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在研项目

班级文化建设6:运用激励机制 有效管理班级

发布日期:2020-10-28 12:22:08     来源:jiangle

运用激励机制 有效管理班级

江阴市祝塘中心小学 龚莲花

有人把班集体誉为把学生载向知识海洋的船,让学生个性心理走向成熟的桥,是学生成为“社会化人”的营养驿站。可见,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性非同小可。班集体建设的过程实质上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而引导人的行为活动的过程在人的行为活动过程中是否给予激励其行为活动的表现以及效果大为不同而,现代班级管理需要构建一套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使之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进而产生积极的行为活动

运用激励机制进行班级管理,就是要求班主任针对学生实际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或措施,抓住良好的契机来调动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合理地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能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增强他们成功的信心,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让目标成为学生发展的不竭动力

期望理论认为,人只有在预期自己的行动有助于达到某一目标的情况下,他的行为才会得到充分的激励,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激发力量=目标价值×期望概率”。这一公式表明:一个人把目标价值看得越重,估计实现的概率越高,被激励的程度就越强,这为班集体管理中目标激励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1.别忘“我是谁”

目标的制定,必须建筑在认真地自我解剖,清醒地了解自己的基础之上。开学一周后,我们可以在班中开展“我是谁”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眼中的我及他人眼中的我,增进学生彼此熟悉的程度,增强班级凝聚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进入新班级、适应新环境初就能增强自信,明确目标。具体过程为:

第一步:将学生两两分组,互相介绍自己。要求介绍自己的优点以及缺点,个数不论,越多越好。另一位同学则将对方所说在A4纸上作下记载。互相介绍各不少于5分钟。然后教师请学生取回对方记录的纸张,在背面的右上角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彼此分享做此活动的心得或感受,并讨论:介绍自己的优点和介绍自己的缺点,哪种情况会让你觉得困难?为什么?

第二步:将原来的4小组并为一大组,每大组有8人,围成一圈。教师请每位同学将其签名A4纸空白面朝上,传给右手边的同学。而拿到签名纸张的同学,则根据对此位同学的观察与了解,在纸上写下:“我欣赏你……,因为……”。完成后则依次向右转,直到签名纸张传回到本人手上为止。

第三步:各自写下看到别人回馈后的感想与收获。并按照要求作出如下想象:

年以后,我将……

10年以后,我将……

20年以后,我将……

活动结束,让学生将写满自我特质、同学欣赏、未来设计的纸张小心装入精美信封或者塑封,妥善保管。并要求学生时常对照检讨,时常想象成功时的情景。

此项活动,能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人生目标,形成健康向上的动机。在以后的阶段,班主任时常提醒他们:“你还记得你是谁吗?”以此不断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目标意识,引领学生的奋斗航向。

2.“人人都有一个竞争对手”

心理学上有一种鲶鱼效应,源于这样一个故事:挪威人爱吃沙丁鱼,渔民把沙丁鱼从海里捕捞上来放在塑料桶里,准备运回岸上,可是不爱运动的沙丁鱼在中途就死了。后来,一位渔民想起了一条妙计,在装有沙丁鱼的塑料桶里,放几条爱吃沙丁鱼的鲶鱼。结果,沙丁鱼为了生存,在水里不停运动,运到岸上仍然活蹦乱跳。

鲶鱼效应启示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引进竞争机制。班主任要想方设法有意识地制造竞争氛围,让学生清楚明确自己每阶段的近景目标,时时感觉有压力有动力。其如此,才可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科学发展绵绵不断的源泉。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自己在班内寻找一名水平相当或稍高于自己的同学,作为赶超对象或竞争对手。在此基础上,班主任依据学生的目标作出调整。一旦赶超对象确立,便让学生以“座右铭”的方式,写上励志名言或者自创名言,认真签署姓名,张贴在书本上。同时常常督促学生,经常对照,不断反思:“今天我做到了吗?”我懈怠时,我的赶超对象在干什么?”可以和竞争对手比学习,比思想,比行规比体育,比文艺等等,以此时时激励双方。每过一个阶段,适时小结,适时调整目标。通过竞争,班级中形成了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促进了学生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

班主任如果善于运用目标激励,让学生之间互相确立竞争对手,开展正当竞争,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勇于拼搏、力争上游、不甘落后的精神能推动学生个人和班级的全体进步。

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著力营建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

有一则寓言,讲北风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使劲地刮,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地吹,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实施“情感激励”,用真诚和热情去填补学生情感的空白,用温暖和爱心去修补学生心灵的困惑,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加强沟通与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功能

