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 2016-06-23
网站类目:专题讲座 活动级别:市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石培军 所在单位:江阴市长泾中学 执教时间:2015-11-23 执教地点:宿迁市高级中学 执教内容:教法研讨 参加对象:江苏省特级教师研讨会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

江苏省江阴市长泾中学  石培军

摘要:反思性学习能力是自主学习的核心能力。绘制思维导图是学生思维显性化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学会宽容,给学生展示自己思维路径的机会,通过归纳与演绎、变换思考视角,课堂追问、构建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反思思维路径偏差点,提高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

关键词:反思性学习 思维路径 思维导图

反思性学习的意义在于,不仅仅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的知识与过程进行回顾,更重要的是反思自己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方法、思路、策略等。特别是中学生已具备较强的综合性思维能力,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反思性学习,能够促使他们深入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发展状况,找出自己思维路径的偏差点,进一步优化和修正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强化反思意识,增强反思技能、形成反思习惯,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一、比较法分析异同,强化学生反思性学习意识。

目前,大部分学校高一年级每周开设两节地理课,有的班级两节地理课间隔四五天时间(包括周六、周日)。所以,大部分老师上新课之前通常采取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这样,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课前花点时间温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另一方面,使学生保持一定的紧张心理,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但提问的方式不同,学生反思性学习的结果大相径庭。

1:学过《4.2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高中地理必修二)后,第二节课,两位教师设计了以下两种提问式复习方式

 

张教师

王老师

 

 

 

问题设计

1、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生产特点是什么?

2、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存在问题是什么?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3、  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生产特点是什么?

4、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存在问题是什么?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1、  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有何不同?这种差别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  苏南地区水稻种植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存在问题是什么?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3、  美国东南部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条件如何?为什么水稻种植面积很小呢?

4、  我国东北地区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存在问题是什么?

5、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方式对我国东北地区粮食种植也有什么借鉴意义?

点评:

张老师采取了再现式复习方法,问题设计达成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对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加以再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王老师采取了反思性复习方法,问题设计所达成的目标是:

1、利用对比法,使两种生产方式差异很大的地域密切联系起来,便于学生形成整体性知识,加深地理学科区域性、综合性特征的理解,学会用区域差异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

2、促使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结构重新梳理,深化对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形成条件、生产特点及经营方式的理解。

3、用苏南地区替代亚洲季风区,使抽象性问题具化,增加了学生对水稻种植业发展条件的感性认识;设问我国东北地区粮食种植业的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对商品谷物农业知识的迁移应用。

显然,王老师基于反思性复习法问题的设计,大大增加了问题的思维含量,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再现了上节课所学内容,而且通过反思对所学知识重新梳理、迁移应用,对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结果进行回顾、检测,从而评价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强化了学生反思性学习意识。

二、变换思考视角,构建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反思思维路径偏差点。

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地理思维导图既可以促使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之间的关系,又能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地理基本概念与原理,综合性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但部分学生对地理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没有真正理解,只是机械地记忆老师给出的思维导图,而且记忆不完整,所以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往往错误百出。因此,我们一方面引导他们理解老师构建思维导图,另一方面,更要设置新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针对同一地理概念与原理构建不同的思维导图,反思自己思维路径,找到思维偏差点,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

2,针对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思维导图一般表述为:


学生往往犯的错误是:

错例1

错例2

错例3

 

以上3个错例表明,由于气温、气压、大气运动的概念过于抽象,学生对气温、气压与大气运动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本没有理解,造成思维逻辑混乱。因此,我们可以在和学生一起构建思维导图1后,设置以下问题:

问题1:我国东部地区盛行西北风时处于什么季节?构建思维导图:

问题2:夏季时东亚地区盛行什么方向的风?构建思维导图:

显然,思维导图2与思维导图3的思维方向正好相反。我们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构建反映“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原理的思维导图,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思维路径,找出思维岐点,那么学生就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掌握“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基本原理。

三、在课堂追问中引导学生反思思维路径的偏差点

追问一般有跟踪追问、因果追问、逆向追问与发散追问等类型。教师通过学生的答问,其思维路径就能显性化呈现,便于教师准确了解学生思维错点,及时予以针对性纠偏。

3读右图分析:为什么在河流的上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较低的A地;而在河流中下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较高的B地?

对于河流下游地区居民点选择在地势较高的A地,学生几乎没什么疑问。但在河流的上游,居民点选择在地势较低的山谷地带,学生一般不理解。住在平原地区的相当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山坡或山脊上。学生思维路径错在其思维惯性:聚落一定要选择在当地地势较高的地方。笔者曾经这样追问:

师:在河流下游,聚落的位置为什么要选在地势较高的B地?

