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通往教学设计的彼岸
——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有感
江阴市徐霞客实验小学 张岳松
刚拿到这本书,我心中就暗自胆怯,这本书那么厚,而且是外国作者的作品,一定很难理解。的确,这本书充满了关于教育的理论知识,读起来甚是乏味,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还是满怀期待,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如何做到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与我所写的教学设计有何区别?一个个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匆匆读完了这本书的第九第十章,在设计学习的板块中,教育学家菲利普.菲尼克斯说过:“最具有代表性的理念,不是在教师的嘴里,而是在他心里……”,通常情况下,只有学生达到深入理解的阶段时,最为本质的理念才适合作为外化出来的清晰内容。
在之前阅读的基础上,现在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设计在课堂中占有核心地位的学习活动。结合UbD矩阵:聚焦阶段3的表格以及包括阶段3的逆向设计逻辑表格,我们发现最佳的教学设计需要兼备吸引力和有效性,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设计兼备这两种特性呢,就要依靠教学计划中的WHERETO要素了,作为教师,我们要将这些设计元素有效地整合起来。虽然WHERETO元素对构建和检测我们的学习设计很有帮助,但也容易忽视教学任务中的“单元及其目标”。目标是高于一切的,用来确保使用大概念架构学习,并完成基于这些概念的学习迁移,这就是理解的内涵。因此我们必须确保在学习结束时,整个学习过程是连贯的、有目的的。
结合自己以往的自己在教学设计,正如书中所说,好的设计要“形式服从于功能”,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和书中描写的大部分老师一样,过分关注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在设计一节公开课时,我就是从思考怎么导入,怎么衔接,当然一节课想要上得漂亮,这些细节都是要关注,但我以后可以把更多的思考放在每一个环节为什么要这么设计,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什么要学生做这件事情,站在输出的位置多问问为什么。其实这个“为什么”就是对目标的思考,对学生的学的思考,“以终为始”。每一个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把预期结果和目标放在前面,设计才会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我们应为了理解而教,通过分析比对教材使用中的“揭示教学”和“灌输教学”,让我明白该如何给学生设计正确的体验。教学设计中揭示的过程其实就是深入主题的过程和论证,我们要突破过度的简化,质疑过去和现在的理解,对教学时间和方式进行更多有目的的思考,通过讲授教学法、建构助学法和个别指导法来对症下药,这样才能通往最佳设计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