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培训,有幸聆听了徐伯钧老师关于教育科研话题的讲座,改变了原来我对教育科研的一些看法,也带给我一些新的认识和想法。作为一线教师,我总以为努力上好课就行,教育科研不是我该考虑的。其实不然,教师的生命力就来自教育科研。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面临着信息化、世界化、市场化、教育现代化四大趋势的挑战,这就对教师的教育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教育的科学推动科学的教育,已是时代的呼唤。
一、增强科研意识,做研究型教师
教育科研简单来说,就是对教育生活的理性思考,科研的对象就是教育生活,我们要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待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曾听一位专家这样说,“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科研,一个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科研。没有哪一个名教师、名学校是脱离教科研而成名的。”通过研究,让教学富有品质,让教师得到发展、提升。试想,如果我们的教育生活仅仅是上课,不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不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不探索教育规律,那这样的生活对于教师和学生是多么枯燥乏味。
二、把科研的重点定位于解决教育教学的问题
说到科研,往往我们会找不到研究点,找不到切入点。作为一线教师,应该聚焦课堂教学,聚焦日常工作,把科研渗透到工作中,使之成为必要的一个环节。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研究:
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要教学什么——这是思考教材编写的意图,是与教材编写人员对话。从高处、宏观处着眼,为自我教学思考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学生学习的重难点、矛盾点在何处——这是对学生的思考。教师教学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的,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思维水平与能力、盲区是教师思考中的主体因素。
研究教学要达成什么目标——俗话说:“想到才能做到”,有效教学的最终点要落实到教学质量上,所以有目的的教学,才能实现有效,在“追求理解的教学射中”一书中也提到,对于教学我们首先要预设结果。
研究教学中的自己——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反思。我们应该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透过现象挖掘出其中的本质,形成自己的见解。对自己教育生活中的做法进行归纳和提炼,形成经验和规律,在反思中最能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科研来自教育实践,我们应该沉下心来,从小处、从细微处着眼,在日常的工作中多观察,多发现,多反思,随时随处记录来自教学一线的素材,做好积累;同时要多读书,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我相信,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
江阴市第三实验小学 陈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