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与对策
【内容提要】随着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学阅读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小学教学中现状不尽人意,忽视了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本文从理解数学阅读的含义入手,剖析学生阅读现状,总结数学阅读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抓住预习逼阅读、利用课堂促阅读和课外学习会阅读,教师有意识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体验阅读乐趣,提升数学素养,成为“会学习”的人。
【关键词】 数学阅读 现状 对策
三年级数学期终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目:用4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求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的做法千奇百怪,列式为4*3,4*4,4*2*4,3*2*4,本来画一下图就能解决的题目,结果错的同学很多。仔细询问原因,学生回答是:“我不喜欢画图”,“我只看到4和3”,“我题目没读完”,等等,我改变策略,没有集体批评,也没有集体讲解,而是要求把题目读三遍,理解4和3的含义,然后画图解答,结果绝大部分做对了。这引起了我的反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联想到平时学生常会数字抄错、题目漏做,其表面是粗心,深层次的原因是没有仔细阅读,不会数学阅读。这触发了我对小学生数学阅读情况的研究。
一、什么是数学阅读
阅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增长知识的主要手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说起阅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语文阅读,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如果只有这种阅读能力,那就不能理解太空星图、航天技术、医学说明书、股市K线图等等。这说明,未来社会要求我们除了掌握语文阅读能力外,还要掌握英语阅读、数学阅读、科技阅读等其他阅读能力。
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从本质上说,数学阅读就是数学知识必须经过学生的认知加工、思维消化,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被学生接受,并纳入其认知结构中。
二、数学阅读的现状
纵观小学生的数学阅读情况,整体上说,不容乐观。
1、教师认识肤浅模糊
数学老师对数学阅读都认为很重要,但要读那些内容、采取什么方法以及数学阅读的特点等不甚了了。因此在课堂上,经常出现以下情况,有的老师自己读一遍题目就开始讲解,有的让学生代表读一读就开始分析,有的安排学生集体读一遍,试想,学生都没读通题目,何来审题,从何解题?还有在下课前几分钟,教师一般会安排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质疑问难。可现实是要么没问题,要么做习题,把这个环节当成了走过场,教师的钻研替代了学生的阅读,教师的讲解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把教材当成了习题册。
2、学生阅读缺少习惯
有人做过调查,结果是学生数学阅读观念为零、行为为零和能力为零,学生对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教学不当,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因为数学知识的简洁抽象,学生不想阅读(因为缺少动人的情节),不会阅读(不能圈注、不能画图帮助理解),缺少方法和技巧,阅读效果大打折扣。久而久之,阅读的兴趣都没有了,何谈形成阅读习惯。
3、阅读材料普遍缺乏
由于教材容量和考试评价机制的局限,现行的教材只考虑到知识的条理性和简洁性,较少可读性,教材上的阅读材料很少,也没时间去阅读,另外课外的数学阅读材料也不多见,除了满大街的习题册,缺少数学家的介绍,缺少妙趣横生的数学故事,缺少数学思想方法的科普书。可喜的是,不少数学专家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做出了不少改革,数学教材图文并茂,增加了“你知道吗”知识介绍,出版了“数学报”和部分课外读物,丰富了学生的数学阅读内容,但对整个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还是杯水车薪。
三、数学阅读的特点
数学阅读不同于一般的自然阅读,有很大的区别,它具有自身的特点。
1、抽象性
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可见数学也是一门语言,而语言需要阅读。数学语言抽象简洁,因此数学阅读具有抽象性,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符号、图形符号和数学术语等。例如,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短短14个字,需要理解什么是外项,什么是内项,什么运算的结果叫积,头脑中需要反映出外项*外项=内项*内项,这才说明正式理解内容了。由此看出,数学阅读言简意赅,内涵丰富。
2、逻辑性
阅读一本小说或文稿时时,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阅或浏览无趣味的段落,但数学阅读却不行,这是因为数学教科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不要说前后知识点具有紧密联系,环环相扣,没有学过加法就不理解乘法,没有学过长方形的面积就不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对每一个知识点,也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知识一般不能一遍过,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才能弄懂其含义。数学阅读常出现这种情况,认识一段数学材料中每一个字、词或句子,却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这就是数学的特点。
3、灵活性
数学教科书中的语言可以说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交融,数学阅读重在理解领会,而实现领会目的的行为就是“内部言语转化”,即把阅读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即“用你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因此,数学阅读常要灵活转化阅读内容。如把文字叙述改成直观图形,复杂的数据汇总成表格,略写的部分补充完整,混淆之处圈注旁批,总之,数学阅读常常要求大脑对所学知识灵活转化,而这也正是数学阅读有别于其它阅读的最主要的方面。
四、数学阅读的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阅读必不可少,数学阅读作用也是显而易见,但是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还是需要掌握一定的策略。
1、抓住预习逼阅读
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对教材进行全面的阅读,了解所学内容的目标、重点与难点,以及与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自己不懂或不足的地方,然后带着问题听课。我们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讲解阅读步骤
