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资源共享

工作室成员高中课型研究报告集萃(2)

发布日期:2016-08-23 10:59:22     来源:zhangmingjiang

(五)高二英语语言知识教学课型研究报告

工作室成员 澄西中学 韩叶红

一直以来,增强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是广大英语教师英语教学的重点,而语言知识点讲解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比较重要但很难把握的一种课型。我们平时所听的展示课中几乎很少涉及到语言知识点讲解和操练。新课改下,这种课型到底该怎样上,在这样的课型中到底需要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很值得探讨的问题。现结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语言点教学实践谈谈此种课型设计的几点做法和认识。

一、 设计语言学习课要以课文为蓝本,重难点层次分明

基础知识是语言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学习基础知识的目的就是要正确运用,用它们组成句子、段落或语篇来表情达意。语言知识来自于语篇,因此,语言知识点应以课本为蓝本来呈现,充分利用课文的语境来讲授。同时英语语言知识庞杂,一篇课文中往往包含很多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许多老师往往采用通篇翻译法,碰到什么讲什么,学生抓不到重点,鱼目混杂,在这种老师占主角的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在实践中,我把Home Alone这篇课文中的语言点学习分为词汇学习、短语学习和句型学习,并充分利用课文这一载体来呈现。在语言点学习之前,先放一遍课文flash,让学生对课文内容重温一遍。呈现词汇并设计简单的问题,做到学生有话可说,并不知不觉运用词汇;呈现短语时,把短语抽出来,让学生通过比赛竞争边通过读课文边对短语进行填空和翻译,让学生在课文中理解短语;呈现句型时,要求学生按中文在课文中找出含有该句型的英文,让学生对句型先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后面的讲解打下基础。

二、 设计语言学习课要讲究思维训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和运用

中国学生在英语运用中很容易受到中文思维的影响,而很难直接用英语语言进行内容的组织,因此逐步形成英语思维非常重要。一方面要训练英语语言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注重短语和句型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讲授语言点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营造良好的英语环境,在英语的实际交流运用中培养和锻炼英语思维, 让学生从形象的英语思维开始过渡到抽象的英语思维,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vacation一词时,尽可能不用汉语翻译而用英文解释英文,对学生说:You have just been on National Vacation,do you think your holiday wonderful?what did you do in your holiday?学生在畅所欲言中也明白了vacation 的意思为holiday

在教学短语时,注重利用短语搭配和归类来理解,以此来培养英语思维。比如,我将该课短语设计为填空模式,让学生读课文、思考并填空,同时翻译并归类为连词短语、介词短语和动词短语。

在教学句型时,除了对新句型的结构形式,语法意义和语音形式作简要的分析之外,还配以图片,旨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将所要教的句型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心情愉快和精力集中的气氛中认识和理解新的句型,从而获得深刻的印象。

三、 设计语言学习课要讲究合作、竞争并关注所有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是一种单向输出的过程,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过程。特别是语言点的教学更是如此,教师就一个词或用法无限扩展,学生埋头记笔记。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难以被调动,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昏昏入睡。在倡导任务型教学的今天,我们也应采用小组合作、竞争等方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把语言知识课上得生动活泼。例如在学完词汇后,为了做到词不离句,我设计了一个pair work,让学生讨论思考,用所学的词造句,并把全班按纵列分成四组竞赛,每个同学造一个句子为本组赢得一分。在前半部分教师的输入和呈现后,学生造句并不是难事,在竞争的环境下,学生造句层出不穷,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在读课文进行短语填空并翻译时,又设计了一个pair work, 竞赛一直持续。通过这种方式拼弃了传统的讲解与传授,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寻找、思考,争先恐后地说出答案,一扫课堂的沉闷,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短语进行简单讲解、扩展并举例后,我设计了一个game time,把全班按横列分为四组,每组每人写五个词,第一组写名词,第二组写动词(可写各种时态),第三组写名词,第四组写形容词,由这些组的组员和别组组合造句。比如学了than expected这个连词短语后,第一组的第一个同学说出他写的名词my dog,第二组的第一个同学说出他写的动词write,第三组的第一个同学说出他写的名词a tree,第四组的第一个同学说出他写的形容词beautiful,在加上than expected,动词变时态、形容词变化后把句子合成为My dog wrote a tree more beautifully than expected.因为句子句意很荒唐,学生哄堂大笑,但通过此类每个同学都能参与也乐于参与的游戏,学生对句子结构有了一些了解,知道了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要有主谓宾,在轻松的气氛中既掌握并运用了短语,又提高了句法知识,一举两得。

