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燕芳的《积最大的奥秘》听课评析
这节数学游戏课起源于练习中的一道思考题:用1、2、3、4四个数组成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怎样写这个算式的积最大?本节课最大的特色是钱老师能结合孩子们好玩、好胜、好奇的心理特点,将这个内容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进行。
一.好玩——提升学生参与热情。
游戏规则的制定符合学生的好玩心理,课堂的参与热情高涨,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1. 游戏的操作性,使人人都参与。
这个游戏需要两人合作,全员参与,每人都必须动手、动脑,因此整个课堂没有
一个游离在外的学生,这是保证参与度的前提。
2. 游戏的对抗性,使人人都投入。
这是一个对抗性游戏,游戏的结果不是赢就是输,这就让孩子们更加投入,生怕
自己一不小心开小差就输给了对方,游戏的对抗性使参与的兴趣浓厚。
3.游戏的随机性,使人人都期待。
组成算式的四个数是随机抽取的,因此每一次出现的四个数几乎都不一样,这样
的随机性就让孩子们玩完这一次就期待下一次,参与的热情不会随着次数增多而消失,随机性带来的挑战性,使参与的兴趣更持久。
二、 好胜——促使学生思考策略。
争强好胜,不服输,是孩子们的心理特点。《积最大的奥秘》利用这个特点,设
计了贯穿始终的对抗性游戏,让孩子们为了赢而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直至得出获胜秘诀。
整节课玩了三轮游戏,各有用意,层层深入:
1.初玩游戏,思考怎么会输。
2.再玩游戏,思考怎么能赢。
3.三玩游戏,思考必胜秘诀。
三轮游戏,有层次、有梯度,在好胜心理的驱动下,孩子们逐渐从盲目到用心,从模糊到清晰,在大量活动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感悟获胜策略。
三、 好奇——推动学生探寻原因。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总是想知道这是什么,那又是为什么。结合孩子的这一
心理特点,老师在课堂上适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可以推动学生探寻原因。
1.“怎么写?”——找到获胜秘诀
“怎么写”这个问题让学生从十位到个位的思考向每个乘数十位和个位
如何搭配转化。“数缺形时少直观,数缺形时难入微”, 利用直条,学生直观感知:老大配老四,老二配老三积最大!
2.“为什么?”——拓展思维深度。
“为什么这样搭配乘积最大”这个问题的提出,使思维更加深入,其中隐藏的“积一定,差小积大”的规律,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顾长正方形面积问题中的“周长一定,长、宽越接近的长方形面积越大”这一内容开始,从熟悉直观的图形入手,发现规律,再利用黑板上游戏时留下的“双胞胎”算式一一验证规律,从而获得了答案,解开了心中的疑惑。
3.“还想研究谁的奥秘?”——拓展思维宽度。
这是课结束时老师留下的问题,这个问题必将在好奇心强的孩子心里荡起圈圈涟漪,有没有积最小的奥秘?有没有商最大的奥秘?有没有和最大的奥秘?……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解决问题重要,提出问题更重要!这个问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从积走向和、差、商,从最大走向最小,从课堂走向课外……
综上所述,数学的内容与游戏的形式相融合,基于学生的“三好”心理,使课堂
更生动,学习更主动,理解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