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文献研究记录表
2018.07
课题名称
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整合教学的实践性研究
课题级别
江苏省立项课题
批准号:J-b/2018/08
研究教师
滕宁宁
立项时间
2018.07
文献题目
《全语言教学》
文献来源
《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意义、内涵与途径》
内容摘要:
语言技能同步发展贯穿语言学习始终。全语言认为,语言的知识、技能和运用是一个整体, 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也是一个整体,教师不应离开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去教习语言。全语言教学反对孤立地教拼读能力和阅读策略( Goodman, 1986) ,因为语言不是靠拼读和策略学会的,语言应该是自然地表达内容,而教师则应积极鼓励学生去联想,力求做到文内文外融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学生自然运用语言去表达真实思想的效果。
读后感悟(对教学或课题研究的启示):
正如全语言教学观所认为的,语言技能同步发展贯穿语言学习始终,教师则应积极鼓励学生去联想,力求做到文内文外融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学生自然运用语言去表达真实思想的效果。但如何整合绘本与教材,实施阅读教学是大家最感困惑的。我从自己一线英语阅读教学实际出发,基于课内教材选择课外绘本,尝试以教材上的词汇和句型为整合教学的着力点,科学有效地链接绘本与教材,打破教材固有的局限,从课外引入活水,课堂上实施绘本阅读教学,满足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需要。下面就是我基于课题,结合所看文献,展开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1.基于词汇整合,打破思维局限
小学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词汇教学就必须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词汇,培养其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面对数量庞大的词汇库,教师应充分把握词汇的规律性、系统性,将孤立的、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分析其特点,让学生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呈现】如在四年级上学期,学生听说读写已有基础,词汇认知初具规模,我校就选用绘本The magic words进行词汇的补充阅读教学。绘本主要讲述了“一位魔法师集市上给孩子们表演魔术。每一次,将两个单词图卡放入魔法帽,挥动魔法棒,口念咒语,一声爆炸后,魔法帽里就有各样物品,如watermelon,starfish,popcorn……”精美的故事情景,奇幻的情节展示,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授课教师紧扣题眼“magic”设计了下面独居匠心的教学环节:
环节一、A video about magic.
通过一段现实的魔法表演视频,营造出魔法酷炫的课堂氛围,勾起学生感受魔法表演奇妙欲望,由衷发出“Wow!”的感叹,老师也深深认同他们的情感体验,时时微笑点头。
环节二、Find out what magic is.
通过阅读绘本,师生问答,板书演绎,同桌讨论,共同发现“magic”意义所在,原来water + melon=watermelon, star+ fish = starfish, pop + corn = popcorn……至此,课堂教学进入了高潮,可见学生主体下的自主学习,远比教师直接告知学生更让他们兴奋。
环节三、Talk about other magic words.
通过谈论其他也有魔法效应的单词,他们乐此不疲,四人一组,畅谈罗列,互相补充,上来汇报,竟发现自己知道许多魔法单词,如class + room = classroom; table + tennis = table tennis; play + ground = playground……孩子们感叹:“原来有些单词可组合,也可分解!”折服于英语单词魅力之中。
【我的反思】对中年级学生而言,局限课本,聚焦单词,机械操练,课堂教学就不免枯燥乏味,令他们生厌。所以,记忆单词绝不应孤立记忆,而要归类与整理,多感官记忆,才能一串串记,有规律记,有兴趣记,而语境是单词学习最好的舞台,所以教师要善于联系具体语境进行词汇教学。上述课例中,教师就基于学生词汇学习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绘本,不局限于故事表面,挖掘其隐藏的教学价值,将合成词的构词规则以一种习得的方式有情有义地呈现学生,教师没有狭义地理解“单词教学”,孤立地讲解单词,单调地传授构词规则,而是在故事背景下,呈现了单词现象(water + melon=watermelon, star+ fish = starfish, pop + corn = popcorn……),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总结规则,再在讨论中发现更多的类似词汇,不断体会“合成”的涵义,突破了传统教育固有的模式演绎,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归纳建构的思维品质,也为以后合成词的学习铺设了通道,可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基于句型整合,打破体验局限
语块教学法创始人Michael Lewis指出:“人们使用语言就是在使用一些预选编制好的语块。语块大都是按照一定语法规则生成的语言单位。”对于小学生而言,基本句型就是他们必须掌握的语块,那么死记硬背基本句型是不是就可以满足他们对语块学习的需求呢?当然不能,而且过多的背记、模仿反而会妨碍他们的语言自信,也会抑制他们创新思维的养成,导致课堂上“伪交流”现象发生,即“I am hearing but I am not listening. I am speaking but I am not talking.”为此,从绘本着手,基于基本句型,整合课内外句型的相通之处,才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交流体验渠道。
【案例呈现】如在教授译林版三年级下册《牛津小学英语》Unit6 What time is it? 的Story time版块后,学生已经学习了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 … o’clock,基于此,我们选择与教材主题“Time”相契合的绘本The old clock’s new hands进行拓展式精读教学,在指导阅读技巧同时,也唤起学生情感共鸣。故事大意:村庄里有座古老的钟,村民都是通过它了解时间,大家都喜欢他。一天,村里来了条蛇,没人喜欢蛇,只有老钟愿做蛇的朋友。暴风雨后,老钟指针坏了,不能告诉大家时间,老钟十分难过。蛇来帮助老钟,做他的指针,为大家报时。下面截取三个课堂片段加以说明:
片段1.观察封面,学生认识主人公Old Clock和Snake;课题展示The old clock’s new hands,提出问题Why did the old clock need new hands?鼓励学生大胆预测文本,促使学生入情入境走进绘本。
片段2.图片环游,引导学生扫读主要情节图文,迅速了解文本大意,确认自己猜测,了解The snake helped the old clock become his new hands.进一步了解文本。
片段3.呈现部分内容One day, a snake appeared. Nobody liked the snake. Nobody talked to the snake.让学生带着三问题Why didn’t people like the snake? What might people say to the snake? How did the snake feel? 边读边思考,抓住故事留白,展开合理想象,通过people与snake角色对话与表演,促使学生感受人物内心,表达自己见解,挖掘文本内涵。
【我的思考】抓住基本句型来选择合适的绘本,为学生提供别样与课本交流的情境,打破现代课堂常有的局限即“课堂教学只关注结构与功能,忽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和方法,也许表达过程中会有错误,但这确实是在体验,在实践,在交流。课例中,教师基于“语块教学法”,从句型统一,考虑课内外整合,选择合适绘本,不但突破教材的局限,再现课内教材询问时间的重点句型,还补充其他表达感受的语块,娓娓道来中,强化了教材句型结构功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阅读技巧(预测,扫读,细读),深入浅出理解主旨,创造机会与角色展开心灵对话,猜一猜,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展开鲜活的体验之旅,丰实了绘本留白,多角度解读了文本,开拓学生情感境界,升华人生价值。
我想,无论是绘本教学,还是教材教学,抑或是我们工作室是所尝试的整合教学,语言教学只是我们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所要教的,必定是大于教学内容本身的,甚至是超越的,不然所谓的核心素养就不能落地生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