在设计home work时,为了巩固所学语言点,要求学生用所学短语和句型把课文剧本改写为一篇记叙文,把所学语言知识点还原到语篇中进行运用,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一线教师尽快地转变教学理念,及时地改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看似枯燥的语言点学习课,我们应充分利用合作、竞争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学习,最终实现自主学习。这无疑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在实践探究中学习,在实践探究中提高,真正使英语课堂变成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艺术殿堂。

(六)高一英语语言知识点课型报告

工作室成员 华士高中 陆海燕

英语语言知识点教学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英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的英语教师在语言知识点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反思以往的语言知识点教学,觉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在知识点的突破上比较肤浅,围绕考点对重难点的把握不准,讲解就事论事。②教学手段单一,容量偏小。③仍是以老师讲、学生记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空间。④缺乏配套的分层设计的巩固性练习,语言能力发展效果不理想。

针对上述问题,我校英语老师就语言知识点教学实践重新进行了思考,提出如下对策:一、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在语言知识点的处理上,原先总是引导学生从开头翻译到结尾,于是造成句句皆重要,句句讲不透的局面。为此,我们把学生在研学过程中错误比较集中的地方先汇总出来,重点讲解相关的句型结构和重要单词和短语在句子中的应用,同时通过一些生活化的例句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Module3unitReadin中这句话:Once out in the street, she walked quickly towards her usual bus stop。 一出来到大街上,她就很快地朝她往常乘车的汽车站走去。Once out in the street 相当于 Once she was out in the street 引导时间状语从句。在从句主语与主句主语一致时,从句可省略主语。通过知新温故的模式把在Module 1,2中所学的状语从句省略的同学们熟悉的课文中的句子重新复习,并进行归纳、拓展和巩固。以引导学生正确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并通过复习和自我归纳,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二、分析比较,建构知识

在语言知识点的讲解上,可以头头是道,却不必面面俱到。注重学生疑点的讲解,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少讲或不讲。例如在Module3unit1reading课文中,其中的同位语从句和第一模块学过的定语从句很多学生产生混淆,所以在讲解时必须结合定语从句一起讲,否则在引导词的选择上就会出现问题。如As Polly observed the passengers on the train, she had a feeling that she was being watched by a tall man.句中的that就是引导的同位语从句,不可省略。在讲解时可先告知学生它们的区别,也可通过这两个句子The news ___________we heard on the radio was not true. The news _____ our football team won the match was encouraging. 让学生归纳总结它们之间的差异。之后可通过练习让学生说出下列句子分别是同位语从句还是定语从句。

三、围绕重点,结合考点

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围绕重点,结合考点,让学生在把握重点中体验考点,让学生对考点知识进一步消化、吸收。例如Module3unit1reading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Outside, wherever she looked, the fog lay like a thick, grey cloud.此处不仅仅要告诉学生wherever和no matter where的用法,而且还要同时配上whoever,whatever,however,whenever的用法讲解,并配以相关的练习。如:__________ __________ (无论多么困难)the problem may be, we must work it out this evening.

__________ _________ (无论什么原因)you have, you should carry out your promise.

四、设置教学情景,体现新课程理念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给学生留下消化、吸收、反思的空间,鼓励学生多去思考、多联系,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创新的观点。根据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设置教学情景,最后让学生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应用课堂所学内容。这样既能学以致用,又能强化记忆,对高考中占分较多的写作也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Teaching aims:

By the end of the class the students are able to grasp the usage of some expressions,sentence structures and then use them to write a story.

