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地球自转特点与人类活动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星轨照片、观看虚拟三维地球仪、设计测量活动,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2.通过对世界各国航天发射场及发射平台分布的分析,认识地球自转基本特点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人地协调观素养。
【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 |
水平1 |
水平2 |
水平3 |
水平4 |
能够结合示意图,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 |
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 |
能够区分太阳日与恒星日,理解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 |
能够绘制地球自转示意图,并准确标注不同视角下地球自转的方向,能够利用地球自转示意图说明地球自转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分布规律 |
|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地球自转的一般特征(规律)
项目 |
内容 |
图示 |
|
方向 |
自西向东(A) |
北极上空俯视,呈 时针方向旋转(B) |
|
南极上空俯视,呈 时针方向旋转(C) |
|||
周期 |
: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 小时,昼夜交替的周期 |
|
|
速度 |
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地均为 线速度:由 向两极逐渐减小 |
|
【合作探究】
任务一:地球自转的方向
材料:2011年11月一个晴朗无月的夜晚,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拍摄团队将相机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并固定好,通过长达6小时的曝光,得到一张绚丽的星轨照片。
问题1:星空图中恒星旋转方向是怎样的?
问题2:恒星围绕北极星旋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
问题3:推测完成星空观测实践活动理想地点。
问题4:推测星空观测实践活动理想时间。
问题5:推测星空观测实践活动物资准备。
问题6:你知道哪些证据能证明地球自转?
任务二:地球自转的周期
问题1:设计一个在校园内就能完成的太阳日时长测量活动。
问题2:设计一个在校园内或住址附近就能完成的恒星日时长测量活动。
问题3:结合必修一所学知识,说明太阳日为24小时对地球上生命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任务三:地球自转的速度
材料一: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下图为文昌地理位置。
材料二:世界各国航天发射场及发射平台分布图。
问题1:航天发射场选址一般要考虑哪些因素?
问题2:与文昌航天发射场相比,海拔较高的西昌航天发射场有哪些优势?
问题3:与酒泉、太原、西昌航天发射场相比,文昌航天发射场有哪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