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科论文推荐】跨学科主题类作业:内涵意蕴、功能定位与设计要义(钱军伟) 2023-09-23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跨学科主题类作业:内涵意蕴、功能定位与设计要义

江苏省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  钱军伟

 

在分科学习的现实条件下,推进和实施跨学科学习对于完整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1]与此相适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专门设置“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明确了总体要求,分学段设置了进阶式学习内容,针对目标、方法、资源、评价等要素提出了具体教学建议。

2022年版课程方案和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跨学科学习的阐述,主要集中在学习内容安排和学习活动、情境、资源等设计上,但对跨学科学习中的作业设计和实施缺少清晰、具体的描述。以杜威、克伯屈等为主要代表的教育家,立足课程视域,将作业视为达成课程目标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作业的核心价值和设计方法。

跨学科主题类作业是跨学科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方面,它立足一个主题或话题来设计作业,促进跨学科理解,达成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它注重从学科交融、优势互补的视角促进跨学科知识融合及经验积累,引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生活经验,实现教育效能的最大化,从而为学生整全的、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跨学科主题类作业的内涵意蕴

作业在本质上是一种学科实践或学科实践的一部分。因此,“跨学科主题类作业”可以这样来理解和定位:围绕一个特定主题,统筹目标、内容、资源、方式和评价等诸要素,对作业进行系统设计,引领学生开展梳理与探究、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学科实践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元认知、问题解决等关键能力,以及责任心、坚持性等必备品格。

跨学科主题类作业,兼顾教学视角的“跨学科性”与学习样态的“主题统整性”,“要求学生能够将信息、资料、技术、工具、观点、概念和源自不同学科的理论加以整合,以创造产品、解释现象或解决问题等为主。”[2]其核心是引导学生关注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问题、复杂性问题,克服传统分科作业知识本位、内容无趣和呈现方式机械等弊端,有利于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

跨学科主题类作业,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第一,从一维空间走向多维空间:打开学生学习的边界。跨学科主题类作业关注课堂内部与外部、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建构更为广阔的语文学科实践活动的时空,为学生个性化、创造性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二,从知识学习走向问题解决:变革单一学习的方式。跨学科主题类作业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或问题,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和思想方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切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从学科本位走向功能落实:凸显真实学习的本质。语文跨学科主题类作业基于学科又主动跨界,最终回归语文学科本身,坚守语文学科功能,力求引领学生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增强在各种社会生活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

二、跨学科主题类作业的功能定位

与学科传统类作业相比,跨学科主题类作业能够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更多现实问题的心智灵活性,加强作业的统整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应对更为复杂的真实挑战。

依据内涵意蕴,我们对跨学科主题类作业作了以下功能定位:

第一,突出学科实践,综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跨学科主题类作业,突破知识的静态、客观,强调在真实性的学科实践中主动学习知识、活化知识和建构知识,引领学生在做中学、悟中学、用中学和创中学,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

第二,关联生活逻辑,积极回应真实生活的需要。一个完整的人的生活是不分科的,而科学的发展是分科的,要把经过千百年历史发展起来的分科课程教给学生,需要构建一个通道。这个通道既能连接学生的现实生活,又能帮助学生体认学科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跨学科主题类作业的完成是发生在真实的生活中的,正好印证了学生的生活是完整的,学生的课程是不分科的”。

第三,实施过程性评价,整体刻画学生的学业质量。过程性评价有助于及时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贯穿语文学习全过程“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3]跨学科主题类作业,冲破了传统纸笔检测的藩篱,依托驱动性问题或情境,关注学生在情境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了一个“更平衡、更综合的评价体系”,能比较科学、全面地描画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关键表现,体现某一单元或某个学程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

三、跨学科主题类作业的设计要义

作业维度

课程视域作业观

作业目标

综合考虑课程目标要求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系统设计和及时反馈,关注目标的体系性、多维性和综合性,形成知识技能、实践创新、综合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

作业内容

不仅包括学科知识技能的巩固,而且包括实践类、操作类、合作类等以促进解决问题能力发展为主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作业类型

