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而行 步履不停
——读《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有感
城西 周舟
文学作品在语文教科书中选文的比例较大,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语文学习活动。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文学作品在发展审美素养、积淀文化底蕴、建构精神世界等方面具有其他文类作品无法替代的独特功能。“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提炼和整合了2011年版课标中的文学阅读要求,突破了以往课标缺乏系统的文学阅读学习内容的局限,聚焦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和文学表达的知识习得、能力提升,侧重语言运用、文化自信、审美创造三种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对标教材,聚焦内涵阐述
解读课标对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内涵阐述可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三点学习能力与精神品质。一是获得个性化审美体验: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二是提高审美品味:通过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味;三是尝试表达与创作,途径是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第一、二点指向文学阅读,第三点指向创意表达。文学阅读是本,创意表达是果,两者分别是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文学阅读通过创意表达来检验、展示、鉴赏学习的收获,创意表达从文学阅读中汲取精神营养、思维含量,从而提升表达的审美影响力和创造力,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整合学习、交织共进。
二、科学理解,把握目标定位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属于发展性学习任务群的内容之一。2022年版课标对这一任务群又按不同学段规划了具体的学习内容。现在我以第一学段为例,第一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学习内容有以下三条:
1. 阅读并学习讲述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爱国志士的童年故事,表达敬仰之情和他们学习的愿望。
2. 诵读表现自然之美的短小诗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与变化。
3. 学习儿歌、童话、阅读图画书,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
这三条学习内容,其共同点是: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等。各自的侧重点在于:第一条,重点对应课程目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自信”,旨在继承与弘扬革命文化;第二条,重点对应课程目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创造”,旨在通过诵读关于自然主题的短小诗文,感受大自然景色的美和变化的美;第三条,重点对应课程目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创造”,旨在阅读浅显的儿童文学作品,感受生活的多样性,体验阅读的乐趣。
简而言之,低年级“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内容是比较浅显而又深刻的,要为儿童的精神成长做好精神奠基,培育审美意识,享受阅读乐趣,学习创意表达。
三、依标扣本,设计教学活动
新课标对第一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落实,虽然给出了教学提示,如可以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色阅读情境;注重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但提示都是纲要式的,作为一线教师,较难转化为教学实践。
那如何抓住关键要素,让学习任务群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以书上第二节案例呈现中第一个案例“秋天的诗”为例,一上第四单元人文主题是“自然”,从文本形式来看,四篇课文,有散文,有儿童诗,有古诗。不同的文本形式,不同的内容,却同样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都带来了活泼的、生动的、情趣盎然的阅读感受,让学生一接触“课文”,就体会到了母语的美妙。所以本单元任务群设计如案例所示,从认识“这是一句诗”开始,感受不同文本类型的奇妙,并在其中完成四篇课文的重点,比如《秋天》中的结构相似的短语,并读好儿化音和“一”的变调。然后进阶到联系生活,照样子说说秋天的变化,并仿照完成填空,补全句子。接着在反复诵读《江南》这首诗后,学会找韵脚,这是诗的一个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达成目的,为之后自己写诗也要注意韵脚这一点做好铺垫。“画外衣”“排排队”让学生直视诗的模样,“摸心跳”“画表情”诗联结童心和诗情.....一系列的游戏都围绕着关键词“诗”展开,不可不说编排的精妙。
在感叹设计精妙的同时,我们还不能忘了带学生品读课文和儿童诗。在学习第四单元的时候,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两个月,刚学完拼音就来学习课文,对他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前期需要大量时间进行阅读。只有充分的阅读和理解后,才能较好地进行课堂实践,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我们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手把手扶着他们慢慢来。在设计ppt的时候,必须进行图文对照和加拼音的方式带领学生朗读,降低阅读难度,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个性感受和体验,学习创造性地表达文学读写成果。
完成了任务一,任务二的难度明显升级,主要策略是模仿和集句集字,联结课文《四季》的写作形式,让学生或写或画或说的方式来写一句属于自己的诗,让学生也来当一当小诗人。
任务三即是过程性评价和创意表达相结合。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诗集的创作,然后朗诵展示,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
我在研读这篇案例的时候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首先让入学两个月的孩子去合作完成诗集会不会加重学习负担,虽说三个任务游戏居多,但我们还要考虑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出彩的是有,但要让大家都能写出一首诗,仅靠几堂课的时间是不是难度有点大?对于一些学得较慢的学生,我们不妨把难度降低一些,能达到填空式写诗,减少写的任务,以说的方式来呈现,由家长或老师来整理,让孩子们从活动中感受到写诗的乐趣以及感受到的成就感就可以了,埋下一颗诗的种子,鼓励学生从平时的生活中去当一位有心人,这也算达到目的了。
我还有一个疑问,就是这单元的生字在此任务群里没有体现,在阅读和创意表达上,此任务群设计有独到之处,只是识字与写字没有穿插在教学中,是不是要在课文学完后,另外再教?
