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用理解来关爱,用智慧去育人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 2023-09-28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用理解来关爱,用智慧去育人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

谢沁辰

漫漫暑假有幸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使我获益匪浅。书中没有过多高深的理论阐述,而是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写出了许多我们一线老师常常会遇到的棘手问题。王老师凭借40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并给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细嚼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教学案例和评析,有时我会与之产生共鸣,有时会引发我的深入思考。读完此书,我的心灵仿佛经历了一次幸福的、智慧的洗礼,让我深深认识到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们要用理解来关爱,用智慧去育人。

一、用理解去关爱

老师的关爱能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到美好。然而,每位老师都对学生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种现象在我们的身边数不胜数。以前我也和很多老师一样,认为一个好老师只要有爱心,有耐心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但事实证明,在面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时,光有爱是不够的教育需要智慧与爱心同行,而真正对学生有效的关爱是以理解为前提的,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关爱学生。

书中的几个案例和评析让我明白了,孩子的个性、心理特点等都不是“爱”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我们往往会对孩子进行就事论事地教育、说教。却很少去分析孩子他的智力类型是什么,他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他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他的问题到底在何地方。我们并没有真正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久而久之成为了一个“蒙在鼓里”的教育者。我们要尝试去改变这样的教育,从理解的角度去关爱学生。

    “让孩子困惑不解的孩子”这一案例中,在王老师和“逍遥121”老师的几次问答中,就让我感受到了理解孩子的重要性。这位老师对于一个无论问什么都不会答;作业写着写着就坚决不写,不愿参加体育运动甚至随便躺在操场的孩子,感到困惑不解、手足无措并向王老师请教。王老师在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位老师在遇到学生问题时没有关注到孩子的成长史,不注意考察其家庭教育的特点。正因为没有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所以才搞不清楚孩子问题的真正原因。果不其然,在这位逍遥老师向孩子家长了解其成长环境和过程后,他发现了孩子在所受的家庭教育中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并对此提出了三点相应的建议。这两位老师对这样一个孩子教育问题的探究,深深打动了我。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会遇到各种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成长环境、经历的孩子们。每一个孩子就像一本深奥的书籍,需要我们本着敬业的精神和探究态度,去认真品读、耐心理解。唯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智慧与爱并行,用理解去关爱孩子们。

二、用智慧来育人

教育是一门学问很深的艺术,蕴藏着许多智慧,需要我们长期研究和不断思索。教师如果能从研究的角度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就能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智慧。

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学生在老师刚讲完不许爬树后,他仍然爬树,当老师问他为什么爬树时,他的回答仅仅是找不到小朋友,我看不到他们,我就爬到树上想看看他们在哪里,而老师则微笑的问他:如果我找不到小朋友站在你肩膀上去找,你愿意吗?多么巧妙的处理,让孩子换位思考引导孩子而不是一味的去否定。设想一下自己处理类似事件的做法,如果老师讲完要求,学生再次犯错时,我们常常简单认为学生故意捣乱。这样却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引向了对立面从这样的角度去批评教育学生,往往会适得其反。这位老师巧妙处理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智慧地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化敌为友从而让学生欣然接受。

这本书不仅仅告诉我们遇到类似事情时可借鉴的处理方法,更是们提供了处理问题的思路。在我遇到不同的情况时,能转换处理问题的角度,举一反三。每个犯错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些想法和原因,只有了解,才能找到根源。就像医生看病要查明病根,才能精准下药。教育的智慧在哪里,需要我去观察,去发现,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灵读懂他们。

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我发现了真正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用用理解去关爱学生,用智慧来教书育人。这本书如同广阔无垠的海洋,它不是我一时之间就能理解和领悟的,这还有待于以后的日子慢慢地品味,慢慢地学习,慢慢地去实践。

  • 阅读(49)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