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向课文学写作 ------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 2023-10-06
网站类目:专题讲座 活动级别:市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 所在单位:江阴市教育局 执教时间:2023-10-06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立足课堂,向课文学写作

------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发现学生存在写作素材积累量少、语言匮乏等问题。为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教师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立足课堂,读写结合,从积累语言、明确思路、构建文章轮廓、学用细节描写手法等方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课文   拟题   语言  写作技巧   点面结合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两大拦路虎,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在写作时则毫无头绪,无从下手,这些都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提升的重要因素。新课标在“写作的实施建议”中提到: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基于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就可以把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联系起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并将其转换成自己在写作时可以引用的写作技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师要及时更新语文教学理念,向课文学写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谈谈指导学生向课文学写作的做法。

一、研读文本,把握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段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根据课标要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共安排了毛泽东的《长征·七律》、沈重的《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和王愿坚的《灯光》、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从导语页能够看出,学习本单元四篇课文,要“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并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记一次活动”,这是本单元要落实的阅读、写作训练要素,也就是单元重点阅读学习目标。

落实“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一语文要素,要利用好《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三篇课文,尤其是《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

《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场面描写,主要有痛击来敌、顶峰歼敌和舍身跳崖三个。“痛击来敌”是一个典型的场面描写,先描写的是“面”,即五个战士共同痛击敌人的概况: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接着描写的是“点”,即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细节,对五个壮士逐个描写,生动地展现各自不同的特点。这样,有“点”也有“面”,点面有机结合,使得英雄的群像和个体的形象互相映衬、互为补充,让读者深切体会到战斗的激烈。“顶峰歼敌”这个场面中对点的描写则集中在马宝玉这个个体形象上,以一人之“壮”折射群体之“壮”。“舍身跳崖”还是侧重在马宝玉这个点,不过结构上呈现“面--点--面”。

《开国大典》中点面结合主要体现在“典礼”“阅兵”两个议程的叙写中。“典礼”这一场面描写实际上是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一连串场面,点面交替,有的重在“面”,有的落在“点”,“点”集中在毛泽东主席身上。“阅兵”这一场面写得相对集中,先是用一句话整体交代阅兵式的情况,继而抓住各个军种的特点特写各个行进的方针,从细节处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威武强大,再详细写阅兵过程中群众热烈的表现。结构上先面后点再面,效果上以面衬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篇课文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语言的描写,课文用语言营造了热烈、庄重的氛围。

《灯光》是一篇叙事散文,“点面结合”的写法,集中在对那次战斗的描写中。其中,对战斗场面的描写,是“面”;对“黑暗中指引突围的微弱火光”的描写是“点”,以面衬点,突出了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从整篇文章来看,这个“点”,还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郝副营长点燃的不仅仅是引导部队找到突破口的书本,点燃的还是他自己的理想。

本单元的交流平台要求学生在读写活动中注意场面描写的特点和作用,意在学完本单元后对本单元的“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一语文要素进行系统地总结归纳,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进行实践交流,以便加深印象。

本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多彩的活动”。习作提示中,有这样的要求:在写活动的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写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实际上就是提示学生要用上“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把本单元学到的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试着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二、立足课堂,习得方法

在教学本单元课文时,要把“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作为教学重点,一是利用影像资源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二是要抓住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三是整体感悟,知道文章是怎样写好“点”和“面”的,学习课文点面结合的方法。立足于以上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记一次多彩的活动。

(一)巧向课文学拟题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题目对于一篇作文而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选择一个好题目,是作文成功的第一步。为作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让人看了一目了然、耳目一新,以一题尽传精神,让读者眼前一亮,产生阅读的兴趣。但在平时的作文写作中,不少学生不知道如何围绕话题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多数学生都用话题直接作为作文的题目,或在话题前面添加一些新的因素作为作文的题目,而这些题目往往不能强烈地刺激阅读者的视觉,激起其阅读的欲望。

《灯光》这篇课文中,作者由天安门广场璀璨华灯回忆起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战友郝副营长。在课文研读环节中,重点抓住阅读提示“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灯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他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通过阅读,学生明白了三处灯光的不同含义。在此基础上,继续追问:课文能不能以“华灯下的回忆”为题?与“灯光”为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以“华灯下的回忆”为题,则课文重点应该是“我”对战友的怀念,题意比较狭窄;以“灯光”为题,则题意较为丰富,不仅承载着“我”对郝副营长的怀念,还表达“我”对新中国的热爱,重要的是这个题目能引发我们思考今天幸福美好生活与无数像郝副营长一样的先烈献身之间的关系,激发我们对当下美好生活的珍惜。最后,师生一起总结作文拟题的简单方法: 从所写的重点材料去抓关键词,提取关键意象作为作文标题。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作文拟题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巧向课文学语言氛围的营造

场面描写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情况的总体描写,场面描写一定要传达出一种特定的气氛。面对农村学生语言基础薄弱的现状,教师应在阅读教学时落实词句的感知、积累,引导学生向课文学习言氛围的营造。

