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资源共享

《记金华的双龙洞 》

发布日期:2016-09-12 15:53:13     来源:qingfengxulai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五十年前的 4 月 14 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

2.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指名读,齐读。

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载、描写事物的的书或文章(常用作书名或篇名)本文是一篇游记。)

3.走进作者:叶圣陶  (见知识链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出示生词:a.油桐、杜鹃、新绿、孔隙、石钟乳、石笋

             b.盘曲而上、明艳、突兀森郁、蜿蜒、变化多端

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 “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3.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4.指名分小节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记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三、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再读课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完成。)

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3.作者是这样告诉我们游览顺序的。看——
(屏幕出示)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教师读这些句子,引导学生读这些文字。)
小结:同学们,一条线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作者就是这样且走且看,每走到一处景物,就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一边游览,一边描述,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移步换景。

四、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1.品赏路上的见闻,讲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语。(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板书:一片明艳)

3)作者还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随着山势……变换调子。”)其中“随着、时而、时时”加点,说说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句: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

(四个“时而”既写出溪流的动态,也意味着山势的变化多姿,显示出作者观察仔细,聆听细致。)

2.小结:作者一路上迎着小溪,看到了美丽的山景,这令他多么愉悦啊!那么他又是怎样游览外洞和内洞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研读。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

2.完成《三训》部分题目。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