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在研项目

读《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心得体会

发布日期:2021-01-05 08:42:46     来源:changjianqiang

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心得体会

江阴市长寿中学  张长胜

2020年我认真阅读了魏忠老师的《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这本书,该书分为:数字时代的实体价值慧谷;信息时代的设计变革慧眼;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慧心;离散时代的结构定力慧根四部分组成,回顾自己十九年来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感悟很多,收获很多,感悟和经验总结如下:

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读书方宁静。多年来,长寿中学教师们已经养成了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利用空余时间自觉的不断钻研,不断“充电”的好习惯。这正是激励老师活到老学到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充实自我的最好措施。此次读书活动不仅是对教师假期读书成果的评价及肯定,也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本人以理性的认知、丰富的文采、生动的案例,娓娓细写着自己研读的书籍的感悟;从多个层次,全新方位细细品味咀嚼读书后的见解、领悟书中奥妙,并将这些感悟联系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

教育事业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全面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在网络的普及,受教育者——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不想学习,上网聊天,任性、冷漠、自私、嫉妒、自卑等等,导致了中学生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作为教育者,为了谋划教育事业的明天和未来,学生的心理问题相当重要,对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更应该做细心人,处处留心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寻找到学生心理问题的源头,疏导并解决这些问题,给他们注入生机和活力。“那么,学生的心理问题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一般来说,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还在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和自身的心理因素等等。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提出以下谋划的策略:

正确引导策略

作为学生第一任启蒙教师——家长要正确引导问题学生,其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心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要充分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家长和孩子之间多多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尽量得到父母的帮助,遇到挫折得到父母的鼓励,避免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打骂,切记“压抑感”、“委曲感”严重摧残孩子的心灵。

学生成长的摇篮——学校要加强引导问题学生。无论是作为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不能回避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不能整天挂在嘴上当曲唱。因此,每每班会课,要根据班级中问题学生身上所呈现的现象,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通过从现实生活中采集来的和自己亲眼目睹的事例,语重心长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对他的爱,从而防患于未然。①、正确引导学生之间的早恋现象,一旦发现利用课余时间,多多交流,让他们明白男女同学正常交往是必要的,是应该的,但不能将一般的友情、好感发展为更深的情结。因为我们毕竟还不成熟,考虑问题还不全面,早恋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除了个别教育以外,在教室里,利用班会课,和全班同学一起来讨论有关早恋的现象的利弊,在大家的讨论和困惑声中,用正面引导的方法,让大家都知道凡是有过早恋经历的学生,没有一个学习成绩不下滑的。此外由早恋发展成真正的婚恋的成功率极低。以后,还要上高中、大学,这之间的时间离开就业还要六、七年,这期间双方都将发生哪些变化,家庭会有什么变故,自己或对方是否在新的环境中会遇到更可心的朋友……等等谁也把握不住。因此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海誓山盟往往会在时间的磨蚀下,全部都灰飞烟灭,宝贵年华白白耗费了,换来的只有心灵深处的伤痛,永远追随我们一生一世。②、学校教育中尽量避免“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内,轻课外;重尖子,轻差生……”等现象,使许多学生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平时的管理和教育中,采用恰当的方法,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针对后进生,教师决不放弃,用十足的耐心感化其心灵。③、教师要学会宽容,摘掉“有色眼镜”,拿出一颗宽厚、大度的真诚爱心去感化问题学生,去教育帮助学生,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要树立这样一种宽容学生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真谛就是对人的尊重和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愿每一个问题学生都能在理解和宽容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社会险恶,一些不良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灵。黑网吧屡尽不止,这些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青少年由于缺少辩别的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希望有关部门加大管理的力度,严禁黑网吧、游戏室、录像厅对未成年人开放。

加强学生活动策略     

丰富而又多彩的活动,往往能够给学生的生活注入活力,让学生在活动中转变自己的思想,特别是问题学生,他们平时的生活所触,让他们的心理已经开始产生失衡的现象,此时,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身上的问题必然将如洪水决堤。等到了不能收拾的地步,再来对孩子进行教育,问题就更棘手了。

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还有团会等等,都要像制度一样定时展开。还可以在班内开展丰富多彩和活动。开展各类竞赛,例如针对学校所开展的校园艺术节,班级对跳绳踢键卡拉OK等比赛,利用班会课,让学生在自己积极推荐自己和别人的基础上,进行班级比赛,学生的激情高涨,并且都积极的表示,自己一定会为班级争光!在活动中进步,在进步中收获!活动让学生可排除一些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班内总是洋溢着一种团结、拼搏,争先的风气。学生总是被一些乐观向上的氛围包围着,问题学生心中的困惑和矛盾从一定程度上说,也就可以被冲淡许多。学生的感情仓库丰富了,问题学生也就能步出自己思想的樊笼,获得进步!