1.有效的沟通始于倾听。

“有效的沟通是师生和谐的润滑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2.有效的沟通成于对话。

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班主任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善于营造一种互动的空间,让学生和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作为班主任,要坚持“一天一谈”,每天花十分钟时间倾听学生的思想,交流各自的观点。在交流、碰撞中,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找到彼此间最默契的教育节奏。这种谈话是平等的交流,班主任以朋友师长的身份,以帮助学生困难的角度来谈话。例如考前找那些学习成绩起伏较大的学生谈,提醒他们早做准备,精心备考,增强自信。考后找有进步的学生谈,及时肯定他们,使之一鼓作气。更要找退步的学生谈,及时分析失误,亡羊补牢,防止气馁。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现在教师面前。

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地点的选择也很重要。从客观环境影响心境的角度而言,应当选择令人舒畅的环境作为沟通的地点,这样可以使双方的心情轻松愉快。比如,散步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操场的草坪上,会感到气氛平和自然,话题也多了。可从观赏景物开始,也可谈古今中外名人逸事,或者谈论个人家庭琐事,还可以虚构一个相似的情境,让学生换位思考等等。采取“迂回绕取”的方法,使要进行的思想工作在无感之中而潜移默化。

三、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让规范内化为学生的文明素养

每个群体都有群体规范在共同的活动中,人们都是自觉不自觉接受自己所处群体的成文的或不成文的群体规范久而久之,成员的个性心理也会在其行为的影响下,在某种程度上共同表现出一种规范性趋势。规范激励是群体成员在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通过模仿暗示服从信任等等因素逐渐形成的。

为有效开展学生行规教育,激发学生自我效能感,让学生从被动地、无条件地、无奈接受教育到主动地、有选择地、自发自我教育,让学生从以往淡而无味的行规教育中解脱出来,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尝试:

1. 和全班同学一起制定班规

班主任和全班同学一起制定班规,明确要求,立下奖惩制度,按规定执行比如升旗时我们都要求学生们队要快、静、齐,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再具体点说,要求学生每次都要争取以最快的速度站好队,动作整齐标准怎么站人要站得挺直,要有饱满的热情和向上的精神学习习惯上要求学生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其中认真又包括读写姿势正确不交头接耳,要专心致志做完仔细检查早读课在老师来之前要求学生能自觉,主动看书练字背诵午休时要求学生自觉主动看课外书,认真复习功课下课了不奔跑,不大声喧哗,做文明的游戏等等。在有同学做得不够好的时候,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善于用集体舆论的力量进行教育纠正

2. 每周制定行为习惯重点专项训练

我们可以和学生设定根据班级实际有针对性开展活动,养成良好习惯抽屉清理排队整齐”、“提高效率周”、“增强注意力周”、“助人为乐周等这方面的行为基本形成习惯后更换一个主题在这些周的确定中,还可以确定几周为治病周。主要是以自己给自己治病为主,先让每位同学找出自己学习上行为上上的问题,在日记本上写出这种毛病所表现的症状,即平时表现及危害,然后在自己的意识中牢牢树立改正这一毛病的意识,每天都自觉总结自己在这一天中改正毛病的情况通过一天天的比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渐改正毛病,养成好习惯这样全班同学在自主管理的基础上在全班同学积极培养良好习惯的氛围中,就能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 全面实施个人考评星级制

个人考评星级制的原则是有成绩的就有奖励,不求全责备,就是为学生提供发展自我之长,克服自我之短的成长机会。评比时间为一月评比一次评比的依据是行为规范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只要有所进步,多少都行)文明礼貌劳动表现同学相处等。奖励评证为星级卡。开学第一月评一星级。第二个月再评上就上升为二星级。连续四次评上,期末才能评五星级,也就是学期评上一次为一星级,评上两次为二星级,最高级为五星级。奖励仪式设在月末班会课上,班长主持,班主任颁发星级奖励卡。同时在教室的墙上还有一个评比栏,上面贴上每个同学的名字,评上一次星级就给贴上一个五角星,让同学们彼此了解各自的成长进步。到期末的时候学生根据所获的星级卡,可以到老师那儿兑换相应的奖品。

在具体的考评操作中,我们会发现,某种考评机制,实施到半个学期,学生就会失去原有的新鲜感,效果慢慢打折扣。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考评的形式,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例如:把五角星标志换成军帽标志,把争星之路设置成走“行规长征路”。根据每周的行规训练要求,达成目标的同学,把自己的“军帽”移到相应的位置,并获得相应的称号,从低到高分别是: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少将、中将、上将。学期结束,授予称号,颁发奖状奖品。

其实,我们使用任何一种形式的考评制都是可以的。这种管理机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教师在管理中的作用是参谋,作用是给他们提供自我成长的机会,放手让他们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约,最终达到了自我完善的境地,让班级充满生机。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班级管理的效能体现为人的发展。我们要充分发挥班级管理激励教育的效能,才能切实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