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 共生 共美——朱华琴名师工作室三年行动计划 2022-04-12
网站类目:制度规划

共融   共生  共美

---朱华琴名师工作室三年行动计划

“气聚而生万物”,这是每个优秀团队打造的基础也是作为名师工作室运行的一个基础。为此,朱华琴名师工作室团队建设理念,与建设思路,一直往“聚”这个方向去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和”二字这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本工作室建设思路就是在“和合”二字的底色下进行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室建设主题

我们的建设主题是:共融、共生、共美。以此为宗旨,通过前瞻性专业引领、激发同伴互助与交流研讨实现共同成长。

二、工作室建设目标

借用主持人音乐研训员的身份,带领新教师起航助推名教师领航,鞭策主持人引航。从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整合,提升音乐教研水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工作室建设内容

一)一支优质团队

带好一直优质团队,培养骨干教师这是工作室的重要内容。通过周期3年的培育活动,将学员培养成师德修养良好、科研素养丰厚、教学能力高超、教学质量优秀的骨干教师

启航(新教师)、领航(名特优教师)、引航(主持人)。培养所有成员学会做“业务能力高手”,“事务管理快手”,“时间管理能手”,“人际管理好手”,“情绪管理强手”这个项目启动,这个要求布置下去,人人都有目标与量化任务,进一步开发了成员们的智慧力,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

(二)实施两个重点项目

两个重点项目是紧紧围绕研究教育问题来开展与实施。名师工作室要紧紧跟踪教学一线的问题难点,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提出破解方案,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攻坚克难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度研究与实践。

1.申报与立项《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中小学民歌教学创造性转化的研究》课题以此为抓手,依据现行教材,解决一线老师的的难点与热点问题。瞄准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前沿,探寻教研教改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实践中总结音乐教育教学经验,将提炼总结的物化成果辐射全市各中小学校。

2.“大单元教学”研究为难点与重点,充分调动工作室成员的研究力、整合力、设计力,以及辐射力。分片划区带动全市中小学音乐教师沉浸课堂教学研究,实现共同成长。2020-2021年期间,我们工作室共送教下校,送研到片10余次。这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案例,不仅开启了大单元教学研究的序幕,也为全市各片区老师做了一个示范,沿着这个方法去思考与钻研。)

(三)开展三个引领活动

名师工作室发挥平台和桥梁功能发挥示范辐射引领作用。通过适当方式营造学习、交流、研究、合作的良好环境,主动帮助教育薄弱地区的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以促进全省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一、是青年教师的“大单元教学”研究成果展示;第二、是骨干教师成员的“阶段性课题成果展示”;第三、“导师下水课展示”。努力将工作室的所做所思所想进行提炼总结与辐射带培,营造区域浓郁的研究氛围和学术探讨意识。为区域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案例研究。

(四)结出四类精品成果

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向本区域中小学校开放工作室培育过程,转化在职教师教育优秀成果,提升学科教学实践能力,助推学科老师专业发展。通过音乐教学设计集、音乐教学论文集、音乐教学实录集、综合类集(包括公众号推文,简讯,讲座、点评),让“朱华琴名师工作室”能够真正成为全市中小学音乐教科研训的纽带与桥梁。

四、工作室建设举措

为了推动工作室全体成员的专业成长,“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让成长看得见,提升美的竞争力工作室对全体成员在学习提升、资料归档、集体研讨、课题研究、创办美篇、公众号网站读书会等方面都制定了建设措施。具体通过三共、三美、三力来实施。

相伴结永恒,道阔天地明——抓优质团队建设

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就在于“和合”二字。和而不同、平等相待、合作共赢,是与儒家文化一脉相承的价值理念。我们的团队建设理念,就充分运用了“和合”二字要求成员们首先要做到“三共(共容、共融、共荣)。

共容,容量的容。成员们只有相互之间共同包容才会心甘情愿走在一起。

共融,融合的融。在包容的基础上取长补短相互吸引,相互融合,成为共同体。

共荣,荣光的荣。当所有个体融成一个共同体,进行发力与发光,那么工作室就会呈现出强大的磁场。成员会因工作室而得力,工作室也会因成员而发光。

我们工作室共有22位成员,无论哪一位成员接到比赛、展示的任务,其他成员一定全力以赴共助之:省基本功大赛大市级赛课等活动纷至沓来工作室成员们均能主动互助、集思广益、默默付出、合作共赢;大家加班磨课,过关斩将、共同成长。我们是伙伴、更是家人,我们在工作室里同进步、共成长、齐发展。

二)贴地方行远,向美逐光生——重核心素养培育

蒋勋先生说过:“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受此启发,工作室主持人的教育教学主张就是:提升“美”的竞争力。

1.学习美。学习无疑是提升的最佳途径通过学习让自己成为最美教师。修心类的学习可以引导成员们保持阳光心态,做个有情怀的人。修身类学习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与坐标。修业类学习可以促成员们以渊博之学问,海纳百川成大器。