Teaching difficulties:

Language point: 1,3,5,6,8,9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one: Revision(Gap filling)

Last period we read a story together, now I’d like to see how much you’ve learned.Now I’ll give you 2mins to finish it

_____ out in the street, Polly went to her _______bus stop, only to be told that the bus could not run ______ far. Then Polly decided to take an underground, where she had a feeling ______she was being watched by a tall man. Outside the station entrance, the fog lay like a thick, grey cloud ___________ she looked. With no one in sight, she _____  _____towards Park street and  on her way there, she heard the sound of footsteps _____________and felt a man’s rough hand ______ her cheek. she wanted to run, but fear ______her still. Luckily, she found herself _______  up at the face of an old man, ______ offered to lead her all the way toKing Street. Much to her ________, the old man was blind.

Step two:Introduction

Since you’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story.Let’s learn the language items together. Here they are read them together.

1.Once out in the street, Polly walked quickly towards her usual stop.

2. The truth is that the fog is too thick for the bus to run that far.

3. she had a feeling that she was being watched by a tall man in a dark overcoat.

4. Outside, wherever she looked, the fog lay like a thick, grey cloud.

5. Polly set off towardsPark Street.

6. Now she wanted to run, but fear held her still.

7. Polly found herself staring up at the face of an old man with a beard.

Step threeDiscussion

Work in group, and discuss with the partners to solve the common mistakes.

Step fourExplanation and Consolidation

Step fiveA summary of the language items

Step sixPresentation

Use what we’ve learned to rewrite the reading passage.

Step seven: Practice

Make up a story, using at least 8 words, phrases or sentence structures you learn in this period of class.

Step eight: Homework

Write down the story you make up, using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his class.

M3 U1  Language points in Reading (高一英语备课组)

研学目标:

1. To get familiar with the reading passage by reading and analyzing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sentences in the article.

2. To learn some important language points in the text and put them into practice.

研学任务:

Task: Further study of the following language points:

1. Blind people can read by touching letters in raised dots called Braille. (P1)

被称作盲文的凸起来的点

点拨:called Braille是过去分词短语,作raised dots_____________。当被修饰的名词与分词短语为_______关系且表示动作已完成时,用过去分词短语,其作用相当于定语从句。

此处raised dots called Braille= raised dots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called Braille

练一练What is the language ___________ in that area? 那个地区讲的是什么语言?

= What is the language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in that area?

一个穿绿衣服的年轻妇女 a young woman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2. However, even if we have good senses, they can still confuse us.P1

sense相关短语归纳:

1) 常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the sense of taste/smell/touch/hearing/sigh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幽默/方向/责任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sth make sense 有道理,有意义,讲得通 make sense of 理解

练一练: 他所说的话一点意义都没有。

What he said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 What he said didn’t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I can’t ______ _____ _____ what he said.

3. Once out in the street, she walked quickly towards her usual bus stop.(L7)

此句中的黑体部分是状语从句的省略形式,使用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1) 主从句的___________必须一致;(2)从句中的______________省略

练一练:

1) Once _______ ________ out in the street, she walked quickly towards her usual bus stop.

2) When ____________(walk) across the road, you can’t be careful enough.

3) If (_________ ___________) invited, I will be glad to go to his party.

4)  Once (_________ ___________) seen, it will never be forgotten.

5)  If (_________ ___________) necessary, I’ll take an umbrella.

4. The truth is that the fog is too thick for the bus to run that far.(L10)

You see, a fog this bad is rare. (L53)

点拨: 斜体字that意为“那样,那么”,this 意为“这样,这么”,两词都是作副词用,

相当于so.

练一练: The problem isn’t that eas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件衣服那么贵,因此我决定不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As Polly observed the passengers on the train, she had a feeling that she was being watched by a tall man in a dark overcoat.L14-15

点拨:①句中as用作连词,意为________,引导_____________从句。

②句中that引导的是_____________从句,对feeling的内容加以解释说明。出现在同位语从句前的名词多为抽象名词,如news, information, truth, doubt, reason, suggestion, fact, idea, hope, promise,等,连接词常用that

练一练:He made a promise ___________ he would come back in a few weeks.

