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生权名师工作室研修日志
江阴二中 朱雪倩
观看了刘主任发给我们的通识课程中的视频后颇有收获,我对课标中提出的核心素养和情境任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以往老师课堂上用的情境,只是用来导课用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兴趣,这个东西一结束,就回到原来的纯粹的知识点的教学上去了。情境只是在开始出现,但是到后面真正学习产生的时候情境就不在了。自主合作探究我们平时也都在说都在做,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确实出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在活动过程中的情境跟学生的实践、学习、生活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在探索活动的过程中越来越觉得老师给的情境与他的学习没有紧密的关系。所以很多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为了任务而任务,为了活动而活动的问题。
一直以来让学生去学知识是经过大量的操练解决一些有套路的问题来形成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变得更熟练,甚至达到条件反射式地来解决问题。这样形成的东西理智的成分比较少,表面上看是学生掌握了概念,掌握了技能,但实际上这个概念和技能更多是停留在一种静态的知识概念,它不能灵活地来分析问题,只是为了解决有固定套路的问题。
所以基于此现在特别强调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一开始就来思考这样的问题我怎么解决,这样开始肯定有很多困惑,就让孩子讨论这些困惑是什么?怎么才能解决这个困惑?需要去查阅哪些资料?用什么才能解决它?这样就给学生再去理解这个概念,再去形成这个技能创设了一个有意义的环境,而且能把知识和技能用在里面去解决当前的问题。在这样一个过程里面,学生头脑里不仅会形成概念,实际上他们还学会了概念、技能包括思维方式在这个情境下怎么去整合。情境知识的学习不能跟知识相分离,既不应前置,也不应后置,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的知识才是学生自己建构的知识。
从这个角度讲核心素养包括知识技能以及学科的思维方式,包含了在学校里获得的价值观念,但这些东西本身不是素养,素养是指说学生能不能用这些东西去应对和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素养的培养形成本身就是依托于现实生活的各种各样的情境。
真实情境就是素养提出的一个前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真实情境、复杂情境也是我们用来看一个学生有没有具备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载体。所以这样看真实情境和核心素养之间有内在关联的。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之后迁移应用的能力。一个学生能够把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情感、态度包括对于学习的热爱是需要迁移到他终身学习的更长远的非学校环境的这样一个未来的场景中。真实的情境是贯穿学习的始终的,整个一堂课包括整个一单元的学习必须是依托在一个整合的真实的情境里面,等于说所有的学习都是学习,如果没有这个情境存在,那学习就没有,就无法产生了不能进行了。
真实任务的设计会不会变成新的形式主义?如何避免这个问题?专家谈到的很有道理,让我意识到作为老师首先要明白一点,作为老师一定要改变我们在课堂上的教学指向,如果老师的教学指向还是想着这堂课我一定要让孩子掌握这个概念,这堂课这个技能一定要掌握,这道题学生一定能够会解决,那么设计的情境很容易变成形式主义。老师在设计情境时应指向的是孩子怎么在过程中实践如何解决真正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真正地思考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用到知识,就会形成知识。所以这内在是有一个有机的过程,如果老师从这个角度出发,那么情境的创设和课堂的学习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会变成一个分割的东西,就不会是一个形式主义。
由此可见真实情境所提供的价值不仅是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很重要的是促进人的社会性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发展。真实情境的价值是更加智慧、更加聪明地来掌握知识、概念,促进人的社会性的发展,促进人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高级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