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上第一单元 2024-09-11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语文 资源类别:教案 资源年级:高一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青春

青春之歌

——《沁园春》、《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诗篇的学习,积累关于诗歌作者、词、意象、意境、抒情方式等方面的知识。

2.通过本单元诗歌的诵读、理解、赏析与写作实践,引发学生对自身青春年华的关注,加深对青春生命的认识,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对青春理想的追求。

3.借助具体诗篇的学习,完成诗歌语言赏析的口头表达与交流和书面清晰表达的呈现。

4.借助课本提供的五首诗歌的学习,每位学生按要求学写一首诗,全班学生完成《致青春》组诗的编辑与刊印工作。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沁园春·长沙》2课时

《诗歌四首》2课时

新诗写作并交流1课时


单元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致青春》组诗完成、修改、编写、刊印


第一课时   《沁园春·长沙》

一、学习目标:

1.  通过课前预习,能准确默写出“词”的相关内容。

2.  通过给词做朗读脚本,能节奏准确、情感充沛地朗诵诗歌。

3.  通过圈画意象、分析意象特点,能准确概括出意象、意境特点。

4.  通过概括人物形象,了解背景、典故,能准确用词语准确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二、预习任务

1.:生于唐,盛于宋。又称长短句、曲词、曲子词、诗余。

2.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取决于词牌;词牌,是音乐韵律的形式,词题反映作品内容。

3.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及以上)。

4.流派:豪放派、婉约派。


三、教学过程

(一)任务明确

1.学生个体完成20~30行(5~7节)的一首新诗写作;班级作品修改后,结集,刊印。

【个人作品的题目、署名,结集的命名、封面设计、目录、序与跋】

2.疑难点梳理

①  主题:关于青春价值的讴歌、思考。(你想致青春的什么?)

②  写什么,如何写?(关注点、形象、情感、表达、韵律、章节)


(二)《沁园春·长沙》

1.任务一:诵读诗歌,体悟情感

请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并说出

(1)   致谁的青春?(用词语准确概括)

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王一知、何叔衡……

风华正茂、豪情壮志、热情奔放、以天下为己任、蔑视权贵的革命青年。

(补充诗歌创作的背景:19184月,毛泽东与萧子升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学友,在长沙市荣湾镇刘家台子蔡和森家成立新民学会,萧子升被选为总干事,毛泽东和陈书农被选为干事。1918年,毛泽东从一师毕业,先后在长沙修业小学、一师附属小学任教。“五四”运动时期,他组织领导了湖南的学生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接着,他领导了“驱张运动”。19209月,毛泽东与何叔衡在长沙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次年7月,他和何叔衡作为湖南代表出席中共一大,1010日,他们在长沙建立中共湖南支部,毛泽东为书记。不久,又组建中共湘区委员会,也任书记。19234月,他离开长沙,到上海、广州等地参加中共中央和国民党中央的领导工作。)

(2)   他们的青春价值是什么?

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


2.任务二:理解意象,感受意境

思考: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青春的价值的?

除了人物形象,还有什么?(景物)

下阕的核心意象:同学少年

象,就是景物的意思;意,表示情感或情绪。被主观情感浇筑的景物,我们叫它意象。

山——红遍的万山

林——尽染的层林

……

为何这些可以称为意象?这些意象是如何体现作者的主观情感的?

学生圈画出意象,并自由分析(炼字)

其实这就是炼字的过程。

炼字:分析诗歌中最具有表现力的字。

这个字的本义……,在这里指……,用了……手法,写出了……表达了……


这些意象不是作者随意组合的,你认为这些意象的组合有什么特殊之处?

由远及近、有上到下、动静结合、点面结合。

作者选取了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意境:作者通过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构成的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生机有力、色彩绚丽、自由奔放、壮观开阔的(一般用2-3个四字短句概括)


作者面对这样景象,为何会“怅寥廓”?

1925年。,当时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反帝反封建斗争如火如荼,这时候,一方面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一方面,忧国忧民“谁主沉浮”,上阕结尾是一个问句,这个问句作者有没有回答?作者回顾了那一段“峥嵘岁月”,用这样一群同学少年,告诉全中国人——“我主沉浮”!


小结:通过这首诗歌的理解,你学到了哪些表达“青春价值”的形式?