I have no doubt ________ he is suitable for the job.

6. Outside, wherever she looked, the fog lay like a thick, grey cloud. (L 19)

练一练:句型转换

1) _____________ he says, we don’t believe him.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he says, we don’t believe him.

2___________ breaks the law will be punished.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breaks the law will be punished.

3) I will forgive you __________ the reason is.

= I will forgive you 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the reason is.

4) __________ great the difficulty is, you should face it.

=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great the difficulty is, you should face it.

7. Polly set off towards Park Street.(L20)

set 的常用词组小结:

set sb an example__________________   set sb fre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et off/out for____________________    set u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et sail for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et about doing/set out to do _____________________

take sth as an example= take sth for exampl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Now she wanted to run, but fear held her still.(L27)

点拨:①这里held的原形为hold,意为“使…保持某种状态”

练一练:I’ll hold the door open for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发言使他们沉默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ill在这里是一个形容词,意为“静止的,不动的”

eg. ______________ (站着别动) while I take a photo of you.

有关hold 的词组归纳:

举行一次会议_______________ 捏住鼻子_________________ 屏住呼吸_______________

坚持,(电话)不挂断_______________  hold back one’s tears _________________

9. Polly found herself staring up at the face of an old man with a beard.(L31)

点拨:find oneself…意为“发现自己(处于某种状态),不自觉地……,表示一种“意外”或“不知不觉”,后常跟doing, done 或介词短语作宾补

练一练:When he came to himself, he found himself in hospital._____________________

He woke up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自己盖着一件衣服)

当我苏醒过来时,我发现自己躺在草地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It doesn’t make any difference if I am in the street or at my house. (P5)

对我来说,在街上或者在家里没什么区别。

点拨: make a / no / some difference to sb (对某人) /没有/有些作用/关系/影响

练一练

1) Changing school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我一生有着重大影响)

2). ----Shall we leave on Friday or Saturday?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无所谓).

difference  n.  adj. _____________ v. _____________

----不同;不同于---- A differ from B = A be different from B

eg. 他所想的和他所做的不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以下单词及短语编写一个故事:

in sight    reach out      stare at    wish for       puzzle      recognize


(七)高一英语语言知识课教法研究动态报告

工作室成员 长泾中学 于兵

大比武开展情况介绍:

我们高一英语备课组一起研究的课题是新课标解读下的高一英语语言知识课教法研究。

语言知识点讲解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比较重要但很难把握的一种课型。几乎所有的公开课和示范课都不会讲这种课型,大家都愿意选择课文理解或者听说课型,因为这些课型比较容易组织学生活动,课堂气氛会因为活动多而有热度。这种课型到底该怎样上,在这样的课型中到底需要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对这样的课堂的理解是踏实和实效,在赛课前的时候,我跟我们组的老师们提出了我的思路,我希望我们的研究有参照性,可操作性强;我不赞成花花哨哨的不必要的活动,而且,我认为我们是要根据我们大多数学校的学生英语学习特点,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

我于是在紧接着的备课组活动中做了安排,先让大家共同探讨这种课型到底需要培养学生们的那些能力,我们到底需要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步骤。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我一边悉心倾听一边做笔记。最后大家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一、语言知识课堂中要培养学生们自己查找工具书的能力;

二、语言知识课堂要具备踏实、高效的特点;

三、课堂要精讲多练,课堂环节需要紧凑有序;

四、作为示范课,要可复制性强。

我于是根据我们组成员的组成特点,做了一下安排:

1、全组教师共同研究,拿出一个教学方案来;

2、年轻教师要积极做思考,做更充分的准备。

教学步骤如下:

1、 复习上节课的课文理解。形式可包括:听力、朗读、回答问题、填空考查文中重要信息、预设课堂主要内容;

2、  词汇学习。形式可包括:听写词汇、学生翻译词组、教师词汇讲解、学生使用工具书查找词汇、学生练习巩固;

3、 复杂句理解。形式可包括:学生查阅工具书中的讲解、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巩固;

