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专题论文10:有效沟通,促进家校合力(黄钰洁)
有效沟通,促进家校合力
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 黄钰洁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更新、发展变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儿童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这个整体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家校沟通尤为重要。通过家庭、学校协同教育的实践,既可以促进家庭、学校教育相互支持、积极协作、形成合力,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在品德、学业上良好地发展,有利于凝聚德育正能量,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家校沟通 合力教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着根本的一致性。学校与家庭承担着对孩子的直接教育责任,家庭、学校教育是否密切配合、积极协作、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的确,教育好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牵涉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否有效地结合,形成合力。而完善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关系尤为重要,如何通过有效的家校沟通,促进家校合力呢?
一、平等互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班主任不应该是家校合作的绝对权威,而更应该是家校合作的主导者、服务者和资源利用者。班主任在与家长的交流合作的过程中,首先态度要谦和,举止要礼貌,要营造和谐的互动氛围,让家长畅所欲言,切不能端着架子铁板着脸,一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样子。其次要尊重家长作为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把家长也当作教育者对待,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一种有效的双向互动。交流与合作的参与者必须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机会,并且都愿意倾吐自我,尊重彼此的观点,乐于积极地接纳对方,共同创设交往的情境,同时在合作中也可以极大地发挥家长的作用。
1、举行民主开放的家长会
家长会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最佳时机。家长们平时很忙,难得有空来学校一趟,最想了解的当然是自己的孩子在校的情况,但家长们最不愿听的就是班主任的“一言堂”。那么,班主任完全可以请一些优秀家长结合自身体会来谈谈他们的育儿心得,家长的经验介绍更具说服力也更能触动其他家长尤其是一些原先消极、反面的家长。用家长教育家长,不可谓一条上策。成功的经验可以一起分享,同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什么困惑也能提出来一起探讨。“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家长们的交流与碰撞让彼此从中受益,同时对于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也是大有启发的。这样的家长会,必然会激发家长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增强家长教育孩子的意识,从而达到家校合力教育孩子的目的。
2、成立强而有力的家委会
家委会是在全体家长中推荐出来的,主要是协助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是学校、老师、家长之间的纽带。班级成立家长委员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老师与家庭在教育工作中的沟通与配合,共同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家委会不能形同虚设,班主任可以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从不同侧面为班级献计献策,协助家校活动的开展,有效配合班主任工作,为家校沟通提供合理渠道。譬如有家长是医生,就可以为学生上一堂卫生保健方面的课。同时家委会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协助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点我班的家委会相当给力。去年我班开展的“六一”爱心街市活动,家委会成员帮忙布置场地、现场义卖,最后还一起出
资使得爱心善款凑足三千。接着在圣诞节来临之际联系敬老院,用爱心款买上鲜花与礼物组成九辆车队带领孩子前往敬老院,给老人们送去节日的祝福,让他们感受来自社会的温暖,同时也让学生受到了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的教育。
二、联系畅通,建立灵活交流机制
学校教育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要畅通联系渠道,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和沟通方式,如电话联系、手机短信、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等,将学校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近期表现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及时向教师反馈。沟通的方式还可以有很多,如召开“家长建议会”、开设“家长俱乐部”、举办“家长沙龙”,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通过“联系本”、“联系卡”及时与家长交换教育孩子的意见;开通知音信箱、创办家庭教育专刊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班主任还可以充分利用班级博客、班级QQ群、微信群与家长经常性地保持联系,及时沟通,或者相互留言,实现便捷的交流。前些年成立了年网上家长学校,我校更研发出了爱葵花网络沟通平台,这些为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更为快捷、更为及时、更为方便的服务!班主任可以每天把对全班学生所作的要求或是布置的任务,尤其是需要得到家长配合与支持的工作以群发的形式通过网络发送到各位家长的手机上,同样也能把最近某个学生的在校表现,取得哪些进步,需要克服哪些问题,家长应配合做哪些工作等等,以个人发送的形式反馈给某个家长,而家长也可以通过家校通向班主任咨询所需了解的情况。这些灵活交流机制的建立,使得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更为密切,也增进了彼此的情感交流。
三、协调一致,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家庭与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双方的教育思想统一,并有明确的分工,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班主任与家长合作,首先彼此要达成共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其次班主任要帮助家长提高对家庭教育作用的认识。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既然上学了,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有些家长又过分注重家庭教育或固执地持有自己的错误观点,甚至对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持怀疑态度。两者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对前者,班主任要耐心提醒:学校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家长要关心子女各方面的健康成长,要做孩子的表率;对后者,要向他们讲清学校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并指出家长对学校教育持怀疑态度或唱反调将给子女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当面对各种不同背景、经验和价值观的家长时,班主任在与家长交往时切忌一刀切,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的方式与他们沟通。只有双方心灵相通、心理相容,家长才会认同你的建议和要求,才会按你的要求对孩子进行教育,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求一致,步调一致,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协调,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记得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成绩优异,能力出众,是班上的佼佼者,在同学中也很有威信,只是她恃宠而骄,受到批评后公然对班主任出言不逊,甚至鼓动全班同学。虽然事后有所悔悟,但那一学期的“三好生”奖状自然是拿不了了。她的妈妈有一定的文化背景,自小对女儿的教育就是你认为对的就去做;她的爸爸是个极没教养的人,固执地认为女儿的优秀与老师的培养毫无关系。所以造成这个孩子的心高气傲甚至目中无人,家庭教育起了决定性的因素。在与这样的家长交涉时,我首先肯定了孩子所有的优点,之后很直接地指出这一起辱师们性质的严重以及根源,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家庭教育都出现了问题,最后让他们意识到“德”才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根本。也正因为此,这一学期的“三好生”评比中孩子落败了。但吸取这一教训,对孩子的成长更为有利。我的有理有据、不卑不亢最主要是以孩子健康成长的出发点,让原先对学校教育不屑的这两位家长都心理认同了,一再地表示感谢,并赞成老师的教育观念以及处理方式,也表明今后会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家庭与学校是学生的两个相对固定的生活空间和成长摇篮。要使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生师长的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必须建立友好的沟通关系,统一认识,协同步调,从而实现充分、有效、务实的合作,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家校沟通,凝聚德育正能量,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应重视并积极付诸实践的工作。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生活向学校所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应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所有家长都应行动起来,群策群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各类型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