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美-再读《给老师的建议》有感 2018-09-24
网站类目:在研项目

再读《给老师的建议》有感

周亚美

暑假再次细读苏霍姆林斯基的 《给教师的建议》,感触颇多。下面我谈谈自己读这本书的感悟。

书中的确涉及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许多道理,虽然事例大部分是建立在教授小学生之上的,但其中蕴涵的道理是处处可见的。如在开篇第一章‘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时,他谈到: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提醒我们老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要尽其所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并变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快乐的过程。这一点是我平日里一直努力尝试的,操作起来需要花费心思和精力的,也深感自己在平日里所下的工夫还是不够的。

我重点学习了其中的《兴趣的秘密何在》,书上所谈到的成功教育的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教师,我们都在努力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并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秘密何在?他说,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过程。同时,还应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终的源泉之一。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动脑探索过程,他认为,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尤其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兴趣就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让他们想学、愿学、乐学。

另外我觉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新颖的课堂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作业形式。例如上学期我校骨干教师大胆尝试了智慧教育大课堂的研究。智慧课堂,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课上,师生分别手持一台轻便小巧的平板设备——教师端或学生端。智慧课堂,丰富了学生课堂的作业形式:老师通过教师端平板将学习内容及练习等发送到学生端,学生通过操作平板,阅读电子课本、观看录像、电子批注、计算、绘画、抢答、拍照上传、朗诵录音、录制微视频等等。智慧课堂,优化了课堂的评价方式:教师可即时查看每位学生上传的作业、统计正确率,现场捕捉错误原型,及时分析、比较、点评每一位学生的作业,反馈及时,增强了课堂效益,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度和学习评价的精准性。智慧课堂,凸显了学生为本的理念。课堂中,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师生、生生之间即时互动,学生兴趣盎然,教师有效评价,增强了课堂活力。这些崭新的课堂改革创举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 阅读(373)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