选取合适的意象(景物、人物)

意象之间有机组合

修炼词句

上下阕的巧妙勾连


3.任务三:制作脚本,强化理解

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制作诗歌朗诵脚本。

停顿“/  重读“.   高昂的“向上的箭头”    低沉“向下的箭头”       延长“波浪线”

学生自主朗读,两生交流,全班齐读。


总结:毛泽东有一句话“雄鸡一唱天下白,万方奏乐有于阗”,引用了李贺的“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意思为我有迷失的魂魄,无法找回,但我深信,雄鸡一叫,天下必将大亮,年轻人胸中应有凌云壮志,谁会怜惜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

希望同学们都能有拏云之志,编织人生梦想,实现青春价值,实现精神的成长和人格的丰盈。




第二课时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

学习目标:

1.  通过品味意象,说出诗歌中典型意象的含义,和意象所营造的特定氛围。

2.  通过品味诗歌,能说出诗人在诗中表现出的浪漫的想象之美和绚丽的语言之美。

3.  通过制作朗读脚本,领略诗人强烈的情感。


课前补充:

1.五四新诗

胡适提倡的新诗运动

“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胡适《谈新诗》)

提倡“作诗如作文” 包含两层含义

(1)打破诗的格律(散文化),换以“自然的音节”

(2)以白话写诗(平民化),包括白话的词语和白话的语法结构。


2. 在新诗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主要诗集《女神》《星空》《瓶》等。代表诗作《凤凰涅槃》《天狗》《瓶》《天上的街市》等。

五四时代精神的体现:个性解放,破坏和创造的精神。

想象奇特,雄奇的风格。

形式自由,追求与内在情绪相一致的节奏。


3.诗歌的“三美”(闻一多)

音乐美是指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这一点不包括为特殊效果而运用声音。

绘画美是指诗歌的词汇应该尽力去表现颜色,表现一幅幅色彩浓郁的画面。

建筑美是指针对自由体提出来的,指诗歌每节之间应该匀称,各行诗句应该一样长——这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数应一样多,这样格律诗就有一种外形的匀称均齐。


4.王昌耀(19362000)笔名昌耀。湖南桃园人。当代诗人。1950年参加中华人民解放军并考入部队文工团,同年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在朝鲜战争中负伤转至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在《河北文艺》发布处女作。1956年报名到大西北拓荒。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并关入荣湟源看守所。后来被当做“有文化的犯人”选拔出来,在一家监狱工厂学炼钢。颠沛于青海垦区二十余年。“文革”后平反,仍坚持留在青海,在青海省作协从事专业创作。出版诗集有《昌耀抒情诗集》。1994年出版《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作精品》等。



一、活动一:畅读诗歌

    带着自己对诗歌的初步理解,选择喜欢的段落或全诗,自由的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二、活动二:再品意象,比较不同

品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和《致云雀》这几首诗,思考:

(1)   这几首诗歌的意象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特点?

(2)   作者用这几首诗歌表达什么青春的价值?

篇目

意象

意象的特点

红烛

 红烛

 燃烧奉献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

 汹涌磅礴,巨大的力量、雄奇、壮阔、瑰丽

峨日朵雪峰之侧

 雪峰、太阳、石砾、蜘蛛

 凝重、辉煌、壮观,谦卑而坚毅

致云雀

 云雀

 欢乐、自由、光明、爱


《立》:

1.为什么作者要描绘这样的一幅自然景象?

这是五四的时代力量,摧毁旧的事物,创造新的事物。五四时期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民主与科学的时代力量……

2. “我”是谁?

“人”的觉醒,“我”有着强大的主观世界——青春的生命力。

有勇气、有力量、有胸怀、有梦想的人

3.“放号”两字应该如何读?

学生讨论

4.  你从这首诗歌中学会了什么诗歌写作技巧?

直抒胸臆、铺排


《红烛》

1.  你从这首诗歌中学会了什么诗歌写作技巧?

(1)核心意象——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

(2)意象解构:烛色、烛身、烛火、蜡油


(3)   诗歌结构

音乐美:每段开头的“红烛啊”,有一种循环往复之感,有节奏感。

情感的变化(建筑美的内在体现)


《峨日朵雪峰之侧》

1.  青春的价值是什么?

努力与谦卑、征服和敬畏

2.  关键意象:蜘蛛

锈蚀的岩壁上的一直小得可怜的蜘蛛。

思考:为什么“我”最终接纳了它并与它一同默享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呢?

①  从小蜘蛛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②  小蜘蛛是另一个攀登者,它虽小,但它也攀登到了这个高度,这让“我”改变了看法。


3. 你从这首诗歌中学会了什么诗歌写作技巧?

①  对比   阔大与渺小

②诗歌的韵律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诗是一种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只有纯形式的节奏,没有语言的节奏,诗则兼而有之。”

——朱光潜《论诗》

“灵魂中没有乐感的人永远不能成为一个天才的诗人。”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




  


  •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