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5:置身事外,遇见别样的精彩
置身事外,遇见别样的精彩
江阴市璜土实验小学 韩凤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敬爱的江校、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我欣赏仲广群校长的助学课堂,老师退居一旁,学生在小组里演算推导;我欣赏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课堂,除却教材,学生更有大量自由阅读的时间,完全可以在课上走下座位挑选读物;我更欣赏魏书生魏老师的自主管理,即使他几天不在校,他的班里依旧可以井然有序,靠的是学生自治。
陶行知先生指出“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从学校这方面说,就是‘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小孩的本领无可怀疑。”“有时候,我们为学生做的事情越多,越是害学生”,所以,聪明的班主任要学会在恰当的时候“置身事外”,给足学生信心和机会,让他们去锻炼、去实践。然后,在他们实践的过程中又以“旁观者”的身份给予及时点拨与指导,强化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去年我们学校申报并通过了省级课题——《本真教育理念下的班级自主管理研究》,要求我们所有班主任都致力于学生自主管理的研究。对于学生自治的研究,我一直都很有兴趣,也陆续进行了一些实践。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我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也希望大家帮我一起诊断一下,先道一声谢谢了。
一、丰盈岗位,搭建平台,规划自治内容
“学生自治的最根本特点是大家‘共同自治’。”实现这一点,我们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自治”的队伍中来,这就要求我们大大拓宽班级岗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治的立足点。在我们学校,开学之初每个班都要填写一张《班级岗位分工表》(PPT),这张表中,除常规班干部外,我们还可以设置餐车管理员、语数组长、背书组长、卫生监督员、红领巾监督员、图书管理员、节水员、节电员、开窗大使等诸多小干部。我们班呢,有个性的学生很多,所以呢,在这张表格之外,我又设计了一张新的表格,积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特长,大胆申报岗位责任人,岗位设置自定,岗位名称自定,岗位功能不限制。例如,有的学生上操踏步动作规范,他可以申报踏步行走指导员;有的学生总会善意提醒同学值日,他可以申报值日提醒员等。立足自身实际,针对各自兴趣或强项申报岗位,在丰盈岗位的同时,也将自治的内容作了细致规划。来看看我们班部分同学申报的岗位(PPT):
每一项岗位均由学生自主申报,组织委员负责登记。如果一时想不到,也没关系,空缺随时可以补上。这一小举措,实则告知每一位学生,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教师将直接任免改为民主选举,其实,就是退居幕后,让出场地引导学生自治的举措之一。
每一位学生都有了适合自己的岗位,不再是一味地“被治”,在共同治理的过程中,学生自治的意识也将明晰,学生自治的氛围也将初步呈现。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自己小小的分内事,感受到了自我价值,增加了自信,更生出了一份责任感。在这里举几个班里的小例子:
每天早晨,默写组长会组织大家默写他隔夜精心准备的词语,默写的内容不仅有书上的,还有平时练习中的,复习的面可广了,极大地锻炼了学生自我搜集、梳理知识的能力。默写组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连续默写三次正确,他就可以向班主任申请做默写组长,平等的机会下,学生的积极性颇高!课间是学生自主借书的时间,每节课下课,借书组织员会有序组织同学在班级图书角排队借阅图书,图书管理员及时登记借阅情况,检查、整理图书。每天放学前10分钟,图书管理员负责收回图书,及时清点。如若有新书进来,他还要及时编码入库,当然,学生的编码只是一个简单的登记、编序的过程。每天中午,餐车管理员会按时把餐车推进教室,由分餐小助手将餐盘取出,有序放好。负责分餐的同学则及时带好一次性分餐帽、手套准备分餐,其他同学则按小组依次取餐,自动间隔1米。同学用餐完毕,餐车管理员会有序整理好餐具,将擦车推离教室。(小视频PPT)这时,值日组长会提醒大家按值日表各自开始打扫卫生。在我们班,每个学生都有固定的卫生责任区(PPT),大家分工明确,劳动起来也就大大提高了效率。打扫完毕,劳动委员会负责检查。一切完毕再开始教室的消杀……
