城中幼儿园姜老师认为我们应高度关注孩子玩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师思考原因及解决策略,然后以师幼分享交流中的问题为切入点,倾听分享,理性思考,搭建思维轨迹,引发探索;要塞中心幼儿园王老师则提倡关注幼儿低结构材料多样和创造性玩法。如何让老师能真正能追随孩子?活动每一位老师的发言都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引领,追随孩子、智慧指导,我们还在不断摸索的路上。
3、质疑
正当大家进入到研讨的白热化状态时,一位年轻的老师站了起来:“我能说说自己的疑问吗?”大家纷纷用表情表示赞赏和支持,质疑本就是教师对实践工作的反思。“当瓶盖研究导一定程度时,辅助材料的加入渐渐超越了材料主件,这是否合理呢?”这个问题代表了一部分老师的真实想法,通过各成员学校的一致商议认为:瓶盖只是研究的载体,我们的目标不是瓶盖的开发有多彻底,而是关注幼儿的需要,他们是检验材料是否合理的最终决定者,如果孩子喜欢且能推动其发展,何必再去纠结材料主件和辅材的比例分配呢?置身于这样一个开放的研究团队,我们更多的是感受到每一个研究成员全心投入和直面质疑的勇气。研究,不仅仅是个人的埋头苦干,更是团队彼此的关照,只有你来我往的相互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是基于幼儿主体地位的区域活动协作小组的研讨的真谛。
三个小时的活动仅仅是协作小组其中一个片断的侧记。每个人带着收获而来,又带着新的希望而回。导师赵玫园长用三个问题提出下一步研究重点:怎样让游戏更好玩?更具挑战空间?更饱含积极的探索?学前研训室刘艳主任则首先充分肯定各小组成员的研究成果,接着分别从策略提升、材料开发、指导策略、提炼模式四个方面进行高度引领。时间已悄然接近中午,秋日的太阳毫不吝啬它的光芒,而我们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那些真实的照片和质朴的话语还在眼前闪现,且让协作小组伴随着研、放、思、汇的循环研究过程,真正让每一个沉浸其中的老师孩子享受课程游戏化区域活动的大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