更强调丰富多元,倡导巩固性和诊断性、发展性相结合,个体性和合作性相融合,短作业和长作业相耦合。

作业时长

短程与长程互为补充,鼓励学生坚持完成长周期性的任务。

完成方式

有的独立完成,有的合作完成,均要求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提供适切的资源或支架。

跨学科主题类作业,从表层看,聚焦的是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类型、作业时长等的统筹性规划和结构化设计;从深层看,强调的是在“作业即学习活动”等前瞻性理念下,重建并形成具有“目标导向、系统设计、诊断反馈、动态生成、体现个性”等特征的课程视域作业观。(见表1)

1:跨学科主题类作业观

跨学科主题类作业设计的六个要义:素养立意、单元视角、目标导向、任务设计、反思改进、成果展示,彼此勾连、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动态的、结构化的循环系统。(见图1)

1:“跨学科主题类作业”的设计要义

1.素养立意。

充分发挥作业的课程育人功能,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旨归,在兼顾学科逻辑的基础上,系统思考学生的学习逻辑和生活逻辑,整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实践活动,把固化的知识内容转化成学生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在体验、交流、探究、反思、评价中,逐渐形成未来生活中必备的问题解决能力、元认知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以弥补学科传统类作业的不足。

比如,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作业即学习活动”“作业即评价任务”等跨学科主题类作业理念统领下,2021年我们设计了主题为“童年的月亮爬上来”的跨学科主题作业(见表2,以中年级为例)。学习成果包括中秋贺卡、特色月饼,以及与中秋相关的中英文儿歌诵读视频、微童诗等,以结构化、综合性的活动促进跨学科理解,突破单一的学科边界,积累生活经验,同时丰厚文化底蕴、涵养高雅情趣。

活动年级

作业(活动内容

作业(活动成果

三年级

实践活动

学科活动

1.作品:活动照片或美术作品

2.文字:一二百字说说活动流程或发生的典型事例

3.视频:英文儿歌诵读视频

 

1.制作特色月饼,如印上晨光标识

2.月饼馈赠学校校工、夕阳红孤寡老人等

语文学科:

观看中秋神话故事影片,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英语学科:

诵读与中秋有关的英文儿歌

美术学科: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江南地区中秋习俗

四年级

实践活动

学科活动

1.作品:活动照片或贺卡

2.文字:二三百字说说活动流程或发生的典型事例

3.微童诗:图文方式

制作中秋贺卡,给亲戚朋友送上美好的祝福

 

 

 

语文学科:

1.阅读与中秋有关的儿童诗

2.创作与中秋有关的儿童诗

音乐学科:

竖笛、葫芦丝等乐器表演与中秋有关的歌曲

科学学科:

1.画一画生活中的月亮

2.给不同的月相排一排顺序

3.看一看月相盒内的月相,用图表形式记录月相的变化

表2:“童年的月亮爬上来”跨学科主题类作业

2.单元视角

跨学科主题类作业应基于单元视角。这个单元可以是自然单元,也可以根据主题、话题等重组单元。跨学科主题类作业,从单元整体出发,围绕某个主题或某项学科关键能力,对零散的、点状的、割裂的学习内容进行统整与重构,使作业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等环节具有更强的关联性、进阶性和综合性,推动学生综合性运用学科知识、学科思想解决学习及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突显了跨学科学习的真实性。

比如,统编教材第一册、第二册有多篇涉及动物尾巴的课文,学生在学完以后产生了“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谁的尾巴最有价值”等真实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从这一真实学情出发,我们突破自然单元桎梏,重构单元,融通语文、科学、美术等学科中的相关概念,“动物的尾巴”为主题,以“为什么动物的尾巴各不相同?”为驱动性问题,从尾巴与环境、生命之间的关联等角度设计作业,引导学生开展梳理、探究与交流活动。

3.目标导向。

从纵向看,跨学科主题类作业的目标上接“素养立意”中的核心素养,下联“成果展示”中的表现性评价,意在用目标指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有意义、有挑战的学习过程中,形成高品质的跨学科学习经验。从横向看,跨学科主题类作业旨在将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等糅合在一起,形成“能力合金”,“帮助学生看见每天学习的意义”。当然,也提倡在作业(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对目标进行动态调整。