4、 知识转化。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使用所学词汇或句式连词成句、联句成篇。

全组老师一起分析教材,解读目标,一起备课,制定课题:高一第三模块第一单元,研究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流程,制作教学幻灯片和学习活动单。

我们的理念是:

一、 保持课堂的纯洁性和实效性,从学生们英语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让学生学会为教学重点,不弄花架子。

二、 英语课堂也要和语文课堂一样,要让学生们朗读,(我们现在很多的英语课堂淡化了英语朗读,这是对语言学习方式的一种误解和删节,我们重申和呼吁大家关注学生朗读),要让学生们学会惯于使用工具书,词典和教辅均可,但学生们得自己知道在自学时从何处求助。

三、 授课教师要做到:不因赶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们的接受能力,教师要学会察言观色,教学速度和节奏要取决于学生们的接受能力。

成功经验:

我感受最深的还是我们教研组所有组员们的团结合作精神,是团结的力量使得我们的课题研究可以有阶段性的成果。每一位老师都积极地献计献策,通力配合,充分展示了我们组团结合作的和谐氛围。我们现在的教研成果是我们英语组共同劳动的结晶,希望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通告检验和反思,共同探讨语言知识讲解课型的最佳授课模式。

存在问题:

一、我们虽然在本阶段的课题研究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我们也知道,课无定法,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也一定多种多样,一节课的成功其实有很多因素,其中,教师的因素占据了很大比例。教师本人的业务素质、教师的课题驾驭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等等,需要教师对自己岗位的热爱和经验才能获得。

二、虽然我们提出了在英语课堂上倡导朗读,我们也坚信朗读能够让学生更加关注所学知识,更易获得英语语感,但是,朗读的实效性却无法衡量和检测,一是教学时间的有限,限制教师无法在课堂中充分推进朗读;二是教师本人对朗读的忽略也会让这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必不可少的教学步骤无法得以推进。

三、对于我们提出的让学生们使用工具书的做法,与会教师们都表示了肯定。但是,大家也在问,到底什么样的工具书对学生们来说是有帮助的?教辅书功能有限,无法查阅到所有内容。

今后打算:

我们打算在本学期,每位教师都讲一节自己理解的语言知识课,集中所长,能够给出更多的教学课例。

(八)阅读理解技巧指导课型研究报告

工作室成员 挂职南菁高中教务处 梅原


阅读理解技巧指导课型关系到如何在课堂上运用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微技能,提高阅读水平。阅读教学不仅要侧重培养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更为关键的是强调教授英语阅读策略和培训思维能力。阅读过程是一个有目的的心理,认知和情感的语言解码过程,它包含了运用多种方式思考和解读书面语言所传递的各种意义,在此基础上达到读者和作者在情感和观点方面进行交流的目的。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设置类型来引导学生关注建立对文章语篇结构的一个认知。需要注重从学生的思维层面去指导他们建构语篇图式的阅读微技能,从题目类型或者体裁特点入手,帮助他们综合分析,根据不同题目对不同问题类型进行重组或分类,提供一些思考问题使阅读材料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深层阅读的兴趣。通过促进和指导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和掌握阅读微技能,把阅读活动和思考评价文章的信息在逻辑思维层面进行了连接,对学生的智力形成挑战。

一、常见题型分析

(一)主旨大意题在阅读理解试题中所占比例及难度都相当大。主旨大意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是全文的核心,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信息来阐明中心话题。因此,把握主旨大意对于正确理解全文具有重要意义。要找出主旨大意,应采用快速阅读法浏览全文,阅读时要注意抓住表达中心思想的句子。文章不同,中心句在文章中的位置也就不同,但一般情况下阅读时应特别留意文章的开头、结尾及各个段落的首句和尾句,因为它们往往包含文章的中心议题。