在教学《开国大典》时,我根据课后习题3设计了以下环节:

1、教师范读三句话(①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②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③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的欢喜和激动。),学生模仿读,适当补充资料,想象画面、感受场面的庄严、展示教师书上的批注。

2、默读课文,画出类似的语句,模仿老师写写批注,然后与大家一起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抓住关键词句说感受,大部分同学都能谈到语言所传达的庄严、热烈的氛围,感受当时人民群众的自豪激动。读一读所画句子,读出气氛的热烈庄严和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

3、小结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找找句子里隐藏着的规律性写法:如用词准确(“擎”着红旗、“瞻仰”五星红旗);句式整齐,富有节奏;语义反复,强调感情;使用富有感情的比喻等。

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沉浸在欢乐的学习情境中,读得津津有味,说得妙趣横生,不仅调动了学生与文中人、事、物的共鸣,消除了作品与学生之间的隔膜,还从课文中习得了描写热烈的场面,要学会用词准确、句式整齐,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才能更好地表达感情。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和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回答。学生只有读得懂、说得清,经历了以上学习过程,学生懂得了,才能写得自然。

(三)巧向课文学技法

    郭沫若曾经说过:“多读名人著作,而且对于某些作品还必须熟读、烂读,便能于无法之中求有法,有法之中求化。“作家如此,学生亦如是。通过“师法”而“入法”是非常必要的。对课文的许多写法技巧,学生应当牢牢掌握。就整体而言,它们布局巧妙,匠心独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并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记一次活动”,因此,在《开国大典》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围绕“点面结合写场面”设计了以下板块:

板块一:关注场面描写,体会任务英雄形象

1、引导学生聚焦第2小节,看看作者怎么描写“痛击来敌”这个场面的。教师适时点拨:先描写群体英勇无畏的表现,这是“面”的描写;再逐一写五位战士的个体表现,这是“点”的描写。

2、请学生找出“点”和“面”的句子,分别画出,朗读体会。

3、出示写“面”的句子,齐读,学生体会当时战斗场面的激烈。

4、出示“点”的句子,感悟人物形象,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点”的?

5、交流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

板块二:由扶到放,再悟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

1、自读“顶峰歼敌”“舍身跳崖”,思考:作者是如何开展点面结合描写的画出“面”和“点”的句子,并做批注。指导朗读,体会英雄气概。

2、思考并讨论,同样是点面结合写场面,“顶峰歼敌”“舍身跳崖”“痛击来敌”这三个场面描写有何不同?为什么这么写?

3、如果你是导演,要拍摄一个顶峰歼敌的电影场景,会怎么选择人物和镜头?

通过以上环节,引导学生明白,场面描写,既要有群体的叙述,又要有个体的描写,既有总体概括,又有具体刻画,这样读者既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又对个体活动有所认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一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在教方法,引导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三、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明白了在写场面描写这样的作文时,要聚焦场面活动,既要写出参加活动者的动作、神态等细节表现,又要写出围观人的反应,把场内外活动交织在一起写,才能更好地烘托气氛。在描写的过程中,还要恰到好处地写出人物的感想、体会,这样既有面上的概括、点上的详写,又有内外的呼应、感情地表露,一个活灵活现的场面描写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在完成《开国大典》的教学后,我顺势而为,组织学生进行扳手腕比赛,并录像。回看录像,厘清“点”与“面”(比赛前,同学们的表现;比赛过程中,你对手的表现;比赛结束后,班级同学的表现)。再次观看视频,感受整体氛围,观察人物细节。模仿阅兵式场面,练写一个片段。完成后老师讲评。

在片段练习的基础上,我又安排了一次拔河比赛,六1班对阵六2班。比赛结束后,立刻让学生在学习单上写一写活动带来的感受,并小组交流,让学生明白“感受”可以是喜怒哀乐的心情,也可以是受到的启发、教训。紧接着,指导学生编列提纲,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一写场面,可以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也可以是小标题的形式。在此过程中,提醒学生,所选场面要有统一的中心,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应该有个别同学的特写镜头,特写镜头不应该超过三个,而且必须是和要表达的“感受”关系密切的。面的选择,应该和点所表达的中心是一致的。很多活动都会伴随着丰富的内心活动,抓住内心看不见的画面,也是写好习作的一大敲门。最后,根据学生自己的提纲,完成学习单。

感受

“面”

“点”

“面”

内心活动

学生根据以上环节所得,进行习作。教师出示评价标准,适时评价,切实有效地提出改进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习作的熟练技巧。”可以说统编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名家荟萃,是经时间洗刷筛选下来的不朽之作,立足课堂,向课文学写作,把课文的读和作文的写结合起来,这样既充分利用了课本资源又解决了作文教学天马行空、长篇累牍的痼疾,促使学生重视课文,乐于写作,提高了课堂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效率。

1吴忠豪 薛法根.小学语文名师--文本教学解读及教学活动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32-80

2王礼平.《巧借课文他山石,妙攻“半壁江山”玉》[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