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江苏省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  于琪   2020-10-26
网站类目:在研项目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江苏省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  于琪  

 

[摘要]与传统初中音乐教学相比,运用声势律动进行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与肢体动作结合中,感受到律动感与节奏感,从而体会到音乐的情感价值,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了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促进初中音乐教学发展,为广大初中音乐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声势律动;初中音乐;教学应用

初中教育阶段为学生开设音乐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使得学生能够具备欣赏音乐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效率。而通过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节奏,加深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印象,提升学生街的音乐审美能力,在调动学生对音乐课堂参与兴趣的同时,实现对学生音乐知识培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何为声势律动

由字面意思可以将其拆分为声势与律动两部分,声势主要是根据声音而做出的动作,如:用手拍打身体所发出的声音,代表了一种音乐状态。而律动主要是要让学生动起来,从而实现提升学生的节奏感,初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提升学生的乐感,为此将肢体语言融入其中。在声势律动课堂上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校兴趣,在引导学生通过肢体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听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在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摆动身体的过程中,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变化能够更加敏感,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1]

二、将声势律动运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升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节奏感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载体,对于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对音乐已经具备基础的了解,在音乐节奏感方面具有初步的了解。教师采用声势律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音乐训练,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知能力,使得学生将自己的身体当做是乐器,表达对音乐的情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做出具有节奏感的动作。初中学生已经具备控制自身协调性的能力,对周围环境有敏感的反应。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其身体节奏进行培养,可以提升其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与掌握能力,为日后音乐学习奠定良好基础[2]

(二)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拍手或跺脚的方式表达自身对音乐的理解与情感。学生在获得真实情感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身体姿势发出不同的声音,将学生自身的情感沉浸在音乐节奏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无形中掌握音乐的变化规律及节奏,从而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在声势律动的教学模式下,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好的集中精神学习音乐,根据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利用身体发出声音和造型,在与音乐协调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处于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都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在声势律动模式下,可以将原本枯燥乏味的音乐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将原本复杂难懂的音乐知识直接简单的教授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音乐节奏感发挥出自身的创造能力,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能力[3]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做到动静结合。在现在的初中音乐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大背景的影响,很多老师和学生对于音乐教学并不重视。有效的音乐教学应该是静与动互相结合,然而对于现在的多数音乐教学来说,课堂上基本上呈现的都是一种比较安静的氛围,老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传授基本的乐理知识,对于所学音乐的作者背景以及创作环境进行理论上的解释,但是在音乐的欣赏和学生的练唱方面的内容十分缺乏,这也就造成了音乐课堂中静的状态过多的问题。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需要的不仅是文字的知识,更加需要在动态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体会音乐学习的美妙,感受音乐中传达的感情,从而提高自己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老师通过学生的动态演唱,可以更好地知道学生这一节课的学习效果,从而针对不同的学习效果改进自己的教学措施,这样有利于老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二)不能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有效的音乐教学还应该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当前的音乐教学,老师偏重理论知识,没有注重学生自身音乐素养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参与,只是单纯地听老师对于音乐的讲授和感受,不符合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此同时,想要真正理解一首音乐,不仅要知道他的音乐歌词,更重要的是要感受整首音乐的旋律,或轻柔,或激烈,不同的旋律都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感情,静的状态不多,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音乐。

四、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 “动”代“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好音乐的最佳驱动力,只有学生自身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时,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从而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为此,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引导,将课堂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采用高效的音乐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能力。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进一步完善音乐教学模式。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声势律动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成效。教师在教学前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音乐曲目,为学生营造宽松的音乐课堂氛围,在无形中对学生形成音乐熏陶。例如,在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中,教师在教授《青年友谊圆舞曲》时,可以为学生播放节奏轻快、活泼的歌曲,使得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不自觉的用手打拍子,用脚跺出节奏,从而体会音乐的节奏与韵律,在调动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学生在作品中能够更好的把握节奏与发声要点,掌握音乐节奏技巧,提升学生音乐学习能力[4]

(二) “动”“静结合”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在传统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会先为学生领唱,让学生跟唱,久而久之导致音乐课堂氛围枯燥,教学效率难以提升,而采用声势律动教学模式,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备为学生播放节奏较强的音乐曲目唤醒学生的耳朵,让学生随着音乐随意加入肢体动作,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尽快融入到课堂环境中,调动音乐课堂气氛。值得注意的是,音乐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层递进的提升音乐教学效率。例如,在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中,教师在为学生讲授《爱我中华》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找一些介绍我国各族人民的视频与图片资料,让学生先感受我国各族人民的朝气蓬勃,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好的感受歌曲所传递的情绪,使得学生能够在歌曲中产生情感共鸣,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从而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然后开始教唱《爱我中华》,先让学生熟悉歌词,然后开始歌曲教学,经过上述一系列的铺垫,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歌曲的节奏与韵律,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5]

(三)以“静”思“动”提升欣赏能力

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所表达与传递的情感,情感是音乐的灵魂,通过对音乐情感的感知与体会,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人文信息与音乐审美,从而在音乐韵律与节奏中感受去情感传递。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单纯向学生传递情感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而声势律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直接有效的途径表达自身对音乐的情感与感知。例如,在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中,教师在讲授《献上最洁白的哈达》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藏族相关的舞蹈视频,让学生通过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感受藏族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藏族人民的淳朴与,感受音乐中传递的美好愿望。并向学生介弦子这种在乐器弦子伴奏下的一种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藏族歌舞艺术,在这种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势下,体现出民族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音乐这种声音艺术不但能可以传递语言语言,还能传递情感价值。因此,音乐不分国度、不分民族,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在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要考虑到音乐艺术自身的特征,为学生创造相应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利用声势律动,引导学生感知各个民族与不同地域在音乐情感表达上的相似处,由此一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全面发展能力,而音乐作为初中教育阶段中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应该受到初中教师及家长的广泛重视,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与音乐素养,而将声势律动应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节奏感,提升学生的审美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对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茂.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声势律动的实践运用[J]. 东西南北:教育, 2018(5):325-325.

[2]苏琪. 浅谈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7(37):218-218.

[3]索世文.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36):223-224.

[4]陈月娥. 音乐教育新体系——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北方音乐, 2018.

[5]刘也. 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C]//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 0.

[6]季丽雅.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微[J]. 新课程·中旬, 2017(2).

 

  • 阅读(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