1:地势较高,不易受洪水威胁。

师:对的。在河流上游,哪些地方不受或很少受到洪水威胁?

1:山顶、山脊。

师:如果在山顶、山脊上建房,虽然不会受到洪水威胁,有没有弊端呢?

1:风大、少有平地、无法耕种、远离水源等。

师:也就是说,影响聚落选择的因素是很多的,主要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势高亢,免于洪水威胁等。那么,多方面的在山谷中,A地也是地势较高且很少受洪水威胁的地方,为什么不可以建聚落呢?

1:题目上说A地地势较低呀?

2:题目上说河谷地区在山区地势较低,但A地在山谷中地势又相对较高,洪水很难淹没,且地形平坦,便于建筑房屋、修路;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最后,教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显示学生思维路径的错点:聚落选址应在影响聚落分布的四个因素的聚焦点上,而选址在山顶、山脊的同学只考虑“地势较高”一个因素。

显然,学生思维角度的狭隘性,诱导其思维路径的偏差。因此,我们要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思维的广度,使他们学会全面分析影响事物分布、发生、发展变化的地理要素,掌握地理学科综合性思维方法。

四、归纳与演绎,反思思维路径的偏差点

归纳法与演绎法是思维的两种基本方法,当然也是研究与解决地理问题常用的思维方法。在运用归纳法与演绎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路径,找到偏差点。

4:借鉴阿根廷等国家的畜牧业生产经营状况,结合我国内蒙古地区畜牧业生产特点,提出合理化建议。

生答:一方面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措施,使牧场不退化;另一方面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显然,学生把教材上阿根廷的做法的表述照抄不误,说明学生既没有理解大牧场先进生产方式的特点,也没有结合我国内蒙古草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分析。为此,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利用归纳、演绎法反思自己思维路径的偏差。

归纳法是从特殊地理问题总结出地理事物普遍性的方法。因此,我们应该从阿根廷的个案中归纳出“大牧场放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一般特点(如右图)然后将这些一般性规律应用到具体案例中,即根据内蒙古地区具体条件演绎出符合当地情况的具体措施来。要求学生反思自己的答案是否结合了“大牧场放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一般特点?是否结合我国国情及内蒙古地区发展现状?在高中地理必修二中类似的例子很多,如,根据德国鲁尔区“春去春又来” 的案例,给出传统工业区、资源枯竭型工业区发展整改措施;根据意大利东北部地区新兴工业区发展经验,给出我国温州工业小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根据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经验,给出我国东北、西北国营农场粮食生产进一步发展建议等等,都要求学生正确运用归纳演绎法反思自己学过的知识,灵活应用。

五、学会宽容,给学生展示自己思维路径的机会,促进反思性学习

课堂上,当一位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往往会说: “不对。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或“哪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大多数时候,总会有优秀的学生给予比较圆满的回答。如果都回答不出来,或者大家都说不完整,干脆由老师自己讲解。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有很多学生仍不理解,或暂时貌似理解,下次作业或考试时照样犯原来的错误。原因在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一部分优秀的学生“绑架”了其他同学的学习进程,使他们亦步亦趋,被迫而无奈。教师没有了解学生思维路径的错点,教师的所谓正确结论其潜意识里扔处于被排斥状态或懵懂状态。教师或其他同学灌输的思维逻辑并没有被真正接受,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所以,这种时候,教师应该变换提问的方式,让回答有困难的学生继续思考,给其更多的表达机会,并鼓励他们大胆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

5:右图是北半球某河流示意图,c c′两处,哪里更适合建港口?

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选c′处,但也有相当部分学生会选c处。选c′处的学生理由是,c′处位于河流凹岸,流水惯性使该岸冲刷厉害,河岸陡峭,水深,便于建港。老师马上肯定表扬该生,其他有疑问的同学要么小声嘀咕,要么心存疑问但又默不作声,该问题就算过去了。在一段时间后的作业练习中仍会有相当部分同学仍会选c处建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该类地貌形成的原理。我们应该让那些选择c的学生陈述理由。

1:该地位于北半球,c处位于河流右岸,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右岸即c处应该冲刷厉害,河岸陡峭,水深,便于建港。

2c′处位于河流凹岸,流水惯性使该岸冲刷厉害,建造港口容易被冲坏。

学生的思维路径展示出来了,我们可以通过绘制更加完善的思维导图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思维路径误点。