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4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一、教学内容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指向学生学习结果)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通过“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事,体会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感受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教育艺术。
A能用自己的语言概况两件小事,并提炼小标题。
B明白道理,识记名言。
C学习高尔基“肯定做法——提出希望——揭示道理”的层层递进式构段方式。
D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高尔基和他儿子的品格特点
3.懂得“给比拿更愉快”的道理,初步学习“借事说理”的写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2、3
一、简介高尔基,揭题,示标
1.今天老师先来带大家认识一位伟大的作家——高尔基。
自读作家卡片,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什么?你有另外的补充吗?
2.出示高尔基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相信大家对于这句名言都很熟悉。指读。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两句高尔基的名言。
出示: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高尔基
高尔基是这么说的,当然也是这么做的,同时还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他的儿子,
3今天我们学习第14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4.揭示目标:
A能用自己的语言概况两件小事,并提炼小标题。
B明白道理,识记名言。
C学习高尔基“肯定做法——提出希望——揭示道理”的层层递进式构段方式。
D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高尔基和他儿子的品格特点
二、走进文本,逐层达标
(一)了解内容
1.请大家自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的哪两件小事?
2.学生概括:
(1)儿子去岛上探望父亲时栽种了各种各样的花,父亲愉悦地赏花。
(2)父亲写信赞赏儿子留下的鲜花,教育儿子要做乐于奉献的人。
3.用小标题概括:栽花赏花 写信教子
(二)明白道理
1.读懂文章内容算不了什么,我们还要能读懂文章蕴含着的道理。再次浏览课文,想想文中高尔基告诉儿子的是一个什么道理?把它划出来。
2.“给,永远比拿愉快!”指名朗读。
(1)“给”换个词语就是——付出、给予、奉献……
“拿”换个词语就是——得到、索取、接受……
(2)把词语放进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3)品味逗号的作用:说说为什么这儿要加逗号?(强调“给”的重要)
(4)读好这句话。
(5)你还知道哪些意思一样的名句呢?
赠人玫瑰,收留余香。
给予是快乐的。
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巴金
(三)学习写法
1.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大作家高尔基是直接告诉10岁的儿子的吗?他是怎样说的呢?我们一起走进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
2.自由读读7-9小节,想一想围绕这个道理,高尔基讲了哪几层意思?
A儿子,你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B儿子,你在生活中也要时时处处留下美好的东西。
C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3.概括得出:“肯定做法——提出希望——揭示道理”
4.品读第一层:
▲儿子是怎样把鲜花留在岛上的呢?
(1)出示: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2)学生交流:你觉得他的这份“留”容易吗?
a.顾不上休息 ,一直忙着。(从苏联到意大利路途遥远,身体疲惫,急需休息;种植那么多的花草很辛苦!)
b.顾不上人小力薄(只有10岁,没有镢头高)
c.顾不上陪伴父亲。(因为花草能给父亲带来美好的环境和心情,也给更多的人带来美的享受。)
▲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花全都开了,瞧!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词句并不华藻,却从多角度写出了花儿的美。
“ 姹紫嫣红”写出了花的什么美?(颜色美)
轻轻摇晃?(动态美)
阵阵芳香?(气味美)
如此简短的一句话却从多角度刻画了春天花朵的绚丽多姿,描写得真是精彩!这么美的语言你能把它背下来吗?轻轻练习背诵。
▲ 这美丽的鲜花给高尔基,给岛上的人们带去了什么呢?
(1)指名读第5小节。作者用精美凝练的语言描绘了高尔基赏花的一幕,谁能用朗读来表达当时高尔基的愉悦心情。
(2)假如你是父亲高尔基,你当时在写这番话时,心情是怎样的?(欣慰、自豪、骄傲、甜蜜、幸福、喜悦)谁来读好第一层?
5.品读第二层:
(1)美好的东西指的什么?(快乐、关爱、温暖、帮助、幸福等等)
(2)现在高尔基又会用怎样的心情说?语气如何?(充满期待、意味深长)指名读。
(3)请你来当一回高尔基,试背,齐背。
6.品读第三层:
(1)现在再来读“给,永远——”这句话,你觉得高尔基是在教育儿子做怎样的人?(乐于奉献,有益于社会,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是索取。)
(2)让我们一起记住高尔基的谆谆教诲。
7.思考:为什么高尔基不直接告诉儿子“给,——”?这三层意思能交换顺序吗?
小结:这篇课文最显著的表达特色就是借“留下鲜花”这件小事来说明“给予快乐”的道理,三层意思由浅入深,富有层次,既形象生动,又使道理说得清楚明白,这种写法叫“借事说理”。
10.读7-9,感受高尔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与写作特点。
11.这封信既是对儿子说的,也是对我们在座同学说的,值得我们把它记在心中,试着把信背出来。
(三)回归人物
1.再读课题,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儿子?(懂事孝顺、爱父亲)你还认识了一位怎样的高尔基?(教子有方,育子先育心),父子之间流淌的是浓浓的“爱”,这爱不局限于家庭,还向外渗透,时时处处,这样的爱是博大的爱。
2.文章虽然写到了两个人,但重点塑造的还是高尔基,这就是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笔墨侧重必须有所不同。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对儿子烘托采用的是什么描写呢?(正面简略描写和主要侧面描写相结合)
3.另外,作者借高尔基与儿子之间的两件小事来塑造了伟大的人物形象,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四)总结板书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明白了一个道理——,认识了一位伟大的人物——,还学到了一种表达的方法——
2.以后阅读文章我们也要这样来学习、思考,才能取得进步。
三、作业
抄写词语并完成大练
板书: 内容 栽花种花 写信教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道理 给,永远比拿愉快……
(爱) 人物 高尔基(育子先育心)
表达 借事说理
一、教学内容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指向学生学习结果)
1. 复习并掌握书信的格式。
2. 能学习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能通过回信,深刻感悟 “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哲理,表达父子情深。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2、3
一、谈话示标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体会到了父子间的深情。
高尔基的儿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高尔基对儿子的爱超越一般意义上的亲情,他告诉儿子一个怎样的哲理呢?
(出示最后一句)
2.儿子收到高尔基的来信,激动万分。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今天,我们代儿子给父亲高尔基写一份回信,不仅要巩固书信的格式,还要学会有序地表达。
二、逐层目标
(一)学习有序表达,达成目标2、3
1.现在你就是高尔基的儿子,和父亲相隔千山万水,给父亲写信,你最想和父亲说哪些方面的内容呢?(这方面,谁还想补充?)
(其实,我们还可以表达一下……)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关内容:
问候父亲,想念父亲(补充一些问候语)
叙述事例,表达决心
感谢父亲,祝福父亲
3.小结:写信和写文章一样,要注意一定的顺序。(言之有序)
4.重点指导第二层:
(1) 阐述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
(2) 举例说明(叙事)有哪些事例?
(3) 表达自己的感受(抒情)(出示范句,朗读。)
(二)复习书信格式,达成目标1
标题:写给父亲的一封信
称呼:(顶格写)敬爱的父亲
正文(分几段写)
署名:您的儿子;最爱您的儿子
日期:今天的日期
(称呼:您,亲爱的父亲,我,您的儿子)
三、查标补标
1.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2.紧扣目标进行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