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研讨
读书所得 2018-01-15
网站类目:在线研讨

读书所得

华士实验小学   王丽华

翻阅杂志,看到一个标题:“教育需要信仰”。我不禁自问:我有教育的信仰吗?沉思良久,我对自己的回答非常失望,其实,这种失望一直存在于心,只是今天敢于让自己直面自己的混沌与无知。教育是一种有方向有目标的活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一不是对自己教育目标非常坚定执着,乃至倾注毕生的激情与心血,这种坚定执着源自他们的教育信仰,有人说:人为信仰而活!平凡如我,确乎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但是,一个人应该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能混沌度日。

尽管如此,面对教育的现实,我仍常常迷茫:我们的教育目标倒底是什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倒底要教给孩子什么?……一步步追问,却常常越来越迷糊。

今天看到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的《漫谈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素养》一文,引起很多共鸣,心中很多的困惑似乎有了答案。

他说——

以人为本的教育关键有两条:一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素质教育;二是学会站在受教育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我以为第二条是我们特别要提醒自己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从自己的意愿出发思考问题,并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好的,其实孩子们并不喜欢。所以,常常会有这样的矛盾:我也是为孩子好,才这么辛苦,我这是为孩子负责,真是好心没好报。我们常常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很多时候我们与孩子是一种对立的矛盾,如何将我们与孩子的目标统一起来,真的要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多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尽力将两者的目标统一,那我们就能轻松高效地处事,这种境界很难达到,需要很高的修养和技巧,但应该是努力的方向。

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能跟老师一起思考,而思考的根本在于能集中精力。

这句话对我的启发很大,我们一直强调习惯的重要性,讲起来这习惯那习惯,头头是道,可是什么样的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对于数学学习而言,这句话是我最有认同感的。很多课堂包括我自己的课堂,为什么效率低?常常听到这样的话,我自己也常说:我都讲了10遍了,你怎么还不会做!是的,我是讲了10遍,但是,孩子听了几遍呢?他和我一起思考了几遍呢?我们的低效就在此,孩子的注意力根本就不在讲授的内容上,即使20遍又有何效?所以,我对自己说,一定要想尽办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当孩子将精力集中到你身上时,便成功了,孩子的好习惯也养成了。

有时候老师讲“拙”一点不要紧,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思考,而引发学生思考的最好办法是你跟学生一块儿思考。

这里的“拙”不是方法的拙劣,而是指我们在讲授数学知识的时候,不要将最优化的方法直接呈现给学生,可以回归到数学的起点,让学生通过一一列举自己“试一试”。想起刘德武老师讲“相遇问题”,别的老师都将精力用在得出公式上,不屑于把各人的速度一一相加的方法。而刘老师则非常重视这种方法,让学生的思维站在数学知识的原点,呈现思维的形成过程,这才是对学生最有利的。还想起曾经教过一班学生,暗自感叹是教过的最不聪明的学生,所以,在上课时,常常用这种“拙”办法,遇到难一点的题,我班学生的试卷上,总是写满了举例过程或画图分析过程或说明过程,以至同事开玩笑说:看哪些试卷上字最多的,就是你班的。我无奈而叹:笨人只能用笨办法!今天看到这一段,原来专家也是这么认同的,因与专家的“英雄所见略同”,不免有点沾沾自得了。

  • 阅读(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