在这里,我还想提一提我们班的晨会课,除周四的安全晨会雷打不动外,其他几天我都留出了空间让学生展示。“小老师上晨会”是我们班的特色。所有想上晨会课的同学会到学习委员处领取申请表,填写好晨会大纲后提交班主任审核,审核通过即可开讲啦。从一开始的不敢到积极报名申请,从一开始的形式单一到多样呈现,小讲台真的成了学生的练兵场。他们自主设计,自信表达。有的自制讲稿,一边讲一边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有的制作PPT,图文并茂,吸睛十足;有的大胆发问,在互动中讲述……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忘却了成绩,忘却了功课,更多的是自我展示的渴望与自信。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的“点赞卡”活动,每一个踊跃上讲台的同学我都为他们大方点赞,于是,上讲台的同学由一开始的班干部为主逐渐扩充为更多的同学。这时的小讲台就是学生自信绽放的通道!学生不仅展示了自我,更是借助讲台相互教育、相互影响,这不也是自治效果的呈现吗?(PPT)
二、群策群力,共定班规,明晰自治准则
“学生自治不是学生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不是‘争权的工具’,不是‘治人’,而是全体学生共同治理,是大家立法守法,自己制定规章制度,并用这些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的和练习‘共同自治’。”所以,我们需要制定一些班级规则作为自治准则。
制定班规主要是在班会课上,针对班里呈现的问题展开。例如,针对课间总有学生交头接耳,我们讨论并制定了班规:课间不聚集、不肢体接触,如厕、取水走班级规定路线,前后间隔一米。定好了规则接下来就是执行时的奖惩措施了。“奖”我们只要是和我校的“同学,我为你点赞”活动相结合,“罚”呢?这就是一个敏感的词了,稍有不慎就会被冠上“变相体罚”的帽子,结合学生的建议,思前想后,我们就定位“诵该条班规10分钟”。我作为班主任态度的不坚定,是导致我们班班规执行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点我需要反思,更需要学习。
除了班会集体讨论班规外,我还会给各岗位的负责人申请添加班规的权利。通常,由各个岗位的负责人依据实施情况制定规则,再提交班内统一商定。例如,借书组织员发现总有同学排队时吵吵闹闹,那他可以提交建议:对于那些不守纪律的同学取消其借阅资格。当这条建议提交以后,经过班内同学的讨论,决定调整为:“对于那些不守纪律、劝听仍不知改正的同学,借书组织员、图书管理员有权取消该同学一周的借阅资格,以示惩戒。情节严重的,需额外补充一本课外读物进班级图书角供同学阅读以示歉意。”这便是一条关于班级图书借阅的班规。
班规的制定不急在一时,依据班级实际,随时提出问题、讨论商定。在肯定与否定、更改与保留之间,一条条切合这个班的班规也就慢慢生成了。它们就像一条条法令,在班级这个小小的阵地,实施着效力,给人以鼓励,也同时给人以警示和约束,成为自治的准则。
三、坚定信心,绘制表格,优化自治形式
规划了自治内容,制定了自治准则,还需要一些辅助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共同管理之事宜。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㈠ 结合学校活动,发挥榜样效益,坚定自治信心。
“同学,我为你点赞”活动我校已实施了一年多了,我们会依据学生的各项表现以颁发“点赞卡”的方式为学生点赞,每学期末各班统计班里学生获得点赞可的情况,学校依据各班统计情况划定区间,颁发金、银、铜牌,以示鼓励。可以说,点赞卡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班会依据班级情况每月设计若干主题,同学之间相互点赞,在赞扬中坚定自治信心。每月四周,每周侧重点各有不同,例如:第一周以自觉打扫卫生为主题,第二周以上操认真为主题,第三周以自觉戴红领巾为主题,第四周以文明用餐为主题。每周一主题,以点赞的方式树立典型,充分发挥榜样效益,充分满足学生被认可的心理需要。
㈡ 结合岗位需要,自主设计表格,规范自治形式。
为了便于学生自治,我会指导学生设计各项表格,例如,课间监管员可以设计《XX班 月课间活动情况记录单》,主要记录课间文明和不文明的同学名单;学科课代表可以借《作业正确率情况记录单》统计同学的作业质量,这些表格最终汇总为班级日志。
每表扬一次,学生可获得一颗“☆”,根据每日记载,一月一汇总.学生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记录,将问题及时反馈呈现,全班经过商讨再作出调整,“一边实践、一边改进”,从而不断优化形式。
“置身事外”,把学生推到第一线,让我遇见了一群更自信、更主动的孩子,这是一种别样的精彩。当然,在实践中,我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我继续思考、学习。感谢各位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