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2017年7月27日,最高气温39摄氏度,高温橙色警报。在连续多日的高温红色警报之后稍显一点凉意,冥冥之中似有一点预示,今日将会有一缕清风缓解酷暑,一汪清泉沁人心脾。
7月27日上午,我们一行30多人在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包静娟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参加无锡市第二届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启动仪式。首先由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李俐副院长介绍了此次培育站的基本情况。其次由无锡市新安中学校长金军华校长代表导师发言,他勉励我们要做一个像陶行知先生那样的乡村教师,做到有情怀,有智慧,有实践,共同打造无锡乡村教育的新篇章。接着由来自江阴市小学数学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王丽华老师代表学员发言,她在发言中提到:在江阴培育站培训活动上,包特谆谆告诫我们,培育站的研修之路是一条“仰望星空,接天连地”的求问之路,是一条“理论改装,科研下嫁”的探索之路,是一条“没有规矩,亦成方圆”的自为之路,是一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自度度人之路……这个也确实为我们学员的研修之路点名了方向。她还在发言中指出,每一位学员必须修炼“三气”:一,勤奋好学厚底气。二,实践研究练真气。三,理性思辨凝精气。这“三气”也为我们学员鼓足了前进的勇气。然后,由无锡市教育局许敏副局长作了重要指示,他指出,此次活动是推进无锡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开展教师培育的有益探索,是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平台。最后他还对此次活动提出了三点要求。最后,由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严华银老师作了一个专题讲座。
他的讲座标题为《互联网+:优秀教师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这个讲座令我们深思,有些观点比较新颖,有些观点让我醍醐灌顶。这个讲座就犹如炎炎夏日里的一汪清泉,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
他在讲座中谈到,人工智能越来越进步,教师应该用未来的眼光来进行教学,这个观点与邓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不谋而和。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我们的教育确实需要着眼未来,随着翻转课堂,微视频时代的到来,孩子们随时可以在互联网上查阅到很多信息,也可以完成许多知识的学习。如果我们教师不着眼与未来,不用未来的思维来开展教学,必将被未来所抛弃。
他还指出:现在的教师就是教学生应试的机器,未来的老师应该是孩子们的导师,他的这个观点不免片面,但也提醒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只教学生怎样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前行的明灯,道德楷模的示范者和知识范畴的指导者。这样才能成为未来的老师。
最后谈到教师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我们应该不断厚实“学科”的底子,“一专多能”成为高端教师发展的“新常态”。我们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在课余时间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涉猎多领域的知识,这样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活动虽然只有半天,但是给我们的启示是深远的。夏日的高温犹如我们学习的热情,讲座的观点犹如一汪清泉,在高涨的情绪之中保持一份清醒,犹如炎日当中一丝清风那样凉爽。
学习,我们永远在路上…… (长寿实验小学 查品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