2.研究美。第一研究课型。研究欣赏、歌唱、器乐、综合课型,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第二研究大单元教学。把一个学段作为一个完整的通盘来思考,从而进行知识的整合、迁移、关联。包括教材的开发,形成非常鲜明的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建立高品质学科。第三研究减负提质。鼓励成员们要坚持育人为本,素养导向,教师赋能,减负提质,不断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为此备课抓四点(找准切入点、理清知识点、激发兴奋点、培植发散点),上课重五让(让生先听、让学生先谈感受、让学生先寻疑点,让学生先找规律,让学生先学总结)。第四研究教育教学理念。 音乐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提高审美能力达到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的变化。音乐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旋律”的感知、记忆、再现、表现、创造的能力是核心音乐能力。

转变教学理念,把隐性的文化变成显性的知识,显性的知识变成操作的实践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知识。 

3.创造美。首先创设共同发展愿景。比如:申报无锡市名师工作室,发表若干篇文章,提升原有学科荣誉,登上各类赛台等,用共同愿景凝聚和激励全体成员,形成工作室发展的合力。其次是创建微秀台。开设美篇、公众号网站读书苑。围绕现有教材,以此为抓手,进行探究,研究。依托工作室的优势,请进来走出去,聘请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课程、科研、学科专家来指导,为老师们的成长牵线搭桥。研悟如何从“生理反应”转化成“文化反应”的策略与手段(音乐的生理反应是:生俱来,不用教。至少不需要通过学校有计划、有系统的学习才能习得。

什么是音乐的文化反应看到一条旋律,能想到什么?有哪些是只有学音乐的人才能想到、体会、理解、感悟的?是什么?表现什么?怎么表现?研悟作品文化价值高还是训练价值高”?构造点的凝聚(夯实底盘)、线的延伸(内化结构)、面的辐射(共享智慧)的一线音乐教师教学教研共同体。最后创展高品质活动。工作室每年策划几个全市性、辐射性质的活动,导师与成员们可以将一年的成果进行展示交流,从课程的角度研究课堂的问题,激励成员们学不停,思不止,不忘初心,不断向着更高更远更美目标努力。

(三)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实践探索效率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实践出真知,探究助思考,让学习在实践与探究中升华。工作室始终强调:要让全体成员在工作室这个平台上学习,成长,与升华,除了有向美的理念,还需要有催动的举措。

1.激发动力,带基础薄弱的成员树信心这一类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都弱,在任何场合都是无底气的。如何提升她们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带动她们一起提升呢。工作室采取的是同伴互助,室内培训与指导的方式,教师课堂改进与小组活动的策略。比如打磨一节课,从课的框架、思路整理、教学设计、细化教案。一句词、一句话、一个步骤,耐心指导,仔细推敲。从而学到方法,学会思考,学会迁移,从成功在工作室内展示,到成功在全市展示,就拥有了底气与自信,反哺到本校音乐组,该校的音乐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有了提升。帮带这一波成员激发前进的动力。

2.催生活力,让甘于平庸的成员露头角甘于平庸的成员一般家境优渥,工作环境舒适,身上无担子,缺少了内驱力,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与方法,不会主动作为,基本就是拿来主义。对于这一类成员,只有一个词--“压担子、给任务”。因为她们的专业素养不弱,资源不少,以任务的方式交付于她们,让她们自己想办法,找路径,有困难再寻援助,工作室在“寻援助”的时机才会真正介入,提供服务与帮助,提升她们的研修能力,助推她们爬上半山腰。一旦在群体中尝到了露头角的喜悦,登上了半山腰,就不会再甘愿在山脚下原地等待了。她们会越来越有干劲,有活力,交出的教育教学质量成绩单会越来越漂亮,比如,由这一群老师成立的共同体,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研究艺术中考复习策略,研读艺术学科课外阅读书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带动整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让这一批成员坐稳中等中的首席位置。

3.挖掘潜力,让优秀先进的成员放光彩我吸纳的工作室成员进入时,她们的能力有大小之分,水平有高低之分,比较其前两种对象,这一类优秀先进的成员,带起来无疑是最轻松,但是她们的发展前景是什么?锁定目标是什么?就需要导师进行优势整合,合理规划。工作室遵循“总体布局、全程跟踪、专属定制、个性发展”的原则进行全力助推,成为全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第一梯队。第一给予课题引领,依次为抓手,深度研究课程,课堂。第二布置难点任务点拨她们去解决,挖掘本身潜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与坐标。第三搭建展示舞台去释放她们的才华与智慧。第四助推走向成功领航学科发展。

五、工作室预期成果

我们团队建设的预期成果是:

1.对课题深度研究,完成省级“十三五”规划课题申报立项和研究工作。

2.撰写高质量的相关音乐论文,并在国家、省市级或核心期刊上发表10篇;

3.三分之二的成员在学科荣誉称号上有提升,全体成员能在江阴市级层面获奖。

4.成功通过无锡市名师工作室的遴选,获评江阴市优秀名师工作室。

5.物化系列成果。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工作室的主持人,我愿意做这一朵云,这一棵树。成就他们,成长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