它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题句位于句首。主题句出现在文首,开门见山,提出主题,随之用细节来解释、支撑主题句所表达的主题思想。这是英语中最常见的演绎写作法。2。主题句位于段末。主题句出现在文章结尾是作者采用了先摆事实,后作结论的手法。这种段落称作归纳型段落。这是英语中最常见的归纳写作法。3. 主题句首尾呼应。为突出主题,作者先提出主题,结尾时再次点出主题,这种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也较为多见。通常,前后表述主题的句子不是简单的重复,后面的表述往往有进一步的引申或发展的意味。4。主题句位于段落的中间。主题句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通常前面只提出问题,文章的主题由随之陈述的细节或合乎逻辑的引申在文中导出,而后又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或发展。5。主题句隐含在段意之中。全文没有明确的主题句。其中心思想包含在各个句子中,在这种情况下,读者要把所有已知的细节综合起来,进行逻辑推理,概括归纳出主题句。

选择标题属主旨大意题,是阅读理解题常考的题型之一。那么怎么样选择文章的标题? 选择文章标题属深层次理解题,它要求考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主人公的特定心态、文章大意及作者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所选出的标题还应做到概括性、针对性、醒目性的有机结合。

1。概括性原则 要求标题应在最大限度上覆盖全文,囊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文章的主旨。标题实际上是文章主题的一种确认方式。前面我们提到,通过寻找主题句,往往很容易确定短文的标题。但大多数文章的主题句并不明显,需要我们通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意思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从全局的角度概括归纳出文章的标题。要防止本末倒置,主次不分,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2。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对标题外延的一种界定。概括性原则要求文章标题包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如果标题过大,就违背了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要求标题不能太过于概括,而是要直接指向文章的主旨。即标题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量体裁衣,大小适度。

3。醒目性原则 标题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是文章的灵魂。标题的好坏往往会影响文章的可读性。读者往往从标题上决定文章的阅读取舍。故标题往往比较醒目,甚至比较离奇,目的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唤起读者对文章阅读的兴趣。所以在标题选择的过程中,在满足概括性和针对性的条件下,还要考虑标题的醒目性。

(二)推理判断题

推理判断题是指在理解原文字面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对语篇逻辑关系的分析和细节的暗示,作出一定的判断和推理,从而得出文章的深层意义及隐含意义的过程。推理判断题在阅读中属于难度较高的题型,通常占总题数的15%30%。它主要考查考生理清上下文逻辑关系的能力以及考生的识别能力。推理判断题所涉及的内容可能是文中某一句话,也可能是某几句话,要求考生在遵循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对文章字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逻辑推理,揭示其深层含义。常出现的推理题有逻辑推理,知识推理等。

推理判断题要在阅读理解整体语篇的基础上,掌握文章的真正内涵。(1)要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从字里行间捕捉有用的提示和线索,这是推理的前提和基础;(2)要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挖掘加工,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分析、综合、判断等,进行深层处理,符合逻辑地推理。不能就事论事,断章取义,以偏概全;(3)要忠实于原文,不能主观臆想,更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4)要把握句、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语篇的结构。要体会文章的基调,揣摩作者的态度,摸准逻辑发展的方向,悟出作者的弦外之音。

(三)词义推测题

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和语义的能力,突出考查对语境的分析和把握能力。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题越来越重视对猜词悟义能力的考查,试题中有一到两个小题是直接考查词义猜测的。从考查内容看主要有猜测某个生词、熟词、短语或句子的意思以及猜测代词的指代等。

()细节理解题

细节理解题在高考阅读理解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从2007·全国各地的试题来看,细节理解题占全部阅读理解题的50%还多。细节理解题一般是根据短文提供的信息和事实提问的。细节题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答案几乎可以直接出短文中获得,正确答案和原文中含相关信息的句子也几乎相同;另一种细节题要复杂一些,有时在原文中找不到同正确选项相近的词,正确答案可能是原文某一事实的结果、原因、前提等。细节理解题的特点是:要选择的答案一定要在短文中找到相关的词、短语、句子或段落。选择的依据必须是短文本身提供的信息,而绝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假设或推测或是自己的观点来决定。在阅读过程中对一些涉及到who, what, when, where, how, why等常考的细节内容做适当标记,以便于解题时迅速、准确的查找。

二.平时阅读理解讲解中可以做的工作如下:

1、弄清文章结构 关注反映文章中信息之间的关系,揭示文章结构的那些词或短语。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每一段中的语篇标记词来分析,使学生有条理地、连贯地理解文本信息,并且分析出作者是如何组织文本信息的,然后让学生逐段阅读,完成关键信息的检测,这样学生无疑能较好地理解相关的信息以及信息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培养与提高语篇能力。

2、抓小标题 有些文章信息组织的方式不是靠一些语篇标记词来揭示,而是凭借小标题来实施。在教学中只要引导学生找到小标题就能把握文章的结构。

3、重视语篇教学的有效开展 语篇分析: 通过文体和语域分析,让学生掌握相对稳定的,可以借鉴和依赖的语篇模式,从而增强对语篇理解的信心。

(1)  摹仿分析: 让学生运用语篇分析方法解析同一体裁的不同语篇,通过分析和评述,掌握语篇的结构和依据,提高语篇的感悟能力和解析能力。

(2)  深入分析: 分析特定语篇的结构特征和语言风格,引导学生掌握语篇整篇布局的文体性,并就特定语篇所选择语言成分的得体性进行分析,达到对语篇进行鉴赏的目的。

(3)  语篇重建训练: 训练学生对语篇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激发其创造性。可将语篇顺序打乱,让学生拼接复原,或采取完型填空的形式,训练学生语篇感悟和重建能力。

5 泛读训练: 阅读既要有又要有”, 学生才能丰富语言,增长知识,扩大视野,阅读能力才能在此基础上得以提高。教师在泛读训练中, 应对短语及问题进行精心设计, 既要有表层理解,又要有深层理解。通过泛读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其解题效率,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以加强。

Teaching Plan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专题指导二 说明文体

Teaching Aims

1. To help students learn structure of an exposition.

2. To make students familiar with how to get the points in expositions

3. To give advice on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ctivitie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One  Lead-inwhat different genres have you met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s?

Step Two  Term: What is an exposition

Step Three  Structure analysis

1. What

2. How             Exposition: to inform/introduce

3. Ways

Step Four  Group discussion

How to get the author’s thinking map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of an exposition

Step Five  Task-based reading comprehension

1. Exposition to inform

2. Exposition on scientific researches

3. Exposition on things/matter

4. Exposition popular science

Step Six  Homework

1. Consolidate the strategies of doing RC expositons.

2. Finish two passages of expostion

(九)阅读新授课上法研讨报告

工作室成员 南菁高中 薛海燕

阅读课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采用阅读前作有效的导入,阅读中要善于提出明确的目标,阅读后加强训练以巩固,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亦为英语学习输入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社会的出现,教育既要传播信息,又要培养学生摄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在于培养交际性阅读能力,有效地获取书面信息,并对此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以实现交际的目的。因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至关重要。以下几种方法,是作者在实际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1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不同年级应有不同阅读达标要求,课堂上各阶段的阅读理解训练也应随之有所侧重。例如,高一年级的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阅读英语文章的兴趣上,选材以趣味性、故事性的文章为主。同时,还要逐渐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高二年级的重点,则是培养学生具备基础的阅读思维能力,阅读范围可侧重于地理、生物、天文等科普性文章。同时,教师还应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在继续培养学生猜词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学生面对生词的心态;高三年级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上,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等。在注意广泛选材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解题方法的训练,继续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和迎考的良好心态。

2注重词汇和语法知识,为提高阅读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阅读理解不是一项独立的英语技能,它与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知识等密切相关。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单词、语法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为阅读理解打好坚实的基础。

(1)打好词汇基础。每一篇文章都是由词汇组成的,词汇的记忆和应用是阅读理解的第一步。不具备一定的词汇量,阅读理解根本无从谈起。词汇量不足,是影响阅读速度的大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踏踏实实地多背多用词汇,扩大词汇量。虽然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推测词义可以解决一些词汇问题,但那是远远不够的。推测词义是建立在对上下文有清晰理解的基础上的,倘若上下文中也有生词,你凭什么推测呢?因此,平时要重视加强学生的词汇积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为提高阅读质量打好坚实的词汇基础。

