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1:“抗逆力”培养:给孩子一颗强韧的心脏 陆琦琪 2024-09-09
网站类目:研究成果获奖 姓名:陆琦琪 所在单位:江阴市教育局 获奖类别:论文发表 获奖级别:省级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2024-06-21 评比部门: 发表刊物:《课外阅读》 刊物级别:国家级 发表时间:2024-09-09

“抗逆力”培养:给孩子一颗强韧的心脏

——小学生抗逆力培养策略探究

江苏省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    陆琦琪

摘要:“抗逆力”是一种面对挫折、困境能从容应对、坚持下去的能力,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备能力。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抗逆力,就要能给予学生认知上、思维方式上、情感上和技能上的全方位支持。帮助他们形成抵抗挫折的能力与信心,陪伴和引导学生获得一颗强韧的心脏,使他们能够从容地去面对之后的生活挑战。

关键词:小学生;抗逆力;培养策略;实践探究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失败。面对挫折,身心发展仍不够成熟的小学生会出现短暂的情绪低落,而这些都是正常现象。然而,如果学生长期存在这样的负面情的,就会使他们有办法从容地去面对之后的生活挑战。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具备抗逆力是尤为重要的。

一、客观正确地认识抗逆力

“抗逆力”这一概念描述了个体内在的一系列特质,这些特质能够助力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仅能够适应环境,还能将挑战转变为成长的机会。经心理学研究表明,抗逆力在保护儿童与青少年的情绪稳定、认知发展、行为模式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发挥着显著的积极作用。而积极的家庭教育方式、良好的学校环境和充分的同龄人的支持对于学生发展抗逆力具有显著的重要性。

但对于“抗逆力提升”和“挫折教育”的概念,目前有些教师还存在一些误解。比如会简单地认为,对学生要求很严格,或是刻意创造一些让学生吃苦、受罪、遭遇冷眼与惩罚的机会,就是在培养他们的抗逆力。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也并不能真正帮助学生形成和提升应对困境的能力。在刻意制造挫折和缺乏支持力量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很多会呈现一种压抑、有暴力倾向或者冷漠与疏离的状态。也许,他们比娇生惯养的孩子更能忍受批评与责罚,但也可能更容易钻牛角尖或走极端。

二、开展丰富多样性的活动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被人认可和关注。教师要能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设计心理团辅活动。比如,让学生在一系列难度逐渐递增的活动中,勇于表达自己,从活动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笑对挫折,提升学生的“抗逆力”。对于学生来说,每个环节,既是活动体验,又是经验成长。学生的经历不同,收获自认也各不相同。而学生每一次表达都是经验的分享,彼此的分享又增加的各自的经验,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能更加坦然地面对挫折。

再比如,教师可以开展《打造我的弹力球——心理韧性培养》、《挫而不折,向阳生长》等主题班会课,通过对比鸡蛋、纸团和弹力球落地的状态,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复原力、抗逆力和成长力,进而引导学生了解心理韧性。让学生在游戏体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不断增强抗逆力,让他们能够以健康的身心去面对逆境,迎接挑战。并延伸至未来的人生经历,帮助学生认识抗逆力,拓宽自己的抗逆力资源圈。

其实,学生成长强大的过程,就是面对困难、承受并解决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将他们进行分组。并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画出一幅幅四格漫画,根据漫画内容写出缓解困扰的方法。学生可以从这些漫画中有所思考,有所启发,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与难题。此时,教师要能告诫学生逆境并不是我们生活中的全部,一次逆境并不等于完全结束,而是新的开始,要学会接纳事实,明确逆境的合理性与普遍性。抗逆力系列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在面对困境、压力或挫折时能够调动资源并逐渐恢复身心健康和幸福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手账本树洞”信箱,学会寻求外在力量的帮助;利用九宫格”方法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利用情绪ABC方法调适心理状态。当身处逆境、遭受严重创伤和巨大压力,这些方法将会有助于学生不受到损伤性的负面影响,使心理更具弹性。

三、注重在家庭教育中浸润

对于学生来说,家庭情境、学校环境的支持感,是他们逆抗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来源。在家庭结构方面,父母的婚姻变化或与孩子的分离,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孩子的日常安全感,以及在面对挑战时获得支持的感觉。这可能导致学生失去寻求父母情感和心理支持的能力和主动性,对抗逆力造成一定破坏。

因此,家长要能注重家庭教育,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当学生无法提出解决方案时,家长可以帮他想出一些解决的方案,但是不能直接告诉他们该怎么做。很多学生写作业总是拖拉,如果家长总是一味地催促,反而会让他们觉得不耐烦。此时,家长可以这样跟孩子说我发现你最近写作业总是拖到很晚,你能先规划一下时间吗如果孩子说不能,那家长还可以说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并引导孩子自己去一步步学会合理规划时间。

此外,家长还要能够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因为运动能够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让身体感受到快乐,提高其幸福感,适当的运动也能帮助学生从压力中恢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不仅更乐观、开朗,而且意志力更强,在面对困境或挫折时,也更有心理韧性。

总而言之,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抗逆力,就要做到不过度保护学生,也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需求置之不理,而应该和学生一同面对困境,给予他们认知上、思维方式上、情感上和技能上的全方位支持。帮助学生形成抵抗挫折的能力与信心,最终陪伴和引导学生获得一颗强韧的心脏,从而可以从容应对成长路上的各种困难与挑战。


参考文献:

[1]朱再华.成长的“不倒翁”——青少年抗逆力训练课程的行动研究[J].基础教育课程,2022(23):14-21.

[2]黄健华.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20年03.

[3]夏瑞芳.构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关键维度[J].教学与管理.2023年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