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点评分析

《黄果树瀑布》

发布日期:2016-09-12 21:11:47     来源:qingfengxulai

一、 课前谈话 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声音,很多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怎样通过文字把这些声音写出来,让人读了能如闻其声,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呢?今天我们就要继续学习《黄果树瀑布》,从中学习几个妙招。 二、导入示标 1.一起读题,第17课,黄果树瀑布。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从形态宽和声响大这两方面来描写黄果树瀑布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将重点品读描写黄果树瀑布声响的语句,从中学习学习几个妙招。 三、 学习例文 (一)找出表示声响的语句 1.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找一找描写黄果树瀑布声响的语句,用“【】”标出。好,开始! 2.下面就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所找到的语句。(注意,这样交流:我们一起看第几小节,从哪里到哪里?)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3.我们一起来看大家找出的语句。这篇课文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随着作者与瀑布距离的变化,瀑布的声响也发生了变化,引读: 刚进入风景区,我们听到的是怎样的声音?读—— 再走近些,读—— 坐在谷底,—— 当我们久坐在谷底,—— (二)学习写法一 —— 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好感受 1.默读这些句子,思考:作者用了哪些妙招写出瀑布声响之大呢? 这一招竟然被你发现了,在这里,作者的确采用了大量的比喻。 (揭示比喻,板书比喻) 2.找出所有比喻句 3.出示句子: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3.在这几段话里,作者都把瀑布声分别比作?(微风拂过树梢的声音、潮水涌上来的声音、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雷声轰鸣)(屏显) 4.诶,那同样是写瀑布的声音,为什么却使用不同的比喻呢?请你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5.交流 6.总结:可见,我们在使用比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准确。(板书:准确) 7.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不仅要读出声音的变化,还要体会比喻的准确。女生读第一处,男生读第二处,第三处大家一起读。 8.指导朗读 第一处:现在离瀑布还很远呢,你听到的声音像是微风拂过树梢 女生,再读一读。 第二处:注意啊,那可是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呢。 (三)学习写法二 —— 通过写身体感觉来写感受 1.那除了运用准确的比喻(指板书)写出瀑布声响之大,作者还用了什么妙招呢?它就藏在这两段话中。(屏显)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体会“细胞灌满了活力” 3.自己读一读第一段文字,联系生活想一想:你什么时候也有这种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的感觉?(显红:细胞灌满了活力) 4.交流总结:在这里,是轰鸣的瀑布声让作者有了这种感觉。 5.指导朗读:文中的“我”坐在谷底,四周都回响着瀑布的声音,那声音就像一阵阵浪向他涌去,人都像浮起来了。所以他的细胞才灌满了活力。 6.走到学生中间:此时,我就在这山谷中,你们就是在我耳边訇然作响的瀑布,能不能通过朗读让我整个人都漂浮在音浪中,让我浑身的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体会“胸膛在扩展” 1.我们再看第二段句子,当我久坐久听后,又产生了怎样的感觉呢? 2.(显红:胸膛在扩展)一起读,只觉得——胸膛在扩展 3.此时此刻,“我”已经与瀑布合为一体。来,带着你的理解,读出瀑布声响之大。 学写法 1.请你再默读这两段句子,静静地思考:在这里,作者到底还用了什么妙招写出瀑布声响之大?(显红:细胞灌满了活力、胸膛在扩展) 2.交流:,相机总结:哦,原来第二个妙招是通过身体感觉写出声响之大。(板书:身体的感觉) 3.朗读体会写法:下面,我们把这两段话连起来读一读,好好体会作者的这种写法(指向板书)。 (四)总结两种写法:(屏显四句话)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主要是通过准确的比喻,身体的感觉写出了瀑布的声响之大。(指板书) (五)回归整体: 让我们把这些句段再送入文中读一读,再次体会作者的写作之妙。 三、迁移写法,学习仿写 1.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些声音我们经常听到,下面请大家静心聆听:你主要听到了什么声音?各有什么特点? 2.交流第一层:主要听到了雷声和雨声(板书:雷声 雨声) 雷声很大,雨声由小变大再变小。(板书:大 小大小) 3.那你能不能用今天所学到的两个妙招把听到的声音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听一遍。 4.接下来,就请你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写一写你听到的雷声和雨声。 5.分配任务:这样,请第一大组写出一开始的雨小的特点。第二、三大组写出雷声大和雨声大的特点。第四大组写雨变小的特点。 6.巡视、交流学生作业,再作指导。 7.总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两个妙招:运用准确的比喻和身体的感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声音的特点。 8.布置课后作业:继续修改并完成整张练习纸。 板书设计: 17 黄果树瀑布 准确的比喻 声响大 身体的感觉



点评:

    一、组织教学“有序” 这个有序体现在:1.有清晰而简洁的教学目标。从本堂课的定位来看,这是“读写结合研究课”,意味着教者就是要通过读、写等“高效”的手段来达到“智慧”的课堂。教者的目标就是通过。现在,主流的观点基本是形成了我们的语文课应该要“简”,正所谓是“大道至简”。在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教学流派中,语文教学逐渐正走向返璞归真的道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目标就如火力点一样,越是集中就越容易抓住课堂的重点,效果就越明显。目标越是简明的课,就越容易抓住文本的教学核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目标越是清晰的课,就越是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自如。 2.有清楚而简明的教学环节。从开始的“找出描写黄果树瀑布声响的句子”到“哪些妙招写出声响大”,再到“读全文”,最后是“写声音”,基本上就是几个教学环节,层次分明清楚,正是简洁而高效。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最大的收益和进步。正所谓“教的越少,学得越多”。

     二、品读语言“有味” 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明确阅读教学的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每篇课文有每篇课文的特色,也有自己的语言价值所在,因此,每篇课文的语言品味把握重点也是各有侧重。在品味言语的时候,要根据文章的最大价值来进行品读语言。比如有的要抓语意深刻的句子,有的要抓内容精彩之处,有的要抓人物对话等等。然后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中抓本本课的最大价值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研究具体的哪些语言值得品味,在与文本、教师、学生中交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有进步、有所得。在深刻的把握文本之后,抓住了“比喻句”这个文本特色,来进行语言的品味。特别是将3个比喻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思考,学生体会比喻精当之妙了。比如“同样是比喻声音,为什么比喻不同?”

     三、读写结合“有度” 正如成尚荣所长提出的语文要再语文一点,要用语文的的方式进行语文教育。何谓语文的方式?就是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接触言语,通过生动、扎实的如朗读、背诵、涵咏,理解、感悟、积累、运用、品读、玩味等活动,让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读写结合“有度”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一是读写结合的点抓的巧:写黄果树瀑布是声响,在写的环节也是让学生听“雷雨声”;二是读写结合的方法指导巧:在具体的指导的方法设置了梯度,让学生从雨“一开始”到“渐渐小”,每步有提示;三是读写评价好:在学生充分的、有效参与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让他们深度参与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习作“砸”换成了“打”。 这样一堂充满着智慧光芒的读写结合课,对我们当下的语文教学是有很大启发的。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