(2)打好语法基础。语法一直是中国英语教学中的重点,是中国英语教学的一个优点,是符合英语的本质和学习规律的。英语是一种逻辑性很强的表音语言,其结构比较规范,有很多规律性的内容体现在具体的行文里,而且存在大量的固定句型,惯用说法等等。这些固定句型,惯用说法等相当于数学里的公式,可以把类似的词语往里套,构成不同的句子。掌握了足够多的英语常用语法,便对句子结构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能够较快地捕捉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样必然会提高阅读的效率。

3掌握文化背景知识,消除学生阅读时的心理障碍

在新教材中,有许多文章的内容涉及到了文化背景知识,学生们由于知识面较窄、见识少,对不熟悉的材料就会发怵,产生读不懂的心理恐惧。对此,有必要在阅读文章前给学生介绍一些与本文有关的文化背景及相关知识。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重要理念,这也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所注重的一个方面,所以,通过介绍文化背景,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为学生输入了一颗颗克服文化障碍的“定心丸”。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为学生多准备一些与材料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消除他们阅读陌生文化背景文章的恐惧心理。

4 给学生提供有益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长期以来,学生们都习惯以一种逐词逐句阅读的方法来处理文章,这种方法不仅限制了速度,更影响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对此,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按以下方法阅读文章。

(1)粗读。粗读只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粗略地阅读全篇。设计的阅读任务可以是找出文章中心或是每一段的段落大意,也可以是找出全文可分几大部分或者针对课文设计的几个与文章内容有关的“Yes or No”问题。这是为掌握文章梗概或检查是否需要进一步阅读所用的方法。

(2)寻读。这种阅读方式适合于寻找某些特定的细节,而不涉及到文章的整体。

(3)细读。细读是指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仔细阅读文章中的细节,但此处的细读不包括知识点的掌握。细读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提前设计一些诸如填写表格(即把文章中的一些细节通过表格的形式罗列出来,一目了然,利于学生掌握)和“Fill in the blanks of the shortpassage according to the text”,然后可以利用这些表格或小短文让学生来复述课文。

由于阅读文章是一个由面到点、由表层深入到内里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分层次阅读。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阅读试题来看,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1)在粗读过程中掌握文章的题材,了解其主旨大意。

(2)在寻读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及教师提前准备一些细节考查题,让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前提下,发现一些特定的信息。

(3)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细读文章,不仅要理解具体的事实以及某句、某段的含义,而且也要理解深层的含义及作者的写作态度和意图。

新教材中的文章具有一些新的特点,我们应该打破旧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把阅读当成一种美的享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学、善学、爱学!

总之,阅读教学是完成从“知识向能力过度”进行转化的实战,它不仅是常规教学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高考的重头戏,所以要狠抓长抓,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Is college education worth it?

Reading ( period one)

Teaching Aims

4. To help students learn the basic reading strategy of a speech

5. To make students familiar with the contents of this speech.

6. To help students hold an appropriate attitude towards and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college education and success .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One  Lead-in

Predict the future of Yale graduates.

Step Two  Fast reading

What is the genre?

Who is the speaker and who are the audience?

Introduce the speaker--- Lawrence Ellison.

Step Three  Detailed reading

Prologue

Main body

What is the idea the speaker wants to convey?

Who are mentioned as examples?

Group discussion: the real reasons for their success (get clues from Dell’s success story and then discuss the reasons)

What have they established?

What future will they have?

Brainstorming: Steve Ballmer

Futher thinking: how to evaluate a person’s success correctly?

Conclusion

Why does the speker think so?

Deep meaning of “built-in”

Step Four  Consolidation (to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speech)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college education?

Why does he think so?

Step Five   Group discussion

Is getting a diploma enough to achieve success?

What are the other qualities needed to be a success and winner?

When will college education really be worth it?

Step Six  Appreciate a poem

Appreciate a poem to understand what true success is.

Step Seven  Homework

Recite the speech.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language in a speech.

写作要求]

1.作文中可以使用亲身经历或虚构的故事,也可以参照阅读材料的内容,但不得直接引用原文中的句子。

2.作文中不能出现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