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在研项目

张亚——《历史哲学引论》读后感

发布日期:2021-03-21 07:41:14     来源:zhangyongqian

《历史哲学引论》读后感


江阴高中  张亚


    《历史哲学引论》作者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张耕华教授。一口气读完,虽只250页,却给人一举登堂的感觉。张耕华的这本书通俗易懂、例证丰富,很适合初学者研读。全书较为详实地论述了历史学的本质属性,对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史学、历史真实可信吗、如何理解史学的叙事想象及意义等都展开了讨论,引证广泛,说理有据,叙述清晰生动。   

我感觉,对于教学,还是需要有理论支撑。阅读此书以后,我的历史观有所拓展。历史是什么?这应该是每个正在做历史研究的、或是有志于在历史学领域中取得一定成果的人需要回答的问题,即使给不出明确的答案,也是需要面对和思考的。历史是一门科学?历史是叙述的艺术作品?最本质的问题,历史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即历史的学科特性是什么?换个通俗的概念,研究历史的意义何在?学习研究历史为了什么?

从这本书中,我再次明晰了两个不同的概念:史学理论与历史哲学。前者是关于研究历史的方法的理论,我认为是方法论层面的。后者是研究历史学意义的理论,我理解是本体论、认识论层面的。而这里要讨论的历史是什么,就是历史哲学上要研究的问题。在这一点上,西方的起步较早。西方的史学家在经历了一次历史科学化没有成果的实践之后(最初是以维科、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历史哲学,试图在历史世界中发现一种牛顿式的规律,包括20世纪的斯宾格勒和汤因比。科学化的最后也是最显著的代表,兰克学派,试图将历史事实客观化),开始考虑历史与自然科学的不同,既文中提到的批判、反思的历史哲学(最初以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为代表人物,之后发展者柯林武德一切历史都思想史、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在中国,最早对史学本质问题做出思考的,是新史学的提出者梁启超。他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出,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在我看来,历史学是揭示过去时刻存在过的事物的客观叙述,是添加了历史研究者主观意识的新生物。需要强调的是,历史学研究必须在一定的核心价值观指导之下进行,这样才能称之为一门学科。

这仅仅是我对庞大历史哲学的一点点认识。总之,《历史哲学引论》这本书值得我们反复阅读,这样才能自觉反思教学活动,让理论研究成果更好的指导教学研究活动。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