二下第七单元在课程内容上也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本单元的关键词是“改变”,在进行单篇课文教学《青蛙卖泥塘》第3-12重点段落学习时,我尝试着使用任务群,以下是部分内容:
学习活动一:做一个会提建议的小观众
过渡:这么有趣的故事,周老师想把它拍成动画片一定更有意思,想不想来试一试?正式开拍前,我们先来熟悉剧本。
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朗读第3-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故事中出现了哪些角色?用圈圈起来。(青蛙、老牛)
2.好角色得过台词关,谁来读青蛙说的话?指名读。这是青蛙在吆喝,谁来帮青蛙吆喝?(指名读)出示句子:卖泥塘喽,卖泥塘!
点评:哇,你可真会吆喝,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告诉顾客自己卖的是泥塘。
小青蛙们,我们一起来吆喝!
3.青蛙的台词你们都会说了,老牛的台词呢?谁来试试?
(1)指名读:这个水坑坑嘛,在里面打打滚倒挺舒服的。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
(2)数一数,老牛说了几句话?来读读老牛说的第一句话,指名读。听出来了,老牛在烂泥塘里打打滚感觉怎么样?(挺舒服),读好词语“挺舒服”,把词语放进句子中,请你读出舒服的感觉来。指名读,齐读。
(3)这一句话老牛在夸泥塘呢,它还说了什么?(指名读第二句话)这句话中老牛觉得泥塘怎么样?为什么它希望泥塘边多点草呢?它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出的建议。一起读老牛的建议。
(4)小朋友们,老牛的第一句话是在夸泥塘,第二句话是提出建议,那老牛到底是要夸泥塘还是提建议呢?如果老牛这样说:这个泥塘缺了点草,我不喜欢。小青蛙你会怎么样?(伤心、难过)看来,这是一头会说话的老牛,先夸夸泥塘,再提点建议,用一个“不过”把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了。一起做做这头会说话的老牛,齐读。
4.台词熟悉的差不多了,正式开拍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一组小演员演得好不好?
当好一名合格的演员之前你得是一位会对表演提出建议的小观众。你们就是观众朋友,负责给小演员提提建议。看视频。
你们觉得他们演得怎么样?
点评:提建议要向老牛学习,先夸夸人家再提建议,可以用上“不过”这个表示委婉提建议的词语连接起来。
板贴:做做动作 加加表情
5.听取了小观众的建议后,这些小演员及时调整,又演了一遍,你看看这次表演怎么样?在这段表演里除了青蛙和老牛的台词以外,有部分表演不是台词但也被演出来了,这是什么?这就是画外音。它也需要一个角色把这部分内容告诉观众。这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你们也来试试读好画外音,指名读。
6.小结:现在你们知道了吗?要拍好一集动画片,我们首先要找角色,再读好台词并背出来,最后分角色惟妙惟肖地演出来。现在我们就学着这样的方法来拍一拍第二集。
学习活动二:做一个会表演的小演员
1.别急别急,我们仍然要读读剧本,自由读课文第6-8自然段,找找有哪些角色,看看它们分别都说了什么。
这集动画片当中,需要几个角色?(青蛙、野鸭、画外音)
2.青蛙怎么吆喝,我们一起来吆喝:卖泥塘喽,卖泥塘!
3.这只野鸭是不是和老牛一样会说话呢?你可真会发现,它先夸夸泥塘,再提建议,用一个“就是”把两个意思连起来了。像“不过、就是”这样委婉提出建议的连接词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比如:要是、如果、假如等。我们平时向别人提建议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些词语委婉地表达出来。
4.请你们四人一组合作演一演,一人导演,两人演员,一人画外音,开始吧!