三、运用爱心+信心+耐心等三心策略    

   “爱心”德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反复提到,人格平等、富于爱心的交流对话是全部教育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出错是难免的。用宽容对待学生身上的出错,用爱心对待学生生命个体之间的差异。用爱感染学生,只要教师努力去付出,再差的学生也会产生内疚并寻求改变。而如果你为了班级的平均分高些,追求分数的话,就会是拼命地从“问题学生”身上去“挤”去“压”,这只会给“问题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障碍,给教育工作带来更多的烦恼,使“问题学生”增加更多的“问题”。因此,在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应当允许学生出错,要知道出错也是教育。让学生的“问题”在师爱中融化,在不断注入的人文气息中溶解。

“爱心+信心”坚定信心,迂回作战。在教育和等待中求得问题学生的转化。要知道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件十分细致而艰巨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的。他们由于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心灵就变得像是一块发脆的玻璃,经不起风吹雨打,更经不起别人对他们的言行中伤,所以一旦有人有意无意地触及他们的痛点,他们便会旧病复发,甚至变本加厉,而此时,教师如果把他们渴求得到尊重的表现看成是“孺子不可教也”而撒手不管的话,那么无疑,教育就会在此时画上一个失败的句号。而伴随孩子一生的则是永远的“问题”和永远的“痛楚”。所以转化问题学生除了有良好的愿望和有效的方法之外,还要正确认识问题学生转化的过程,认清问题学生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正确对待、耐心等待,不断地按可行的方法教育他们,抓反复,反复抓。在不断的教育和等待中求得转化的进度。    

“爱心+信心+耐心”“遵循制度,掌握尺度。”对问题学生奖罚时一定要掌握好尺度,一般来讲,问题学生违纪行为较多,因此受惩罚的次数也比较多,但过多的惩罚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导致为逃避惩罚而学会说谎、欺骗,以此来保护自己,在行为上造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养成虚伪的不良性格,或者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的对立。对待问题学生的这种不良性格,要能够在爱心+信心的基础上再+耐心。给问题学生以足够的耐心。但要注意对他们的一点点好的表现应该表扬,但是不能夸大表扬,对待他们违纪行为更应该耐心教育。不能置之不理,“奖罚有度,耐心引导”相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一定会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好。  

“从不完整到完整,从不完美到完美,从失误发展为成功。”只有把握住教育的本质,把握住新形势下的育人理念。以爱为前提,不怕麻烦,不怕苦,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运用各种方法转化问题学生身上的种种问题,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并消除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使他们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当然,细心加爱心,耐心加热心,教师对问题学生更要特别留意关心,更多付出自己的爱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社会等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做好家庭和学校共同疏导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工作。如果我们每个教师能够这样去想,这样去做,那么他就不但拥有了幸福的教育体验,而且问题学生也会不再成为“问题”了。而一定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四、针对学生自身心理下药的策略

学生的身高体重是不断增长的,并且逐渐走向性成熟。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教师不仅要理解问题学生的这种心理与思想的矛盾,而且还要精心教育培养和引导他们,使之顺利渡过这一关键时期。采取个别教育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班级矛盾,学生矛盾的关键。教师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禀性不同,性格各异。对学生的学习问题,思想问题,打架问题等等,不能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应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样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结合《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狠抓一日常规。以水滴穿石的精神让每个学生深知纪律 、服从、秩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纪律是大家的统一意志,服从是大家的统一行动,成绩是大家的统一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家迅速地凝聚在一起,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在整体推进班级进步的同时,对待问题学生的具体情况,再采取个别教育的方式,让他慢慢的在班级体的感化下,和老师家长的爱心润泽下,开始转轨,步入正道。

总之,学生的心理教育是致关重要的,作为教师想尽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理,开导好、引导好,使其拥有一颗健康向上的、积极进取的心态而努力学习。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