阅读步骤一般分为粗读、精读和写读。粗读即对教学内容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知道教学内容有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三部分组成,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精读就是要对例题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弄懂方法和结论,务求明白透彻,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写读即边读边写,“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画图表结合起来,手脑并用,不仅能理解教材,而且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第二,明示阅读提纲
数学阅读不同于一般的阅读,因为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如果学生不能够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就达不到阅读的效果。另外,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阅读困难的学生,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完成阅读任务。因此,教师在学生阅读前可以先帮助学生列好阅读提纲,及早提醒学生在阅读中应注意的问题,使学生预习有针对性、有重点。长久训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数学阅读。
第三,课前提问测试
阅读提纲,既能使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和重点,又是教师检查预习效果的依据。比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布置的预习提纲是:1、准备一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或者长、正方形物品);2、预习课本36-38页,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几条边,几个角?3、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分别叫什么名称?有什么特点?预习提纲不宜太多,多了记不牢;也不宜太空洞,要让学生能理解,好操作。测试预习效果时,只要让学生指着自己的长、正方形纸片进行介绍即可。
2、利用课堂促阅读
第一,讲读练三结合
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教学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改过去“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数学课中要重视阅读训练,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提出相应不同的阅读要求和采用切实有效的阅读策略。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
第二,教师恰当示范
不管是阅读教材,阅读课外书籍,还是阅读习题,教师都要有意识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恰当适度地进行示范。如阅读习题:小明进行游泳训练时,在50米长的泳道上游了40个来回,他一共游了多少千米?教师先带领学生把题目读2遍,做到读通读顺,不漏字,不跳字;然后要求学生把重点词语或者易错的地方圈出来,以提醒自己注意,这里要重点关注的是“来回”和“千米”;同时,可以用线段图对“来回”这个词语进行画图描述,数一数1个来回是多少米,40个来回是多少米,合多少千米呢?边读边分析,穿插画图、列表、举例、假设等方法,使阅读化难为易,解题顺理成章。
第三,同学结对互学
十个手指伸出来有长有短,对于学生的阅读来说,同样如此。学生数学基础有好坏,阅读水平有高低,理解能力有差异,所以呈现出剪刀差:优等生能阅读、会阅读,后进生难阅读、怕阅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可以组成同学之间的学习小组,结对互学,互帮互助,既发挥好学生的优势,减轻教师的压力;又帮助了后进生,整体提高了数学阅读的水平。
3、课外学习会阅读
第一,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自主学习的核心是阅读能力。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独立阅读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自由,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兴趣。可以在教室里张贴数学家的画像,宣讲数学家的故事,编写数学手抄报,组织数学读书会和小竞赛等,通过多种活动,不断督促和强化,让们体验成功,从而长久保持阅读兴趣。
第二,寻找阅读材料
自然界是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书。教师要给学生灌输这种思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阅读材料除了教材和《小数报》以外,还可以到读书馆去寻找,还可以到生活中去寻找。超市中有数学(如打折),电视中有数学(如股市),公园中有数学(如买票),网络中有数学(如团购),广播中有数学(如天气预报)等等,只要做个有心人,生活就是数学书,而且从生活中学到的知识,更能体现出数学的强大功能和魅力。
第三,让阅读成为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在“数学化的社会”中,数学阅读已越来越显得重要,对学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要使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在小学阶段抓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融合语文阅读、数学阅读、英语阅读、科学阅读等,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思维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个扎实的基础,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综上所述,随着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数学阅读已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体验到数学阅读的乐趣,从而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数学阅读,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参考文献:
1、石达林.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当代教育,2008年第2期
2、牛献礼.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小学数学研究,2012年第5期
3、石过莲.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中学课程辅导,2012年第28期
推荐理由:
随着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数学学科中的运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生机。与此同时,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由于在理解问题的题意时,出现了偏差,进而得出的结论自然就出现了脱轨的状态。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样需要阅读的介入,进行题意的自主理解。鉴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课堂教学中阅读的现状给予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的对策,期望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