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走8字舞
机器人走8字舞
江阴市第三实验小学 祁小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启动电机”、“延时等待”、“停止电机”等模块编写程序。
2、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启动电机”、“延时等待”模块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学会根据需要设置模块中的参数,学会在机器人仿真系统上实施机器人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机器人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的益处,产生对机器人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通过小组探究“启动电机”的功能与用法,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4、行为与创新:培养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在生活中发现机器人的奥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使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启动电机”。
难点:流程图的编写,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堂
在生物界中, 科学家观察到一个奇特现象,蜜蜂会走“8”字舞,(板书:“8”字舞)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这段视频蕴含着一个有趣的科学道理:蜜蜂走“8”字舞告知同伴蜜源的方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机器人走8字舞(板书课题其他文字)。要走8字,首先要学会走圆,圆我们还不会走,但是我们已经学会了走正六边形,画正六边形需要用到哪些模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贴出正六边形流程,图1)哪个模块为我们减轻了工作?(多次循环)
二、知识迁移,自主操作
1、认识正六边形与圆的关系
(1)、教师讲解(打开PS软件):我们来观察一组图形,老师在画图软件中分别画出正6,12,36边形,随着边数的增加,正多边形会越来越接近(圆)?
(2)、猜想迁移:请大家打开正六边形的程序,观察、讨论需要修改哪些地方就能画出圆形?
重复次数(多),教师打开“多次循环”修改循环次数:36
前进距离(小),教师打开“前进模块”讲解:速度X时间就是每次前进的距离,速度不变,时间就要改小,如0.16
右转角度(小),教师打开“转向模块”讲解:速度X时间就是转向的角度,我们画正方形,速度X时间=25,画正六边形,速度X时间=16,现在画正36边形,大家估计乘积应该多少,注意速度不变。
2、学生探究,尝试画圆
(1)、学生探究:打开正六边形程序尝试修改,仿真画圆。
(2)、师生交流:学生在教师机示范修改程序画圆。
过渡:我们修改正六边形的程序迁移画出了圆形,这种能力很重要。但是这种方式画出的圆,仔细看还是正多边形。下面我们继续探讨新的画圆方法,学习多种解题的能力。
三、小组探究,认知画圆
1、模拟走圆:每位学生以一个脚为支点原地转圈,能走出一个什么图形?(圆)现在每位学生站起来侧身右手靠着电脑桌,围着六边形的桌子走一圈,思考:你在行走时候两只脚的运动幅度一样吗?
(一只脚速度大一些,一只脚速度小一些)
2、认识“启动电机”
(1)、小组探究
问题1:左、右电机功率一样,机器人怎么行走。
问题2:左电机功率80,右电机功率40,机器人怎么行走。右电机功率 40,左电机功率80,机器人怎么行走。
(2)、师生交流: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以下现象:
当左右电机功率相同时,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
当左电机功率80,右电机功率40的时候,机器人顺时针走了一段弧线。
当左电机功率40,右电机功率80的时候,机器人逆时针走了一段弧线。
(3)、研究结论:(板书)功率相同走直线,功率不同走弧线。
3、仿真画圆:同学们,请你动手操作下,试着画出大小不同的圆形,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
图1 图2 图3
过渡:祝贺大家学会了知识迁移,画出了一个真正的圆形。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模块,它可以不用“多次循环”模块使程序简化。
4、认识“延时等待”模块:大家说说延时等待是什么意思?你们先保留自己的想法,我们一起来看下新的流程图(图2),试着画一画。
学生在教师机示范画圆,说一说什么是延时等待。(板书:电机工作的时间)
5、认识“停止电机”模块:机器人的电机启动后会一直处于等待工作状态,大家找找看估计要加什么模块,请大家把流程完善下。
四、互动探究,学走8字
1、提出质疑:让学生用“保留痕迹”的方式手动画“8”字,感受手动方式画“8”字的不足。(学生演示:机器人第二次放置的位置决定图形是否重复)
2、编写流程图(图3):师生共同编写流程图,学生尝试操作。
3、进入仿真环境
步骤1:单击工具栏中“仿真”按钮,进入仿真环境场地。
步骤2:在仿真环境界面,单击“显示轨迹”。
步骤3:单击仿真环境界面的“运行”按钮。
步骤4:把机器人放在场地中间释放。
五、课堂总结,引导创作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通过比较两种画圆的方法:“直行+转向”,“启动电机+延时等待”都可以画出圆,但是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简单、高效——让程序最优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创作。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