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项目式教学》 2024-03-04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做温暖的要求者

——读《项目式教学》有感

开始,我对“项目式教学”这个名字感到十分陌生,只觉得它十分高深、有距离感,看了《项目式教学》这本书后,我有了初步的认识,它虽然是一本理论书,但并不艰涩,浅显的语言、真实的事例、新奇的教学模式让我充满了兴趣,一个星期内便读完了,更重要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平时的教学方式是否真的能达到提升学生能力、获得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的目的。

项目化教学和情境任务型教学有相似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不同。它不是一两节课便可以完成的,而是长时间的、持续的,也许完成一个项目需要一学期、一年或是更长的一段时间。它更讲求真实性,在任务型教学中,我们会假设有这样一个情境,例如你需要参见学校举行的演讲比赛、要拍摄某一个视频,但这样的情境仅仅是为完成课文教学服务的,课堂结束了,这个任务最终也就不了了之了,它就像是一个新瓶,装的仍是旧酒。而项目式教学讲求将此成为一个真正的项目,邀请真实的专家指导,和政府、企业合作,例如在一个项目完成后,真的会有一个相关的视频呈现给观众,会将一份污水处理方案呈现给相关部门。

最终结果呈现方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学生在参与项目时的心态,所以在平时的任务型教学中尽管教师们会费劲心思设计项目、构思学习框架,但学生的参与度依旧不高,尤其是在小组讨论后的全班分享环节,几乎都是组长在发言,有时发言的内容还是由老师提前拟好的,而其他学生抱着“无我无关”的态度,他们习惯了自己也许只是老师用来呈现课堂热闹的一种工具,是否能从这样的讨论和交流中获得真正的知识和能力并不重要。这就体现了在很多任务型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只是为了讨论而讨论,讨论只是一种形式。而在项目式教学中,团队之间分工明确,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到项目中来,项目日志会对该项目的进行情况和每个成员参与情况进行记载,每一位成员在团队讨论中有均等的发言时间。这样,每个成员在这个项目中都有相应的职责,不是“小透明”,项目的成功也是属于团队每一个成员的,并且这种成果的呈现是真实,是能引起一定社会效应的,这更激励着他们参与项目热情,在项目中和项目后,他们也必然有着满满的成就感。

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的身份也有了不小的转变。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更像是一个主导者,他设计问题、引导课堂的整个走向,学生只跟随教师就可以。在任务情境式课堂中,虽然学生的主动性强了,但教师依旧会通过引导,将学生的答案引到自己想要教授的点上。而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设计真实的情境和活动,在后续的项目中,教师扮演“教练者”的角色,聆听并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用开放式的问题帮助学生摆脱困境,鼓励学生坚持不懈,以及帮助学生重新聚焦他们的学习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时间的安排,应做好“项目日志”,留足做项目的时间和反思的时间。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感慨时间不够,要讲的东西都没有讲完,但应反思的是,即使讲完了,学生能理解并吸收的又有多少呢?我们往往会有一个误区,学生能吸收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将一堂课的内容在规定时间讲完了,这就造成了教师课前劳心劳力,准备充足,课堂上不余遗力,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效果甚微的状况。项目式教学和传统课堂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学生设计问题、组织活动、汇报成果,同伴点评反馈,学生修改再点评……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着自己的能动性。而这些活动渗透着课标,所以在活动中,学生既能收获知识,也能收获核心素养。

我们时常会抱怨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这其实反映的是教学方法的落后,教师包办了很多事,学生做的少了,教师自然会疲惫,而学生收获的自然也就少了。项目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我们也许不能完全照搬照抄,但里面很多优秀的点子可以放在我们的课堂中,并且它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我们应从教师自身的理念开始转变,做一个“温暖的要求者”,少一些形式,少一些包办和灌输,多一些有意义的要求和规则,关怀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