动物的尾巴”为例。这一跨学科主题类作业的目标是引领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能力、思维等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真实性问题,从而增强综合素质,深切体认环境与生命之间的关系,树立“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的思想观、认识观和价值观,为可持续、全面而健康的发展涂抹生命的亮色。

4.任务设计。

跨学科主题类作业倡导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依托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常见且有意义的真实场景,创设新颖、有趣、内涵丰富的情境,设置主题式的、结构化的、真实性的学习任务,洞开知识内部、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助推学生通过意义连接和意义重构,获得对人、事、理等更准确、更立体、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进而系统思考自我、生活与学科学习的内在联系。

如“动物的尾巴”,确定好素养导向的目标之后,我们设计了一个为期三周的长程作业(见图2)。作业一:研读重组的动物尾巴单元,指向对核心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评述;作业二:联通课内外学习,指向对显性信息的提取、梳理和推测;作业三:跨越学科界限,指向学科思想、方法的迁移和运用。这三项作业,使不同层面的学科实践统整在一个更大的系统内,让学生的学习在时间上具有了连贯性,在空间上具有了多维性。 

2:“跨学科主题类”作业设计

5.反思改进。

基于学生作业结果以及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反思和再设计,形成“设计—实施—反思—再设计—再实施……”的循环式作业设计方法,能够有效促进教师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水平的提升。同时,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作业方法、作业过程和作业效果等进行反省和再修正,建构主体自信,提高元认知能力,真正承担起自主学习的责任。藉由反思改进,作业设计不再是固化的、文本的、静态的,而是灵动的、实践的、动态的,能充分发挥作业的诊断、反馈与改进功能。

评价量表是反思改进的重要支架。比如,春花烂漫之时,我们设计了一项主题为“通向春天的课堂”的跨学科作业(活动)。为了让同学们及时地判断、评价、修正自己的作业(活动)情况,我们设计了这样一张可视化的评价量表(见表3),师生可以借助量表对作业进行跟踪评价、自我评判与修改完善,让学习可见、可测、有生长。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达成度

★★

★★★

觅春

走出课堂,到公园、小区等地方寻找春天,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用相机拍……在春光里徜徉,体认春天的勃勃生机。

 

 

 

 

 

 

诵春

梳理相关诗或文,举行朗诵比赛,在春色中流连,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

 

 

 

 

 

 

 

 

 

咏春

创编诗歌、故事、连环画等,用稚嫩的笔触表达鲜活的体验内心的憧憬,在春天里元气淋漓地成长。

 

 

 

 

 

 

 

 

 

3:“通向春天的课堂”跨学科主题类作业评价表

6.成果展示

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是跨学科主题类作业极其重要的一环。它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产生获得感、成就感和价值感,另一方面也推动学生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学习主题,催生进一步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迫切需求。一般来说,成果的展示与交流以表现性评价为主,主要有图表、作品和行为表现三种类型。(见表4

图表

作品

行为表现

表格

日记

朗诵

流程图

故事

表演

框架图

海报

辩论

学习手册

研究报告

小组讨论

……

……

……

4:“跨学科主题类作业”成果展示类型

跨学科主题类作业,是基于学科的,作业的质量取决于对各个学科本质的理解;更是有机整合、优势互补的,不同学科之间通过问题、概念、成果等联系在一起,将抽象的内容变成个人的、具体的问题,并且与现实生活联结起来,促使学生在调动学科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形成多样化的成果过程中,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经验的深刻理解,并能在新的、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再一次获得能力跃迁与素养提升。

 


[简评]

跨学科主题类作业是跨学科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核心是解决分科学习以知识为本位、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机械无趣等弊端,是对学生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真实性、复杂性问题的积极回应,更是培育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设计跨学科主题类作业,应遵循以下六个要义:素养立意、单元视角、目标导向、任务设计、反思改进和成果展示。

[备注]

该论文已发表于《语文建设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