请一组学生来表演。
1. 他们演得怎么样?相信你们的建议会让小演员们表演得更好。下课以后将你们排练的作品演给黄老师看。
学习活动三:做一个会编故事的小编剧
1.拍动画片好玩吗?前面两集很有意思,一起来回顾一下,这其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你发现了吗?(青蛙吆喝,顾客来了——顾客先夸再提建议——顾客没买——青蛙想——青蛙做)
2.小朋友们,你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接下来泥塘又来了好多小动物,齐读。周老师想把下面几集动画片的拍摄交给你们,可是没有剧本了怎么办呀?要想成为一名既会演戏又会讲故事的导演,你得先成为一名会编故事的编剧,请小朋友们仿照第一第二集,编一编接下来的剧本。
出示学习单。请生上台交流,教师评价。(故事编完整;会提建议;青蛙的做法具体了,加入了一系列动作。)看来小朋友们不光会读故事,演故事,还会编故事了,真厉害!课后完善剧本,和小伙伴或爸妈演一演后面的剧本。
3.小青蛙听了小动物的话,想:对对!要是那样的话泥塘准能卖出去的。于是青蛙就去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还在泥塘边盖了房子。
咦,此时的泥塘还是那个烂泥塘吗?怪不得青蛙这样吆喝:多好的地方!板贴:好地方
4.那这泥塘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小动物们提建议)是的,听了小动物的建议,青蛙有没有行动?你觉得它是一只怎样的青蛙?(它很勤劳,它去种了草、引了水、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盖了房)的确,这一切都源自于青蛙的勤劳,青蛙不仅想了,也去做了,所以烂泥塘变成了好地方。
5.你看,这回青蛙又来卖泥塘了,我们一起来帮它吆喝吧!
出示课文第11自然段,齐读。
6. 咦?这么好的地方,它还卖吗?是的,青蛙不再卖泥塘了,原来的烂泥塘到现在变成好地方,青蛙原来想卖泥塘到现在决定不卖了,这都源自于青蛙的勤劳所作出的改变,它通过辛勤的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环境。板贴:劳动创造美好环境
【设计意图】我创设拍动画片的情境,带领学生进行三次身份转化。
1. 做个会提建议的小观众
通过阅读文本,我们会发现,这里的老牛和野鸭在向青蛙提出自己建议的时候都是很委婉的,先夸一夸泥塘,再提出建议。我利用视频教学,先不急着让学生来表演,先感受拍动画片的基本步骤:找角色,读台词,分角色演。
在找到角色,读好台词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首先成为一名会提建议的小观众,将在课堂上学到的“像老牛一样会说话”作为学生提建议的参照,先夸一夸,再提出建议,用好“不过”这个连接词。其次了解画外音在动画片中的重要性。
2. 做个会表演的小演员
会说台词,会模仿是演员的基本功。学生在了解拍动画片的步骤,又学会如何向别人提出建议的情况下,开始完成身份的第二步转变——做个会表演的小演员。因为完成了第一集动画片的学习,第二集我让学生自主合作表演,先组内,再全班汇报演出,大大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表演热情,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也为那些想表演又不敢表演的学生提供了机会。
3. 做个会编故事的小编剧
通过对比前两集文本的结构,带学生总结出这样一条线路:青蛙吆喝,顾客来了——顾客先夸再提建议——顾客没买——青蛙想——青蛙做,为学生当好一名小编剧提供“生长”支架,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文第10自然段没有写出来的部分主动去补满,听说读写思,学习的趣味也体现出来了,也完成了目标2:仿写“剧本”,把故事续写得更完整。
四、注重评价,构建课堂生态
相对于终结性表现,过程性表现更加关注评价主体的差异性、评价方式的动态性、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和评价过程中的情境性。这就需要教师把过程性学习评价嵌入教学过程,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构建良好的“教——学——评”课堂生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过程性评价要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对创意表达的合理评价。
评价要维护兴趣,允许学生存在或浅显、或有些偏颇的理解表达,调动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在课堂中生长。文学作品的领悟程度并不是简单的由浅入深,而是立体的、多维的,评价激发学生多角度的欣赏、多方面的感受,进而启发学生批判性思考、相互间的交流合作,进而有创意地表达自我见解。
以上是我读完书后一点感悟与思考,欢迎指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